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对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内河电子海图与信息系统,并对信息系统在显示和电子图海的可控性能方面进行了描述。本文研究说明:建立数字化的地理信息系统对船舶航行控制、航道的整治和运输环境的改善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数字测图是在测量工作中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将野外数据采集系统与内业机助制图系统相结合,其目标是实现信息采集处理的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测图可以缩短作业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成果精度。数字测图系统主要由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3部分组成,数字测图作业模式中测记式数字测图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3.
李娟 《中国水运》2014,(4):204-205
在当代社会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助设施AutoCAD技术的广泛运用下,数字化测图技术也在各个方面得到的广泛利用。然而,伴随着数字化测图软件、计算机和地面测量仪器的不断开发和应用,测绘数字化也在快速的跟紧发展的步伐。目前,在水利工程中,已经广泛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  相似文献   

4.
丁爱军 《水运工程》1997,(11):45-47
从数字化测图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配置、所需软件及其运行平台等方面,介绍数字化测图在道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忠 《珠江水运》2004,(8):47-48
针对山区航道测量特点,对数字化测图的软件、方法作对比分析,探讨航道测量数字化成图所涉及的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6.
GIS产业是现代测绘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面向GIS的数字测图更是测绘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文中主要介绍了3种与GIS紧密相关的数字测图的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它们的优缺点,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结合工作实际就GPS和测深仪等测量新技术在航道水深测图中的实践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针对带状水深测量中的分汊河道段水深测量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并对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测图的精度进行了分析,阐明高精度、高效率的数字化测图是今后航道水深测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数字地形的构建是实现可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构建难度大、耗时长等问题,提出基于谷歌地球(Google Earth,GE)的数字地形数据快速获取方法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二维图纸精细化数字地形数据获取方法。通过不规则三角网(TIN)建模原理与GIS可视化技术,实现了数字高程模型快速构建方法;结合Arc GIS与91卫图软件,根据研究区域重要性,建立了不同精度的数字地形;并以松花江干流汤原区段堤防工程为例,构建了研究区域的数字地形,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以配电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为背景,结合地理信息数据与设备信息数据,研究了基于GIS技术的理论线损计算模型与方法,重点分析了电网的拓扑关系,提出树型结构的计算模型,并优化了关键算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码头项目地形环境复杂、建设面积大、涉及专业多等特点,存在地形数据不够精确、施工协同管理效率低下、项目数据无法传递等问题,围绕BIM+GIS数据融合、融合数据处理及应用等开展研究,并基于国产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模型轻量化、模型数据赋码、Web服务一键发布等,实现融合数据驱动数字化业务管理,形成一套码头工程BIM+GIS融合数据应用方案。以某码头项目为例,将研究成果在码头建设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开展数字化应用验证,提高了码头项目数字化管理水平,亦为码头项目全生命期管理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1.
数字测图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晓晖  朱江  张瑞霞 《水道港口》2007,28(3):227-228
以目前的测图方法和测图软件生产的数字地图要进行大量的编辑工作才能满足GIS对数据的要求,所以测绘工作者应改变传统的数据采集理念,在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和内业成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GIS数据入库的需要,从而生产出既符合规范要求的数字地图,又可较方便地将数字地图转入地理信息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天津港GIS系统建设需求,将传统的CAD数据转换为GIS格式的数据已经成为必需.而由于长期的绘图手段和绘图习惯,CAD数据存在着点、线不合规范,面不闭合,层与层内的图形混乱等现象,使CAD数据与GIS数据的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不能将CAD数据完整地向GIS数据迁移.在分析目前CAD数据到GIS数据迁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天津港基础地形图数据转移为GIS数据的逻辑结构、分层设计和属性设计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航运测量方面的GIS数据采集与处理着手,通过分析港口水域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产生异常的原因,结合数字高程模型生成软件,系统地提出了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排除水深异常点的方法及处理流程,对数字高程模型在水深测量检查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航道测量是航道维护管理的重要工作,而测量数据的内业成图是电子航道图、数字航道等运行的数据基础。针对传统等值线绘制与检查流程耗费大量人力与工时的问题,采用IDW(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与ArcGIS工具,设计了等值线生产方法与优化方案,并以此开发等值线生成平台。实践表明:新的等值线生产方法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等值线生成平台可以推广应用于航道内业制图。  相似文献   

15.
BIM、GIS、倾斜摄影作为独立技术在工程领域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缺乏融合应用的实践经验.BIM技术聚焦于工程尺度上的建筑信息,GIS技术关注城市、流域尺度上的资源信息,倾斜摄影旨在高精度反映特定区域的真实景象.技术融合将有效拓展工程建设信息的辐射范围,辅助工程决策,优化建设方案,提升工程建设品质.对BIM、GIS、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据化天津港"的发展,利用现有的GIS平台建立天津港GIS数据库已经成为高效、科学地开展天津港港务工作的重要手段.主要介绍了天津港GIS数据库的建设内容、建库流程以及关键技术等问题,阐述了GIS技术发展的前景.以及在天津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航道整治工程中BIM技术无法管理条带状工程、难以表达工程周边地理信息等难点,通过梳理BIM与GIS数据特点,研究探索BIM与GIS融合技术,提出了通过格式转换、坐标转换和数据关联实现BIM与GIS融合的方法。将研究成果应用在蕲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验证了BIM与GIS融合方法的可行性,实现了BIM与GIS数据一体化浏览、显示、管理、分析等功能,解决了BIM无法管理大范围工程、无法反映工程周边环境的不足,为BIM与GIS技术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A method of applying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 predict sea-ice distribution is proposed. The prediction computations are performed using the distributed mass/discrete floe (DMDF) model. The GIS is used to prepare the initial data for the DMDF model, and to displa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ogether with a digital map and observational data for evaluation and further use. Two areas in the Arctic Ocean were selected to test the computations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of the case studie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help with (1) free-area and free-scale prediction fitting for various purposes, (2) a high-resolution output to provide more detailed data, and (3) a reasonabl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data sets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DMDF model is a good simulation of the ice motion not only for large-scale but also for local-scale predictions. Received: March 19, 2002 / Accepted: June 20, 2002 Acknowledgments. This study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he SSM/I sea-ic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EOSDIS NSIDC Distributed Active Archive Center (NSIDC DAAC),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The authors thank the persons concerned. 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H. Yamaguchi (yama@fluidlab.naoe.t.u-tokyo.ac.j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