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饱和软土中采用静压法进行沉桩施工时会产生明显的挤土效应,从而对沉桩区域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现分析沉桩挤土效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有效降低沉桩挤土效应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徐小庆 《广东公路交通》2012,(3):111-114,123
预应力管桩施工时会产生挤土效应,对周边工程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对佛山一环试验段工程预应力管桩施工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变化、深层土体侧向位移变化及表面沉降的监测,对预应力管桩在软基中挤土效应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为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HC管桩被广泛应用于软基处理中。近年来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较多,基于中-江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开展了PHC管桩挤土效应现场试验研究,实时监测沉桩时桩周土与既有管桩桩身不同深度及不同水平距离处的水平位移,分析管桩的沉桩挤土位移。试验结果表明:管桩沉桩引起的土体位移随距离增大而减小,群桩引起的挤土位移呈现顶部大、底部小的分布形式,X、Y方向位移量差值大;既有桩体桩身位移分布在桩身的1/3~2/3处,影响范围为4倍桩距;既有路基对管桩挤土位移有明显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朝阳 《公路工程》2010,35(1):98-102
挤土桩在沉桩过程中,由于挤土效应将引起桩周土体产生较高的超孔隙水压力,随着桩周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缓慢消散,土体会出现较大的重固结沉降,对周围的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由于软粘土中挤土桩的重固结沉降包含有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又涉及三维的渗流固结问题,计算较为复杂。基于AD INA有限元程序和三维B iot固结有限元理论,定义桩周土为多孔介质材料,按照圆柱形空腔体扩张理论来模拟沉桩过程,分析了打桩完成后粘性土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桩周土随时间固结沉降情况,得出了一些初步成果。并与软粘土中某挤土桩工程的地表实测沉降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考虑弹塑性本构关系和三维渗流固结的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挤土桩重固结沉降过程,为挤土桩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挤土桩在沉桩过程中,由于挤土效应将引起桩周土体产生较高的超孔隙水压力,随着桩周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缓慢消散,土体会出现较大的重固结沉降,对周围的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由于软粘土中挤土桩的重固结沉降包含有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又涉及三维的渗流固结问题,计算较为复杂。基于ADINA有限元程序和三维Biot固结有限元理论,定义桩周土为多孔介质材料,按照圆柱形空腔体扩张理论来模拟沉桩过程,分析了打桩完成后粘性土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桩周土随时间固结沉降情况,得出了一些初步成果。并与软粘土中某挤土桩工程的地表实测沉降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考虑弹塑性本构关系和三维渗流固结的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挤土桩重固结沉降过程,为挤土桩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软粘土中挤土桩的重固结沉降包含有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三维渗流固结问题,基于ADINA有限元程序和三维Biot固结有限元理论,定义桩周土为多孔介质材料,按照圆柱形空腔体扩张理论模拟了沉桩过程,分析了打桩完成后粘性土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桩周土随时间固结沉降情况,并把分析结果与软粘土中挤土桩工程的地表实测沉降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考虑弹塑性本构关系和三维渗流固结的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挤土桩重固结沉降过程,能为挤土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该文针对某水厂清水池扩建沉桩时,对相邻构筑物影响进行沉桩挤土效应的分析,提出克服挤土效应的措施,以确保相邻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秦建平 《路基工程》2009,(2):98-100
依据西安市三环快速干道东段灰土挤密桩试验工程。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区挤密法桩间土挤密系数分布规律,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桩间土挤密系数与桩距的相关性,提出了挤密系数(压实度)K与中心距离d之间的定量关系,为进一步完善挤密理论、分析湿陷系数与挤密系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淤泥地层中压入式沉井下沉所产生的挤土效应及其环境影响问题,结合某超深地下车库工程,分析沉井压入挤土引起 的土体变形机制,并采用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EL)法对下沉过程进行模拟,重点研究压入式下沉所引起的挤土效应。 研究结果表 明: 1)从土体位移来看,压入式沉井下沉挤土将引起地层发生4种典型变形,分别为井内土塞区的土体上拱、井边沉降区的土体被 带动下沉、稍远的主要隆起区的土体受挤压向上隆起及再远处的次要隆起区的土体隆起幅度逐渐减小; 2)下沉速度越快,竖向挤 土效应越大而水平挤土效应越小,刃脚挤压应力也越大,而当下沉速度为0.2~0.3 m/d时挤土效应最小; 3)土体压缩模量增大,竖 向和水平的挤土效应都会增大,且压缩模量小于2.03 MPa时挤土效应较小; 4)隔离桩可以较好地限制挤土效应引起的土体位移, 但相应地也会使挤压应力增大; 5)为控制挤土效应,建议沉井压入下沉过程中遇到高压缩性的软弱地层时以压入为主,而在遇到 相对较坚硬的地层时则应更多进行井内取土辅助压入。  相似文献   

10.
在软土地基中,静压桩应用广泛,但沉桩过程中对周围的雨水管道以及建筑等的挤土效应也十分显著,严重者会导致发生破坏;应力释放孔可有效地减少土体侧位移,从而达到保护周围建筑的作用.以上海迪士尼乐园SP-3D探险岛项目为工程背景,结合FLAC3D有限元软件,模拟挤土效应对周围管道的影响,分析挤土效应的作用规律,合理设置应力释放孔,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证明设置应力释放孔能消弱挤土效应.  相似文献   

11.
依托XT高速公路K63+500附近引孔加桩加固管桩地基路堤工程,划出一块区域作为试验区,进行了管桩施工时的桩体及桩间土的水平位移测试,并根据桩体水平位移(沿深度)曲线推算得到新加管桩的桩身最大弯矩。结果表明:(1)沉桩挤土效应对桩体和桩间土所产生的水平位移基本一致;(2)由管桩和桩间土内测斜管测得的水平位移沿深度曲线计算出的最小曲率半径接近,其中曲线上段所得的管桩最小曲率半径是桩间土的0.93倍,下段为0.90倍。(3)引孔加桩施工的挤土效应明显,部分新加管桩桩身最大弯矩超过管桩最小开裂弯矩,可能已经出现开裂。  相似文献   

12.
锤击法施工预应力管桩,其振动、挤土作用对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该文通过工程施工实例,介绍了减轻管桩振动、挤土对周边建筑物影响的措施,从而保证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这些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振动挤密砂桩工程的检测,就静力触探(CPT)技术在软弱地基土的处理效果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个边坡病害,边坡原始状态是稳定的,因上方施工静压桩挤土而引发的边坡 滑动和坍塌,成为典型的工程滑坡。但随着压桩停止后,边坡变形破坏随即很快收敛并停止。通 过作者分析,提出桩完工后,边坡稳定,不再按滑坡治理。  相似文献   

15.
将有限元方法应用于挤土效应的研究,用ANSYS软件建立挤土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桩周土的应力和位移随径向深度和竖向深度的变化情况,以及桩周土的隆起规律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6.
邓小卫 《路基工程》2002,(1):4-5,14
采用振动沉管挤密砂桩加固软土路基,对于地基呈饱和的黏性土与松散饱和的砂性土而言,前者只能起到排水降压,达不到挤密的目的;后者却能起到挤密排水提高地基强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木桩基础属挤压桩范畴,水利工程密排木桩结构施工中,因挤土效应和超静孔隙水压力等原因,在淤泥土层较厚的河段存会出现上浮、倾斜的情况,本文结合上海某水利工程实例,从优化设计和改进施工工艺两方面提出控制的措施,可有效解决木桩上浮问题,为上海等软土地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处理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软土路基的特点和危害,提出了几种相应的解决方法。并以挤密桩法结合相应的工程实例,探究挤密桩法处理软土地基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水泥土挤密桩法在具体工程中的施工质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水泥土挤密桩法可以明显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软土路基。  相似文献   

19.
温双义 《路基工程》2014,(5):195-200
通过津秦客专和京津城际延伸线工程,在复杂环境下对软土地基采用PHC管桩加固的实践,总结了锤击沉桩和静力沉桩的施工工艺,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沉降量的严格要求,对加固效果进行分析.论述了沉桩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噪声和挤土机理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措施.结合邻近既有津山铁路的具体情况,总结了邻近营业线施工减少土体水平位移所采取的综合性减弱挤土效应的措施.其结果是,既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又保证了相邻的津山铁路的安全运营,工后沉降满足高铁要求.  相似文献   

20.
勇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5):157-160,179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一种采用挤土或半挤土的桩基形式,具有施工速度快、承载力高、质量可靠、现场施工简洁等优点。但大量的工程实例表明,若对管桩的应用条件认识不足,对其处理措施不当,很有可能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尤其是沿海地区使用时,遇到淤泥质土层较厚时,若在桩基施工和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可能造成管桩偏位、断桩等质量事故。文章以舟山市某市政项目为研究背景,分析管桩偏位或断裂的控制方法,为淤泥质土层下预应力管桩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