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并以此为据点,渗透入东南亚的传统贸易网络,同时积极寻求与中国商人的贸易机会。由于早期中葡官方往来的交恶,活跃于中国东南沿海的葡萄牙商人逐渐参与到本地贸易网络的走私活动中,航行于广东及浙江的诸多离岛,与往来此地的中国私商进行贸易。关于这一时期葡萄牙商人在东南沿海的航行及贸易细节,文献档案的记载较为有限,而在作为出口商品的外销瓷器上却有迹可寻。因此,本文将主要考察收藏于东南亚、中东及欧洲等地的早期中葡贸易瓷器,结合文献记载,探讨此时期中葡瓷器贸易的规模、路线及交易模式等问题,以推进我们对葡萄牙人东来早期海上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澳门原名濠镜,是广东香山县的小渔港,目其港口功能而得名澳门。明朝中期,由于内地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葡萄牙人开辟东西方贸易航线,澳门成为中国外贸及太平洋贸易网的重要港口。鸦片战争后,葡萄牙公然全面霸占澳门,澳门在中国外贸和海运业中的特殊重要性逐渐丧失。新中国成立后,澳门的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繁荣更为澳门交通事业和港口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葡萄牙人居留澳门伊始,正值广东地区海盗匪情风起云涌之时。葡萄牙人出于诸多因素的考虑,往往主动协助明廷剿灭沿海剧盗。本文就澳门开埠以来葡萄牙人分别在嘉、隆、万三朝剿灭三股海盗势力(1564年柘林叛兵、1568-1569年曾一本、1580年林道乾)的几次事件开展研究,通过论述葡萄牙人对以上三次中国海盗活动的应对与处理,可以看出葡萄牙人的剿匪行动除了保障自身安全之外,还应当遵循了葡人一以贯之的通过讨好明廷以获得长期居留权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4.
海洋贸易在古代以及中世纪的越南一直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中世纪越南历代统治者对于海外贸易的态度远非消极。在10至15世纪以前,越南与中国以及其他南方国家的贸易从华南一直延伸到越南中部的占婆,这片海域称为"交趾洋"。穆斯林也将他们的贸易活动从华南沿海一直延伸到越南;在1371年到1567年中国海禁时期,越南瓷器进入了远至东非和欧洲的国际市场。越南王朝还在北方的云屯和南方的乂静建立了贸易口岸。到16世纪以后,由于欧洲人来到东亚、越南的内战以及中国商人贸易路线的改变等因素,越南的贸易中心相应地从北方的云屯向南转移到阳京(海防)—太平河口—铺宪—河内一带。  相似文献   

5.
中国瓷器在唐代中期开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运销海外,在宋、元时代,随着中国瓷器生产和贸易的飞跃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拓展为航程更远、船舶更先进、影响更大的"海上瓷器之路",直到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期达到鼎盛状态。瓷器大量外销是中国航海和造船技术进步的原动力,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内在规律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海洋贸易发展历史的长河中,有明一代无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中外史家对明朝海外贸易的历史格外重视,所研究的范围和课题几乎囊括或涉及这一领域的各个方面,从明初的郑和下西洋到明中期朝贡贸易的转型与逐渐衰微,从葡、西、荷、英等欧洲早期殖民贸易商人的东来到澳门开埠,从明隆庆年间的福建月港开港到中国私人海商集团的崛起,无所不及.诚然,在过去的这半个多世纪内,中国大陆史学界在此领域贡献良多,弥补了诸多学术研究方面的空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与此同时,海外学术界同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值得国内同仁重视和借鉴.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系主任郑永常教授的近著<来自海洋的挑战--明代海贸政策演变研究>,即为其中的一部难得的学术佳作.  相似文献   

7.
明中后期、清前期“闭关锁国”之策虽时紧时驰,但是,“闭关锁国”基调未变,所有政策的基本趋向在于维持“朝贡贸易”体系。即使在澳门开埠后,闭关趋向也始终未改。不过,明清政府为应付世界大势的新变化,尤其是西方殖民国家的冲击,在对外开放势所必然的情形下,在闭关的链条上打开了澳门这一环,希望以有限的开放促进闭关之“朝贡贸易”体制的正常运转。所以,无论明朝,还是清朝,虽然对于如何处置澳门纷议迭起,众说杂呈,决策者所采取的仍然是允许其继续存在,加强对它的管理。澳门在实际上被视为了有限开放与闭关取向双向政策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8.
哥伦布无疑是被后人称颂的名垂青史的航海家。他发现了美洲大陆,在航海与管理、装备、经济、科技、饮食、服饰、食品、武器、殖民地、探险,以及船舶使用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航海事业的确做出了重大贡献。西班牙人、意大利人、葡萄牙人乃至整个欧洲都以哥伦布为荣,他是整个欧洲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9.
医学文化交流史是中外文化交流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医之所以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有很强的兼容性,能够不断进行异质文化间的交流.新航路开辟以后,随着西方商人和传教士的东来,欧洲的医药科学及医疗体制也开始传入中国.早在公元1569年,澳门首任主教卡内罗(D.Belchior Carneiro)就在澳门建立了远东第一家西式医院.[1]康熙十八年(1680)澳门建立了一所专供中国人进教的教堂,名为"唐人寺","附近南、番、东、顺、新、香各县赴拜者接踵而至,间有外省之人,"如此多的中国人前来进教,是因为寺中有一林姓教士行医.[2]可见西医的影响已经超出澳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黄慧怡 《海交史研究》2004,32(1):105-118,83
唐宋时期的海上贸易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瓷器作为主要商品销售到海外,在遗址中屡有发现,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