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6月乘用车市场回顾
  上半年车市快速下滑幅度超预期,从1-2月零售19%高增长,3-5月的车市增速下滑到10%,6月出现-1%的负增长,这也是外部环境的股市之峰和经济之谷组合因素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礼文 《汽车情报》2005,(12):1-1
对于2005年一季度、尤其是3月份车市应该如何看,业内人士各抒己见。一种认为,开局不利、疲中有升、有喜有忧、大势向好,尤其是从3月下半月起有了回暖迹象,吹起了暖风;另一种则认为,看不出车市有什么暖风吹,车市苦涩,车市疲软。对2005年一季度的车市表现,实在是高兴不起来。不过笔者还是坚持原来观点,对“车市暖风吹”论投上赞成的一票。  相似文献   

3.
从权威的中汽协会统计数据看,笔者看不出车市有什么“暖风吹”;车市苦涩,车市疲软。列今年1季度的车市,实在高兴不起来。  相似文献   

4.
从权威的中汽协会统计数据看,笔者看不出车市有什么“暖风吹”;车市苦涩,车市疲软。2005年一季度的车市,实在是高兴不起来。  相似文献   

5.
11月份车市强势增长了24%,汽车市场是否就此全面复苏?价格大战是否来到?12月车市,依然存在多个悬念。 11、12月份是车市销售最好的时机,从11月份车市的增长势头看,12月车市将会依然飘红。这是企业和销售商的最后冲刺阶段,加上11月份的库存调整到了下半年的最低点,12月份销售有望再创新的纪录。  相似文献   

6.
王福民 《天津汽车》2010,(1):15-16,25
为分析中国车市当前发展趋势,给汽车产销单位和领导机关决策提供参考,文章采用“车市波动分析法”,从宏观经济与车市波动关系入手,进行数据处理,作出车市波动图和数据表。分析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车市2009年底已进入“第6次扩张高峰期”,达到创纪录的新水平,但后继波动恐难避免。文章根据中国车市发展实际提出波形组成内容变化新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4年,如果说我国车市有一道亮丽风景线的话,那就是“降价”。2005年第一天车市便猛刮“降价风”,丰田、马白达、东南、奇瑞等7个品牌、21款车型一起“高台跳水”,使2005年车市一开局就显得很不平静。然而临近春节,沉寂了大半年的车市似乎缓过神来,终于迎来了艳阳天。与此同时,“冰火两重天”是当前车市一个显著的特点,2005年元旦以来涨价消息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8.
2002-2003年中国车市出现爆发式增长(尤其是轿车市场),震惊中外,业内人士形象地把这种现象称为“井喷”。但2004年上半年,车市并未像大多数人期望那样“继续兴旺”,于是有些煤体报导“黑色的5月”,十分扫兴;有些文章甚至抱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流露出一片悲观情绪。  相似文献   

9.
文龙 《汽车导购》2005,(3):70-73
虽然2004年中国轿车市场的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3%,但是已经习惯了中国车市高速发展的人们对此并不满足,他们对2004年车市的普遍看法是“持币待购”、“降价成风”和“库存增多”,并断言中国的车市到了“冬天”。其实,中国车市的增长率由2003年的80%变为2004年的13.8%,这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是中国车市从前两年的高速发展转为现在的正常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更正启示     
《汽车实用技术》2005,(8):B048-B048
今年车市这种车型供给紧张的局面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尽管每年七八月都是车市惯例的销售淡季,但目前车市还是一片风平浪静,各大厂家和经销商都没有刺激车市的意思,车市供求紧张的局面还在继续,紧俏车型提不到现车取代降价成为车市的话题。汽车厂家的利润已经被降价压缩到了合理范围的最低,上游成本的增加导致厂家已经没有什么降价的余力,今年下半年相信也不会再有价格战的重现。  相似文献   

11.
吴迎秋 《车时代》2009,(12):18-18
今年车市火爆的核心原因是什么?有人说,今年车市特征是政策因素决定一切,我觉得不完全如此。它应该是包括政策在内的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刺激下,中国车市把二、三级市场启动了。  相似文献   

12.
礼文 《汽车情报》2006,(10):8-12
在今天的中国车市,新车生命周期正变得越来越短促,国际上按6-8年市场周期设计、制造汽车的通行规则,在中国市场已根本行不通,那么,这种独特的“中国车市周期”短命论是如何产生的呢?对这一耐人寻味的现象,国内汽车界尚未来得及进行深度研究,本文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引起整个产业界对这一现象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3.
陈然 《汽车导购》2006,(10):21-23
度过了平淡的8月之后,车市迎来了9月。在这夏秋交替之际,天气逐渐变冷而与此正相反,车市却开始慢热起来——蛰居在家避暑的消费者出动了。俗话说金九银十,秋季的到来一扫车市里连续几个月的阴霾,为平静的车市注入了血液与活力。总之,8月和9月的车市是一个回暖期,在这期间,经销商和消费者又开始活跃起来,并将热闹留给了10月。  相似文献   

14.
四月倒春寒     
《当代汽车》2008,(6):120-122
受3月份乘用车恢复性增长过快的影响,4月份国内车市销售出现大幅回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全国乘用车2008年1-4月共销售245.60万辆,同比增长17.84%,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2.87%,而相对于一季度20%以上的增幅.4月车市则遭遇一股不小的“倒春寒”,  相似文献   

15.
2006魅力车     
在过去的2006年里,车市跌宕起伏,层出不穷的新车型和不断下滑的价格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同时也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车市的整体增幅达40%,是不折不扣的车市“丰收年”。 在年初人们习惯于对上一年的车市进行总结.而我们此时进行的“2006魅力车”评选的意义却不仅仅如此,它要对车市进行更加深的剖析,车市火爆的背后,需要我们冷静思考消费者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车? “魅力车评选”是在总结2006年所有新车型实际表现的基础上。以销量、价格稳定性,技术先进性以及是否主流等为出发点,从众多车型中选出8款车型作为“魅力车”,并进行各种性能的综合测试,全面验证这些消费者关爱的车型。  相似文献   

16.
中国车市波动规律与第6次扩张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民 《上海汽车》2009,(12):18-21
采用“车市波动分析法”,设定一个系数(扩张系数)两种效应(扩张效应、收缩效应),用波动图形和数据判定车市走势。分析研究后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是按波动规律发展的,经历5次波动周期压缩。2008年汽车市场进入本轮波动收缩期(第5次收缩期),2009年1季度车市进入“谷底”运行,2季度车市走出“谷底”,3季度平稳回升,结束第5次波动期。从4季度起到2010年前后,中国车市进入新一轮波动期的“第6次扩张期”。  相似文献   

17.
价格不太可能出现大幅“跳水”,二、三级市场是销量提速的突破点。 今年上半年车市的出色表现被不少人称为“小井喷”,有很多人担心下半年车市会疲软。然而,在中国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下半年车市仍然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礼文 《汽车情报》2004,(18):8-8,13
一边是人头攒动的北京国际车展,一边是门庭冷落的各地车市。这种强烈的反差构成了当前中国车市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望着空荡荡的停车场,握着满是下滑线的销售数据,汽车厂商们连呼看不懂!有人说:2004年的车市就是一个意外,2004年车市远没有达到业内人士的乐观估计,据国家统  相似文献   

19.
爱丽舍,曾经的老三样之中坚,在中国车市也叱咤多年,但随着车市上越来越多新车的冲击,如何让这款车发挥出更大的潜力让东风雪铁龙颇为伤神。幸好东风雪铁龙已深谙中国车市的行业规则: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找个突破口总能给自己在车市中占到份额。  相似文献   

20.
今年7月份虽然车市趋冷,但是1—7月份的销量却达到208万辆,创历史新高。除了中高级车市有近50%的增长之外,中级车在基数很大情况下,增幅也超过了车市平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