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研究编辑《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汇编(图画卷)》收集研编古代描绘舟船、航海史迹图画作品的过程中,作者对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清宫院本《清明上河图》、清代徐扬的《姑苏繁华图》等都做了细致的研究.这是几幅著名的反映中国古代内河船舶航运的长卷画作,对中国古代船舶都有精细的刻画和记录,是难得的古代舟船和航海史迹研究史料。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编辑《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汇编(图画卷)》搜集、整理船画、船图时,收集到了一份中国木帆船在美国海军中服役的罕见影像资料.依据收集到的这艘船的资料介绍,使我们对这艘中国木帆船有了一定的了解.介绍资料说,在外军舰船编制中,曾经有一艘中国式的三桅"戎克船",不仅拥有正式的海军军籍,还有正式的舰名"郑和"号("USS Chen Ho"),以及根据帆船分类的舷号"IX-52".  相似文献   

3.
《航海教育研究》2008,(2):113-113
据国家海洋局网站公布,由大连海事大学承担、孙光圻教授主持完成的交通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研究”的第一阶段科研成果《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汇编(第一卷·正史卷)》荣获国家海洋局2007年度优秀海洋科技图书奖。  相似文献   

4.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帆船与海洋科技在世界上曾长期占有领先地位、别具一格,负有盛名. 中国著名的船史专家唐志拔、席龙飞、辛元欧、王冠倬、扬槱教授等先后著有《中国舰船史》、《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史》、《中国造船史》、《中国古船图谱》、《帆船史》.这几部专著为记载中国舟船科技历史上开了先篇,这几位学者都认为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船舶发源地之一,中华帆船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00年左右),在外形、线型、结构、船具、配套以及建造工艺等方面均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别具一格的创新.还提出是黄河、长江与海洋共同孕育了中国的舟船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海博 《航海》2023,(5):5-6
<正>2023年8月23日,“潮声万里——寻找古诗词中的航海和舟船”展览,在中国航海博物馆风帆厅正式开幕。中国既是历史悠久的诗歌国度,又是航海大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航海、舟船与古诗歌相互交织,展现出一幅幅瑰丽的风情画卷。为展现人类在航海和舟船方面的多元视角和情感表达,推行航海文化视野下的博雅教育,中国航海博物馆在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联合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文广SMG文博东方等推出了这期特展。  相似文献   

6.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帆船与海洋科技在世界上曾长期占有领先地位、别具一格,负有盛名. 中国著名的船史专家唐志拔、席龙飞、辛元欧、王冠倬、扬槱教授等先后著有《中国舰船史》、《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史》、《中国造船史》、《中国古船图谱》、《帆船史》.这几部专著为记载中国舟船科技历史上开了先篇,这几位学者都认为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船舶发源地之一,中华帆船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00年左右),在外形、线型、结构、船具、配套以及建造工艺等方面均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别具一格的创新.还提出是黄河、长江与海洋共同孕育了中国的舟船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5月4日,第一届中式木帆船模型展评大赛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圆满落幕。颁奖仪式上,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国航海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中国传统帆船保护与发展有限公司(香港)等单位有关领导向19名获奖参赛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船模是舟船和航运文化的主要呈现,是弘扬航海文化、  相似文献   

8.
《珠江水运》2015,(1):48
<正>翟墨——中国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CCTV《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中国海洋公益形象大使;中国航海学会理事;中国航海科普专家;中国海洋摄影家协会副会长;中国航海日郑和航海贡献奖——特别奖;中国水上运动会形象大使;中国钓鱼运动协会公益形象大使。他是艺术家,也是航海家。曾旅居法国、新西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从事西方美术史和太平洋和非洲土著艺术的研究。著有自传《一个人的环球航海》。2000年2月至2001年8月,自驾帆船环新西兰一周,考察当地波利尼西亚土著文化,同年9月在奥克兰艺术中心举办画展。  相似文献   

9.
《航海》1982,(3)
中国航海史研究会于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在厦门召开了中国海港史编写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沿海各省交通(航运)厅(局)、港务局和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出版等四十二个单位。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彭德清同志主持了会议,并向全体代表作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认真编好海港史》的讲话。会议通过学习讨论,加深了对编写  相似文献   

10.
正从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获悉,该中心近日与东、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共同完成了《中国沿海港口航道图规划目录(2016)》的编制工作。该目录共包含554幅港口航道图,其中中国海区航行图10幅,近海航行图17幅、近岸航行图46幅,其他港湾图484幅,基本覆盖了中国沿海通航港口、航道和沿海航行的航线、航路,各种比例尺海图序列完整、  相似文献   

11.
以“合作、交流、贸易、发展”为主题,旨在“发挥中国海洋大国、航海大国、造船大国优势,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展示当代国际航海、造船及海洋事业的最新成果,推动中国造船、航运和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的首届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彭德清同志主持编纂的130万字巨著《中国航海史》,经由航海界的专家、教授和部分从业人员多年编写,校订和反复修改,已于4月定稿,将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中国航海史》分成《古代航海史》、《近代航海史》、《现代航海史》三册陆续出版。全书贯通古今五千年,上溯我国原始时代“刳木为舟,剡木为楫”的航海起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传统帆船在20世纪60~70年代逐步从捕鱼、运输等经济领域退出,这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正常现象。但中华传统帆船作为海洋文化艺术、舟船历史遗产的象征和标志,应代代传承下去。本刊和一些学者最近接触到一些外国朋友,他们向我们推荐了他们国家在过去和近期关于世界造船、航海历史的图书。这些图书编辑了在历史上曾灿烂现身的中国传统帆船,精心构图、笔调细致、结构工整、比例恰当、色彩真切,把中华传统帆船的特色表现得十分到位。不论从造船航海史料、舟船技术研究及海洋文化艺术欣赏方面都是难得的佳作。为了推动各界人士来关注、挖掘和贡献出更多关于中华传统帆船的作品,本刊将邀请相关学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每期介绍一艘中国古船,以弘扬祖国的海洋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南档案——综合卷》(以下简称《年鉴》)的编研工作为例,对档案编研工作对企业文化传播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了思考和阐述,总结了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帆船在20世纪60~70年代逐步从捕鱼、运输等经济领域退出,这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正常现象。但中华传统帆船作为海洋文化艺术、舟船历史遗产的象征和标志,应代代传承下去。 本刊和一些学者最近接触到一些外国朋友,他们向我们推荐了他们国家在过去和近期关于世界造船、航海历史的图书。这些图书编辑了在历史上曾灿烂现身的中国传统帆船,精心构图、笔调细致、结构工整、比例恰当、色彩真切,把中华传统帆船的特色表现得十分到位。不论从造船航海史料、舟船技术研究及海洋文化艺术欣赏方面都是难得的佳作。为了推动各界人士来关注、挖掘和贡献出更多关于中华传统帆船的作品,本刊将邀请相关学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每期介绍一艘中国古船,以弘扬祖国的海洋文化宝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交通部、上海市等单位在上海举办“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以示纪念。笔者在收集中国航海史展览资料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民国时期国营招商局“郑和”轮的照片。据查证这是我国第一艘以郑和名字命名的商船(如图)。  相似文献   

17.
孙光圻  苏作靖 《水运管理》2012,34(8):29-32,38
2008年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在一次馆藏清理中,发现一幅收藏350余年从未问津且已损坏严重的我国明代彩色地图(见图1)。在美、加学者的建议下,牛津大学开始重视此图,花重金修复,并于2011年10月1日举行了首次公展。据悉,此图为17世纪英国律师兼东方学家约翰·雪尔登(John Selden)的私人收藏品,后于1659年捐给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在西方学界被命名为《雪尔登中国地图》(以下简称《明图》)。这幅明代古航海地图的复出在中国航海史学界引起学术轰动,对于明代航海史特别是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必将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退休已有5年多,仍爱读有海味及有油味的专业杂志。当我读到航海杂志举办“我与航海”征文后,决心把自己遇到的一件小事写出来。纪念我仅仅见过一次面的新朋友——他,又是我再也见不到他而引为终身遗憾的海洋上的战友。 1982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并同时组建了中国海洋石  相似文献   

19.
《航海》2018,(1)
正根据《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关于本市开展新闻记者证2017年度核验工作的通知》(沪新出报[2018]4号)要求,《中国海员》、《航海》编辑部已对申领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通过核验人员名单进行公示。《中国海员》编辑部已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共2人):桑史良记者证号:K31103455000003  相似文献   

20.
我与《航海》杂志已经有十七、八年的情缘了。追思往事,历历在目,令人勾起深切的回忆。 1981年下半年,组织上把我从船上调到新成立的黑龙江省航海学会工作。从此,我便与《航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12月,经理事会议决定,1982年开始订购《航海》杂志,将它作为对学会会员进行普及航海科学知识的读物,免费赠送给会员。 20年来,《航海》杂志在传播中华海洋文化、歌颂中华海魂方面做出不少贡献。中国古代航海有过十分辉煌的历史,中国历来就是航海大国,从徐福东渡到海上丝绸之路,从郑和七下西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