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是一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一次宣传教育文化活动。它最广泛地宣传了郑和下西洋的光辉业绩,宣传了我国“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优良传统,宣传了我国航海事业的辉煌成就,宣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国家决定把每年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日”,  相似文献   

2.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航海家。郑和航海活动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文明与进步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因此,总结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能够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借鉴与启示,而且能够进一步宣传我国"和谐世界"的传统思想,对我们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交通部、上海市等单位在上海举办“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以示纪念。笔者在收集中国航海史展览资料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民国时期国营招商局“郑和”轮的照片。据查证这是我国第一艘以郑和名字命名的商船(如图)。  相似文献   

4.
杨槱 《上海造船》2005,(2):31-35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下西洋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在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的学术研究方面存有不同的声音.只有认识历史真相,才能古为今用.为了求得真知和丰富学术内涵,作者针对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研究发表一些个人见解,以同业界商讨.  相似文献   

5.
韦振华 《珠江水运》2006,(Z1):143-145
郑和下西洋是一次伟大的航海活动,也是一次中华文化的传播活动,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促进国人对海洋意识的觉醒,重视发展海洋事业。  相似文献   

6.
周永峰 《中国水运》2007,(7):F0003-F0003
本刊讯(记者周永峰)7月10日,2007郑和航海经济文化国际论坛在青岛举行,我国和国际航海界资深专家、学者、知名人士都围绕着"弘扬郑和精神,发展航海事业,促进海洋和谐"的主题发表演讲。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郑和”,他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他的丰功伟绩,代表中华文化对世界航海文明伟大的贡献,而受到世界各地的肯定与认同。所以,他也是“世界的郑和”。今年是明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球各地都将举办一连串庆祝活动,以迎接这一光荣的世纪大庆典。我们重温郑和历史,回顾历代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治、外交、经济、外贸、文化、宗教、军事、航海、天文、地理、民俗、建筑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的业绩,同时作者从郑和是地理大发现的先导;是印度洋的首批探险者;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最后实现,拥有郑和的一份功劳;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航海活动;郑和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五个方面,首次系统地论证了郑和在世界航海史上拥有的杰出地位.  相似文献   

9.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2,(2):146-146
本刊从2012年中国航海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航海日活动将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通过展览、宣传、纪念、表彰、学术研讨和群众文化体育等活动形式,有效组织,精心策划,陆续在全国各地各行业开展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活动。据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解释,“感知郑和”是对郑和精神的追思、继承和发扬;“拥抱海洋”是实现国家航运和海洋战略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李绍德 《航海》2007,(4):5-6
中国海运集团成立十周年的发展历程和辉煌业绩,是庆祝2007年中国"航海日"的一份厚礼,是建设航运强国的一曲壮歌。"建设百年中海,争创世界一流"的宏图大略是中海人的豪情壮志,是中国航海事业与时俱进的坚强足音,更是中华航海文明的弘扬推进。本刊刊登中海集团李绍德总裁在2007郑和航海经济文化国际论坛的精彩演讲,以此祝贺中海集团成立十周年,庆祝中国"航海日"。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现代化阵列中,有一艘舷号为“81”的军舰,它就是纪念中国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郑和”号远洋航海训练舰。  相似文献   

12.
陈敬根 《珠江水运》2006,(Z1):25-29
21世纪初,中国提出了建设航运强国的目标,并相继做出了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等重要决定。但一些国家和地区“担忧”中国航海实力的增强和航运强国的实现会给东南亚乃至世界构成威胁。对此,文章以时为航运强国的明朝及彪炳史册的郑和航海活动等史实论证了“不称霸”和“浸润文明”是郑和精神的主要内容。溯史及今,以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例,论述了中国实施航运强国战略是郑和精神的又一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3.
罗梅君 《珠江水运》2012,(11):62-65
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实现了七下西洋的壮举,他的远洋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瑰丽一页,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大国风范。自2005年国务院批准将郑和下西洋的首航日7月11日确定为我国的航海目以来,中国航海日已走过了七年的历程。2012年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航海日即将在南京启航。  相似文献   

14.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海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航海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大的洲际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航海早了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海早了92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早了114年.郑和下西洋时的中国船舶制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风运用和航海气象预测等方面的技术和航海知识,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由208艘帆船和27800人组成的中国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航海,经我国南海,沿印支半岛到南洋诸国,再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沿岸以及非洲东海岸,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辉煌奇迹.  相似文献   

15.
刘会清 《珠江水运》2005,(8):F0004-F0004
今年7月11日是我国首届“航海日”,也是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航海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航海事业、海洋事业的高度重视,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一件大事,不仅是全国航海界、海洋界、造船界和广大海员、海军官兵的共同节日,也是属于我国全民性文化范畴的活动日。  相似文献   

16.
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2012中国航海日大会暨中国南京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在江苏南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宣布大会开幕,并为航海日活动题词:"扬中华文化,展世界之帆"。航海日活动组委会主任、交通运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六百年前郑和率船队下西洋,不仅是中国人的壮举,也是世界的壮举。1955年,先父董浩云先生撰写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五十周年的文章,现节录如下:“近世言航海,称拓疆者,无不盛道狄亚士之抵好望角,哥伦布之见新大陆,与夫伐斯哥·达伽玛之航抵印度。试一论中国航海大业,则蹙焉自沮,以为万年安乐,谁搜瀛海之神奇,百姓亨宁,奚控云涯之幽险。岂知先西方诸贤九十年,我国三宝太监郑和即已率巨船数十艘,吏卒数万人,自永乐三年(西历1405年)至宣南、爪哇、旧港、泰国、麻六甲各地,因南洋诸岛而叩印度洋之锡兰柯城…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纪念航海先驱郑和的“航海热”在中国大地涌动。在荡漾着“航海热”的氛围里,“郑和”的名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世人耳熟能详,七下西洋的伟大民族精神一次次让人热血激荡。7月8日,郑和航海暨国际海博会在上海隆重开幕,吸引了来自中国以及海内外众多的炎黄子孙,同时也引来了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众多国家的宾客。  相似文献   

19.
《世界海运》2009,32(4):14-16
15世纪初期的中国明朝,拥有着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造船技术和最大的远洋船队。那支庞大的船队由260多艘大型木制帆船组成,在一位名叫郑和的中国官员的带领下,先后7次从中国东部沿海出发,向南再向西航行,在沿途经过的亚洲和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国文化与友谊,展示了中国人高超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本领。这段闻名遐迩的航海史——郑和下西洋,距今已有整整600余年了。  相似文献   

20.
梁富伟 《航海》2007,(4):4-4
以"弘扬郑和精神,发展航海事业,促进海洋和谐"为主题的2007郑和航海经济文化国际论坛于7月10日,在青岛举行。举办此次论坛,旨在学习、挖掘古人创建的留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