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斌 《汽车与安全》2013,(10):22-31
汽车三包即修理、更换、退货,是销售者按照《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对家用汽车产品在包修期和三包有效期内出现的质量问题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
《汽车实用技术》2013,(12):110-110
汽车三包实施已经一个多月了。当前,比较廷出的一个问题是,部分汽车经营者设置违规条款减免三包责任。如部分汽车生产者在《维修保养手册》等随车文件中,添加“消费者只能在4S店维修保养,否则不承担三包责任”等霸王条款,部分汽车4S店在购车合同中也设置了类似的“附加条件”,超出汽车三包规定的三包责任免除范围,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此,国家质检总局娃陷产品管理中心有关领导近日表示,短期内将力争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常所说的商品实行三包,指的就是销售者、修理者和生产者对售出的商品承担修理、更换和退货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有些消费者由于不了解商品实施三包的有关时间规定,因而错过了最佳的交涉时机,甚至有些消费者还遭到一些不诚实经营者的糊弄。那么,新近由国家经贸委、国家技监局、国家工商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有关文件,对部分商品实施三包在时间上有些什么规定呢? 1、“7日”规定。产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内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换货或修理。  相似文献   

4.
新闻     
正新版汽车"三包"政策出炉,2022年1月1日起实施2021年7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即新版的汽车"三包"政策。新版汽车"三包"政策将从202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自实施之日起,旧版的汽车"三包"政策将同时废止。《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也被称为汽车"三包"政策,是对所售汽车实行"包修、包换、包退"的简称。"汽车三包"指的是汽车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和修理者在质量保证期内,因汽车产品质量问题,对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三包"政策的实施,对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三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从汽车"三包"政策的背景、概念以及具体细节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政策中的关键概念。  相似文献   

6.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政策)经过了8年调研和4次征求意见后终于出台,于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汽车三包政策兼顾到了各方利益,不仅保护了消费者,也保护了厂家的利益,而且能够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将会对汽车生产、汽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带来一定影响。1三包规定主要内容汽车三包政策总结了以往很多产品三包政策的经验和教训,在规定中详细列出了"三包"项目清单,基本覆盖了汽车主要零部件种类;同时也对经营者的受理时间作出规定,可防止经营者故意拖延时间造成产品超过有效期的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7.
(四)应积极主动地与生产者、修理者加强联系,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五)妥善处理购买者的查询、投诉。第九条修理者应当承担以下责任和义务: (一)承担“三包”期内向购买者免费修理业务和超过“三包”期收费修理业务。 (二)维护销售者、生产者的信誉,不得使用与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技术要求和  相似文献   

8.
时事速递     
安徽省电动自行车"三包"规定年内有望出台为规范电动自行车生产者、特约维修者、销售者的售后责任和义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和授权,日前,安徽省工商局会同省消费者协会、省电动车行业协会,拟制订《安徽省电动自行车"三包"规  相似文献   

9.
汽车的产品质量检测费用将由生产者承担,广受关注的汽车“三包”规定有望年内出台。前日,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主办的汽车“三包”研讨会上透露了上述信息。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配件》2005,(35):17-17
汽车的产品质量检测费用将由生产者承担,广受关注的汽车“三包”规定有望年内出台。前日,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主办的汽车“三包”研讨会上透露了上述信息。  相似文献   

11.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在汽车回收中的实施研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其实施手段的选取问题。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实施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按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在汽车回收行业中,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实施手段可分为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其中,直接手段是直接从目的层面上规定汽车生产者的具体行为使之符合环保要求,如规定汽车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等;间接手段则是从手段的层面来规定生产者的责任,从而间接地引导汽车生产厂商做出对有利于环境的行为。国外使用较多的是通过规定汽车生产者对废旧汽车回收处理的责任,而促使其改善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按所使用的具体手段来看,还可分为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等。按所使用手段的强制程度,上述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教育手段还可以归为强制手段和非强制手段,其中法律手段属于强制手段,教育手段为非强制手段,而经济手段中有些属于强制手段,有些则是非强制手段。直接法律手段直接法律手段是指以法律形式直接规定生产者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中应作出的环保行为。我国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规中零星规定了生产者的一些延伸责任,如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  相似文献   

12.
目前,汽车三包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汽车三包专家管理系统、汽车三包备案与发布管理系统都已全面投入使用,主要承担汽车生产者三包信息备案、信息公开,以及信息查询检索。汽车三包争议处理信息系统已完成测试,各地区争议处理机构将通过该系统报送争议处理案例。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配件》2014,(42):14-14
<正>"汽车三包"规定实施已经满一年,政策本身就是多方博弈的结果,从目前的政策来看,消费者还是处于弱势地位,但不管怎样,博弈后出台的新政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自2013年10月1日起,《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在"汽车三包"实施之前,各大媒体都对其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关于厂商责任界定、进口车配件供应、评估团队建设等问题,都成为媒体和业内专家对"汽车三包"是否会实施不畅的担忧。  相似文献   

14.
听到汽车“三包”政策在 2004年 10月初正式出台的消息,不由使人想起了才兴起的汽车“召回”话题。国家质检总局在 2004年“3·15”宣布,我国将从 10月 1日起实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对于消费者来说,汽车“召回”政策的出台固然是好事,但汽车“三包”才是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的,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汽车消费者投诉难的问题。1 召回与三包汽车“三包”规定指的是家用汽车产品的修理、更换和退货责任规定,实行谁销售谁负责“三包”的原则。草案中规定的“三包”有效期为:汽车使用 2年时间或者行驶 4万km以内。在这期间,汽车产品出现质量问…  相似文献   

15.
政策     
《世界汽车》2014,(11):150-150
<正>售后服务国标有望明年出台欲解汽车"三包"执行难题在《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实施1周年之时,规范汽车售后服务的另一项相关政策——《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在9月底发布,这一政策有望在2015年正式出台。新政策进一步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为了贯彻包括"汽车三包"在内的相关规定,汽车生产及其授权销售、维修企业(包括进口汽车经营企业)应告  相似文献   

16.
2011年9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家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10月26日针对初版"三包"召开意见听证会。春节前夕,国家质检总局又发布了汽车"三包"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据透露,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将继续对汽车"三包"政策进行相关讨论。鉴于目前国内汽车业所处的政策、市场环境,与消费者在汽车  相似文献   

17.
行业     
汽车三包政策于2013年10月正式实施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三包”)已于2012年6月2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18.
《汽车与安全》2013,(10):120-121
第一条为落实《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规定”)中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信息备案和公开制度,规范家用汽车产品三包责任争议处理技术咨询人员(以下简称“专家”)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与安全》2014,(10):102-107
2013年10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汽车三包政策正式施行,至此已实施满一年。期间,国家质检总局针对汽车三包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于2014年6月下发了关于开展"贯彻落实汽车三包规定提升汽车售后服秀质量"的专项活动通知,旨在提升汽车售后服务质量水平,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提升汽车售后服秀质量监管能力,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汽车售后服务行业诚信意识,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汽车三包政策实施之初,本刊(2013年第10期)就已对此进行过深入报道,本期主要是对汽车三包政策实施一年来的情况进行简单回顾。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业在9月是充满忐忑的,7年以来业内屡次传闻的汽车"三包"政策,近日终于亮出新动作。9月2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对外征集意见稿,并将于10月下旬召开立法听证会征集民意,被消费者翘首企盼的汽车"三包"政策似乎即将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