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对新公约下海上医疗救护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统一教材、题库、实训项目及考评标准中内容、要求及运用情况进行实证对比.结果显示教材过于专业化和理论化;题库缺乏综合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实训内容简单;评估形式复杂.指出教材应简单通俗而不失弹性;题库应强化案例及技能练习;实训内容应够用实用;考评应兼顾学员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管床责任制在实习护士神经外科实习护士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临床实习的护士64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名,实验组采用管床责任制,对照组采用连续排班责任制组,均临床实习4周,比较其自我评价、带教老师评价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实习护士护患沟通能力、专科知识掌握程度、对患者病情了解程度、学习兴趣提高程度等自我评7价和带教老师评价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服务态度及技术水平相当,实验组所主管患者对按铃处理、关心患者饮食及交待用药注意事项方面较满意度。结论:对实习护士实施管床责任制,有利于增强实习护士责任心及责任感、积极性,更快、更好地融入临床,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教学模式在提高护生健康教育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名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名,实验组以护生为主体、实施以健康教育实践为核心内容的个案追踪教学模式,对照组以带教老师为主体、实施垂直单向的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护生的健康教育水平、患者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案追踪教学模式可提高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强化护生健康教育的意识,有效提高护生健康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和评估AO带锁型颈椎病前路钢板在脊髓型颈椎前路内固定术中的价值和应用。方法 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并采用AO带锁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内固定。结果 14例患者获3个月随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无钢板和螺钉断裂及松动现象,植骨块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该系统操作简单、稳定性可靠,近期合并症少,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需要,但仍需完善该系统,并进行远期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二维超声检测急危重症患者的右心房压力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可行性。方法 急诊收入ICU和 (或 )留观患者 32例 ,2 .5MHz超声心动图探头或 3.5MHz超声腹部探头 ,取剑下长轴 ,显示下腔静脉入右心房前 2cm内部位 ,分别测量吸气末和呼气末的下腔静脉血管内径 ,以此评估右心房压力。结果 缺血性心脏病伴左心功能不全 6例患者尽管伴有颈静脉充盈 ,却少有右心房压力增高。慢性阻塞性肺病 9例患者都有颈静脉充盈 ,但是约 1 3没有右心房压力增高。结论 用二维超声检测急危重症患者右心房内压力 ,适时、无创、易于操作 ,有临床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定量描述呼吸气流流场分布情况,探索有限元分析法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疾病诊断、治疗及术后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对1例重症OSAHS患者进行睡眠状态CT检查,将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后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Geomagic软件进行曲面拟合,Pro/e中完成对呼吸道进出口的修改,使用Fluent软件进行仿真计算。结果 1对OSAHS患者上呼吸道数值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手术前流场内压力和速度变化最明显的位置是鼻咽腔,主要位于软腭平面,流场速度为22.91m/s,压力梯度变化最明显处为-186.32Pa。2此患者在计算机模型中模拟咽腔扩宽,主要是软腭平面。在临床中实施的手术方案为悬雍垂腭咽成型术、双侧扁桃体切除术联合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模拟术后最大气流速度为19.39m/s,压力梯度变化最明显处为-150.9Pa,其发生在会厌上缘位置。结论有限元分析能够初步量化OSAHS患者呼吸道阻塞位点,为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效果评估提供比较参数,在临床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煮法、水浸法和AASHTO T182法对不同集料与橡胶沥青的黏附性进行评价,并通过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AASHTO T283以及法国多列士方法评估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浸法测定评价橡胶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的区分度高;橡胶沥青与片麻岩和花岗岩的黏附性等级偏低,不宜同时应用于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上面层;T283和法国多列士试验方法变异性小,且更能够模拟工程实际情况,对水损害性能的评价更具有工程意义;对同一种集料,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整体上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适合应用于多雨地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构建可视化评分系统。方法提取SEER数据库2004年至2012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用nomogram进行COX回归评分系统的可视化构建。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人种、是否多发、肿瘤分级、TNM分期、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是否手术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人种、是否多发、肿瘤分级、N分期、M分期、是否手术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3、5、10年的预测价值均明显高于第6版AJCC TNM分期系统的预后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年:Z=13.178,P<0.000 1;5年:Z=11.462,P<0.000 1;10年:Z=4.298,P<0.000 1)。结论影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较多;本研究绘制的可视化nomogram可根据患者的评分计算出患者的3、5、10年生存率,且预测价值明显优于TNM分期系统,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SD大鼠慢性渐进性梗阻性黄疸模型 ,初步研究及评价其模拟临床良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价值 ,提供新型梗阻性黄疸实验模型。方法 在外科放大镜下 ,用双极电凝电灼烧伤使胆总管组织发生变性、坏死、纤维组织修复等病理改变 ,引发胆管组织慢性纤维瘢痕狭窄 ,造成梗阻性黄疸。结果 本实验模型所致梗阻性黄疸表现及肝功能变化为慢性渐进性发展过程 ,病理切片检查显示胆总管组织发生慢性纤维瘢痕样变。结论 此梗阻性黄疸实验模型表现与临床患者的良性梗阻性黄疸表现极其相似 ,是研究良性梗阻性黄疸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的可靠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根据2015ATA指南术后复发风险评估为中高危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DTC)131碘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与其131碘治疗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评估131碘治疗前DTC患者的复发风险,对评估为中高危的患者治疗后临床转归进行随访观察。采用χ~2检验及One-way ANOVA比较治疗反应满意(ER)、可接受(AR)和欠佳(IR)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前sTg水平,ROC曲线及最佳诊断界值点评估sTg对碘治疗后ER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2016年3月至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接受131碘治疗的DTC复发风险中高危的患者91例,其中男23例,女68例,平均年龄(45.62±11.84)岁,平均接受131碘治疗剂量(121.4±17.3)mCi。因失访等原因最终对78例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其中ER 46例、AR 14例、IR 18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甲状腺腺外侵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0,0.299,0.274),3组原发病灶直径、颈部淋巴结转移、131碘治疗剂量及术后sTg水平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8,0.003,<0.001,<0.001)。IR组的sTg水平及131碘治疗剂量水平均显著高于非IR组(P=0.008),而两者在AR组与I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86)。IR组的sTg界值点为9.69 ng/mL(灵敏度66.7%,特异度86.9%),ROC曲线(AUC=0.897,95%CI:0.826~0.968)。结论 sTg水平对DTC复发风险中高危患者在131碘治疗后的临床转归有预测意义,术后sTg>9.69 ng/mL可作为提示其疗效欠佳的界值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危重症住院患者心衰构成比及临床特点,并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心衰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式,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笔者单位ICU收治的2 871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计算心衰构成比,分析患者心衰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心衰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 871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中,689例患者合并有心衰,心衰构成比为24.0%。心衰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无心衰患者[(77.2±10.6)岁vs.(72.9±15.6)岁,t=6.759,P<0.001];而心衰患者与无心衰患者的性别构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1,P=0.312)。有126例(22.7%)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40%;低LVEF的老年危重症患者相较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的年龄明显偏小[(73.5±12.6)岁vs.(77.4±9.7)岁,t=-7.456,P<0.001],而男性所占比例更多(68.1%vs.53.1%;χ~2=47.97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OR=8.907)、瓣膜性心脏病(OR=7.152)、糖尿病(OR=2.213)、肾功能不全(OR=2.905)、急诊手术(OR=3.374)是老年危重症患者心衰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危重症患者的心衰发病受到基础病因等多因素影响,针对老年危重症患者维持肾脏功能、减少急诊手术等可以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管理小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建立静脉治疗管理小组前的8 11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1~12月建立静脉管理小组后的8 245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通过明确职责、制定计划、专科培训、建立静脉治疗质量持续改进监督体系,并开展全院值班会诊制度,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静脉置管感染率及护士静脉治疗专业知识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专业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静脉治疗管理小组有利于规范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为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机为湿热瘀毒蕴结体内 ,导致机体气血运行不畅 ,因而治疗原则多以清利湿热、凉血解毒、疏肝理气及活血化瘀为主 ,兼用扶正固本之法。乙肝清热解毒片由临床验方开发而成 ,方义上充分体现了“标本同治、攻补兼施”[1 ] 的治则。近年来 ,我们用该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0 4例患者均来自我科 2 0 0 0年至 2 0 0 1年门诊。病例纳入标准依据 1995年北京全国病毒性肝炎和寄生虫学术会议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2 ] ,且符合以下要求 :①年龄 18~ 7…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腰椎失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采用全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腰椎失稳的患者2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估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240 min,平均(206.59±15.69)min;术中出血量50~120 mL,平均(92.73±22.29)mL;住院时间7~13 d,平均(8.82±1.53)d;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95±3.34)个月。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和ODI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1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0.91%。结论全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腰椎失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和验证基于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指标的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及患者随访完善资料收集,发病后3个月进行认知功能检测,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26分定义为认知功能障碍。采用最优子集回归分析筛选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认知障碍预测模型的构建,使用C-指数、校准图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和临床可用性,并绘制列线图。结果 筛选出脑卒中前认知功能、年龄、受教育年限、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缺血性心脏病史、陈旧性腔隙性梗死病灶个数、内侧颞叶萎缩7个变量,构建出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的C-指数为0.845(95%CI:0.805~0.885),校准图显示良好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得出在阈概率为9.0%~90.0%时,模型具有正的净效益。结论 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为在各种亚型的脑卒中患者中筛查认知障碍的高危病例提供了有效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体会。方法自1995年5月至2008年8月我院行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92例,其中男62例,女30例,年龄3~73(29.66±12.38)岁;其中原发性IE82例,继发性IE 10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情况:先天性心脏病31例,瓣膜病变59例,左房黏液瘤1例。92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及赘生物,并纠治瓣膜病变和心脏畸形。其中择期手术80例(87%),急诊12例(13%)。术前术后应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结果原发性IE组择期手术70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4.3%);急诊手术12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25%);继发性IE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30%),术后随访时间24月,随访83例,随访率100%。均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Ⅰ级68例,Ⅱ级15例。结论早期诊断、适当的手术时机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和敏感抗生素选用是治疗IE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喉气管淀粉样变性是呼吸道少见疾病 ,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 ,发展缓慢 ,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 1 987~ 2 0 0 1年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 6例喉气管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对该病的治疗方法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6例患者 ,男性 2例 ,女性4例 ;年龄 2 0~ 5 5岁 ,平均 40 .3岁 ;病程 0 .5~ 5年 ,平均 2 .1年 ;主要症状 :声音嘶哑 6例 ,劳累后呼吸困难 5例 ,局部不适感 (隐痛 ,痒、局部胀满感、异物感 ) 4例 ,干咳 3例 ,吞咽困难 0例 ;发病部位 :假声带及喉室 1例 ,杓会厌皱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与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后路融合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assiste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T-Endo-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观察腰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经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诊断为退行性腰椎滑脱(Meyerding分型Ⅰ~Ⅱ°)并行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其中23例患者采用OLIF术式治疗,20例患者采用PT-Endo-TLIF术式治疗。观察且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术后3 d、术后6个月、12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CT或MRI检查进行影像学评估,并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矢状位参数的变化。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OLIF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PT-Endo-TLIF组,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椎间高度增加(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的腰椎前凸角、下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分布指数均有增加(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4(L_4)椎体倾斜角、L_1垂线与骶1(S_1)距离均较术前减小(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_5椎体倾斜角较术前增加(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滑脱的手术治疗,OLIF和PT-Endo-TLIF两种手术方式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PT-Endo-TLIF比较,OLIF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椎间隙高度恢复更好等优势,适合临床医师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在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全麻下行妇科择期开腹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麻醉开始前1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后改为0.4μg/(kg·h)至手术结束停药,手术结束前10 min静注羟考酮0.8 mg/kg;B组:同样方法泵注等量生理盐水,手术结束前10 min静注羟考酮1.5 mg/kg;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于拔管后即刻、术后30、60、90 min对患者进行Ramsay镇静程度评分、BCS舒适度评分及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及追加镇痛药品情况。结果 A组患者拔管即刻和拔管30 min 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BCS舒适度评分较B组高(P<0.05),A组患者术后头晕发生率低于B组,且追加药品人次较B组少(P<0.05)。结论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预防术后痛觉过敏效果良好,患者舒适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白介素8(IL-8)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外周血水平变化和对ARDS诊断、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两个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49例ARDS患者,同期50例非ARDS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入科时(T_1)、诊断为ARDS时(T_2)血清标志物水平,记录临床基本资料。结果 ARDS组5种标志物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且T_2时间点高于T_1(P<0.05);除vWF(P>0.05)外,ARDS死亡组(n=17)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存活组(n=3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单一标志物(T_1)诊断ARDS的最大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95%CI:0.730, 0.902)(KL-6),联合诊断最大AUC为0.869(95%CI:0.795, 0.942)(KL-6+Ang-2);单一标志物(T_2)预测死亡的最大AUC 0.764(95%CI:0.627, 0.901)(IL-8),联合预测最大AUC 0.829(95%CI:0.715, 0.943)(IL-8+KL-6)。结论 5种血清标志物与重症患者ARDS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血清KL-6和Ang-2水平变化有助于诊断,血清IL-8与KL-6水平升高预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