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洋山深水港区选址和规划的回顾,提出了洋山深水港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自然条件、可观的经济效益和不错的社会效益;根据北港区建成后的海床冲淤变化,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物理模型试验和船舶航行模拟技术综合分析得出,洋山深水港区北港区规划方案采用半汊道方案为稳妥、合理的方案;归纳了对洋山港总体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集装箱化》2008,19(12):16-16
2008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启动了上海洋山深水港北港区主体工程启用按钮。上海市市长韩正在致辞中指出,洋山深水港区工程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工程  相似文献   

3.
洋山深水港海区水深、流大、含沙量高、水流流态紊乱,泥沙淤积问题是建港中的关键问题。文章总结了1998年以来在洋山深水港泥沙方面的研究工作,介绍了研究中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归纳总结了洋山深水港区泥沙研究的科研成果及创新点,并对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作出评述。研究认为,洋山港海域泥沙运动形态以悬移质为主,潮流对泥沙具有起悬和搬运双重作用,水流强弱是港口建成后水深维护的关键;一、二期工程方案封堵小洋山—镬盖塘—小岩礁汊道,建设顺岸式码头,不宜采用挖入式港池方案;北港区规划方案以汊道方案较为稳妥;远景规划方案可采用单通道的南北双汊道规划方案;并基于平衡含沙量理论,提出了海床冲淤演变预测公式和顺岸式港池淤积预报公式。  相似文献   

4.
洋山深水港海区水深、流大、含沙量高、水流流态紊乱,泥沙淤积问题是建港中的关键问题.文中总结了1998年以来在洋山深水港泥沙方面的研究工作,介绍了研究中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归纳总结了洋山深水港区泥沙研究的科研成果及其创新点,并对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作出评述.研究认为,洋山港海域泥沙运动形态以悬移质为主,潮流对泥沙具有起悬和搬运双重作用,水流强弱是港口建成后维护要求水深的关键;一、二期工程方案封堵小洋山-镬盖塘-小岩礁汉道,建设顺岸式码头,不易采用挖入式港池方案;北港区规划方案以汊道方案较为稳妥;远景规划方案可采用单通道的南北双汊道规划方案;并基于平衡含沙量理论,提出了海床冲淤演变预测公式和顺岸式港池淤积预报公式.  相似文献   

5.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是上海市“十五”期间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建设洋山深水港区面临工程规模大、施工条件差、建设工期紧、技术难点多、质量要求高等特点。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成功建设,产生了多项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洋山港区管理中心是洋山港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6.
谢斌 《港口科技》2010,(8):35-38
为避免洋山港10kV供电线路过长,保证洋山深水港区供电可靠性,规划建设2座110kV降压站。分析了第1座110kV降压站容量规模提出了电缆过桥、110kV降压站、10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第一系列具体方案。由此,送电方案、完善洋山深水港区的供配电系统。  相似文献   

7.
运用电子操纵模拟器 ,预演了第六代集装箱船在各种不利航行条件下进出洋山深水港区的航行过程 ,分析了风、浪、流等环境因素对船舶操纵的影响 ,确定了船舶安全进出港所需的航道宽度、船舶安全靠泊条件和掉头操纵水域尺度。大量的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证实 :洋山深水港区具有良好的船舶航行条件 ,船舶按一期工程小洋山方案 (一 )、小洋山方案 (二 )以及小洋山~镬盖塘方案进行靠离泊和掉头操纵无本质差异 ,主要不同点在于船舶通过窄口后小洋山方案 (一 )和小洋山方案 (二 )比小洋山~镬盖塘方案有较长的制动水域  相似文献   

8.
金健 《集装箱化》2015,26(7):5-8
<正>自2005年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开港以来,其规模效应逐渐显现,目前其集装箱吞吐量已经与外高桥港区旗鼓相当。国家建设洋山深水港区的正确决策助力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不过,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杭州湾口外的嵊泗崎岖列岛,对于原上海港苏南地区的货源,无疑增加了陆运成本,加之2015年上海实行黄标车限行等环保措施,使得至洋山深水港区的陆运成本进一步提升。2014年,太仓港与上海港成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码头操作平台、物流  相似文献   

9.
洋山深水港船舶航行模拟研究的船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初步设计过程中,涉及到航道宽度、航道水深、回旋水域等基本数据的确定。笔者采用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航行模拟研究,根据洋山深水港设计规划和集装箱船舶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分析、比较,选择最合适的船型,尤其是船舶主尺度和船舶吃水等基本数据,为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初步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国亭  许家帅 《水道港口》2003,24(3):141-146
根据现场水文测验资料,对上海洋山深水港区的潮位、流速、流向、含沙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为优化工程方案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科学地确定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泊位建设等级,综合分析了船舶大型化发展、全球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升级及长江沿线港口发展等趋势,结合洋山深水港区航线及进港船型特点,并充分考虑深水岸线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建设超大型全自动化集装箱港口的需要,论证洋山四期工程建设10万吨级或以上大型深水泊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万军  李太春  张伟 《水运工程》2012,(7):156-160
为了减小航道维护的工程量,减少台风期所造成的损失,开展洋山深水港区进港外航道台风期适航水深研究。通过对航道及其附近浅滩底质及浮泥样品的密度、盐度、颗分分析,并进行航道沉积物的沉降特性试验、流变特性试验以及泥沙起动试验等内容的研究,提出洋山港区航道的适航密度,并应用SILAS走航式适航水深测量系统成功获得了适航水深测量成果,在淤泥质港口的水深维护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庄骅 《水运工程》2014,(4):80-85
洋山深水港是我国首个海岛型大港,辟建在以小洋山为主体的北岛链上,与其隔水相遥的是以大洋山为主体的南岛链,两岛链合围成一平面上呈漏斗状海域,斗口西张,直对悬沙浓度极高的杭州湾。为了获取足够的港区陆域和顺直岸线,工程封堵了北岛链的3个汊道,陆联诸岛,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环境。本文根据大量伴随工程进行的水文和地形观测资料,以洋山海域所处特殊环境为基础,从堵汊工程前后进出海域的潮致环流的作用以及港区主通道流场结构的变化等,阐明不同工程期对海域水沙运动和海床冲淤的影响,并据此推断,调整洋山深水港最初建港方案,保存颗珠山汊道的畅通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洋山港区通过堵汊吹填兴建了北港区,边界条件的改变对海区流场结构以及泥沙运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地形的冲淤,通过应用"ADCP测沙"技术,对洋山港区悬浮泥沙的运动有了总体认识。分析成果表明:洋山港区含沙量分布涨落潮略有差异;主通道涨潮挟沙能力大于落潮,南北汊道的落潮挟沙能力大于涨潮;洋山港区输沙量大进大出,大潮微冲,中潮冲淤基本平衡,小潮淤积,相对而言,涨潮动力对洋山港区的地形演变作用较大,即涨潮从东部带来的泥沙,部分淤积于港区的西南部,其中又以小潮对淤积的贡献为大;南北岛链间现存的3个汊道分泄主通道下泄泥沙、减轻港区淤积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阪神地震成就了釜山这个东北亚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大小洋山深水港的逐步启用,将有可能使上海成为中国真正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在这种情况下,大连、青岛、天津就不只是釜山的喂给港,还将成为上海的喂给港,三港也就更难成为东北亚枢纽港。大连、青岛、天津环渤海湾三大港是否有可能联合起来,打造东北亚的国际枢纽港群,则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适航浮泥重度确定原理的理解,采用测定浮泥重度和黏度的方法,对洋山深水港区进港外航道多点底质取样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该航道适航水深临界浮泥重度值取11.66 kN/m3较为适宜的结论,为指导洋山港区适航水深资源利用、通航船舶的安全性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项目水源和供水量要求出发,结合洋山港船舶用水量现状和环保用水水源分析,进行了船舶用水节水设计和雨污水回收利用设计,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同时分析了将海绵城市理念引入自动化集装箱港区的可行性,进一步确保港区排水安全,并通过雨水的资源化,增加对雨水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徐剑华  陈良 《中国航海》2006,(3):77-81,94
由于缺少集装箱深水港,每年我国沿海都有大量的集装箱从釜山港、高雄港等转运。上海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将打破这个格局。随着洋山深水港区投入营运,将能保证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船全天候进出。凭借经济腹地优势和箱源优势,上海港将成为亚洲最重要的集装箱航线交汇港。随着上海港的发展,吸引韩国釜山、日本的货物从上海港中转将成为可能。因此,上海港可以像新加坡和香港一样发展成为东北亚轴辐式转运中心和航运交汇式转运中心。  相似文献   

19.
田庆林 《水运工程》2017,(7):170-174
在洋山深水港区建设工程航道炸礁工程的环境监理工作中,尽量控制炸礁对渔业资源的不利影响,避免对生态环境、生物圈造成不可逆危害。采用逐级提升爆炸当量的办法,通过爆破试验分析,判断出炸礁活动对海洋资源、生态系统及海洋生物圈的破坏程度并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重力式码头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祥奎  王晓晖 《水运工程》2011,(11):227-231
挤密砂桩加固软土所形成的复合地基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因而使得在这种复合地基上建设重力式结构成为可能。以洋山深水港区东港池码头工程为背景,介绍了在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上建设重力式码头的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