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生产设计开始,探讨了船体建造中的零件加工、部件装配、分段制造、分段总组及坞内搭载中精度控制的方法。以及船体建造过程中各阶段余量加放余量的实践,从而减少现场修正量,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船体结构件反变形的研究,实现在生产设计阶段进行精度设计,确立船体结构件反变形的实施范围及标准,减少现场施工的精度误差,减少焊接变形造成的分段结构非正常修割,缩短分段制作、总组及搭载周期。制定船体结构件反变形加放方案及标准,达到提升装配效率的同时提高分段精度报验一次合格率,体现降本增效的理念,也为后续系列船的快速建造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尺寸链的理论与方法对船体平面分段的构件、加工与装配中误差的扩散与控制进行了研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推广了“尺寸链”在船体建造中误差修正补偿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线性的,平面的,空间的船体部件、分段的形位误差补偿环的补偿量的计算模式,并阐述船体平面分段构件组成环的精度分配的优化处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船体结构装配过程中的精度控制所遇到的问题,结合广船国际的设计模式,以及船体生产建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卡板、检查线、对合线等方法提高我们的结构装配精度,从而减少船体结构在后期合拢过程中的修割,提高装配精度,最终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朱庆华 《船舶》1994,(5):40-46
本文对日本船舶质量标准(JSQS)船体部分作了介绍,并将其与我国的同类标准中国造船质量标准(CSQS)作了对比。全文共分材料、划线、气割、加工、分段装配、船形精度、焊接、修正和完工以及变形和杂项等9个部分。由于篇幅较大,本刊拟分3次刊登,本次刊登材料、划线、气割、加工等;第2次刊登分段装配、船形精度、焊接等;第3次刊登修正和完工、变形和杂项等。  相似文献   

6.
彭辉  朱丹红  聂武 《中国造船》2007,48(2):122-129
以一个常见双层底分段为例,介绍了利用通用软件AUTOCAD建立船体结构三维数字模型、提取零件属性、生成零件明细表、合并所有零件、构造整个分段三维实体模型、查询分段质量和质心、装配干涉检查、自动生成分段视图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及船体曲面建模和其在船体结构设计中的应用;阐明了基于通用软件进行船体结构三维数字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铝合金材料线膨胀系数大、导热性强,焊接时容易产生翘曲、波浪变形等,因此建造全焊接铝合金船体要比建造钢质船体困难得多。精度控制与变形控制等船体建造关键工艺技术研究是全焊接铝合金船体结构建造工艺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保证产品建造质量的关键。针对某船全焊接铝合金船体结构装焊易变形的特点,开展焊接变形分析并考虑合理可行的变形控制措施,深入研究总结铝合金船体建造过程中变形的控制方法,为系列船的批量化生产积累经验和技术,同时也为其他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徐振江 《中国修船》2006,19(6):28-30
船体构件装焊过程中产生的焊接残余应力不仅会降低船体焊接结构件的性能,还会影响结构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而且可能降低其承载能力。焊接残余应力变形矫正不仅费时、费工,甚至还会带来新的问题。使得船体建造精度不易控制,从而最终影响到船舶的修造质量,因而采取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必要的。文章介绍了某潜艇艉端船体结构加强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以控制和调整变形,强调在施工工艺制定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如何控制焊接变形。  相似文献   

9.
船舶船体结构的稳定性是影响船舶航行的关键因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船体易出现变形问题,增大导航系统中参数的误差。为及时发现船体变形问题,要采用摄影测量技术对船体变形进行连续检测,快速识别坐标误差和修正,以保证船体结构的稳定性,有效控制船体变形。本文分析摄影测量技术的优势,提出了摄影测量技术在基于图像的船体变形测量技术中的具体应用,并进行船体变形测量的应用仿真分析,测量结果表明符合实际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苏联在船体制造中手工作业的现状,叙述了提高加工精度对减少装配修整作业的影响,分析了清锈作业的机械化、轧制型材取代T型部件、装配胎架选择等问题,指出了进一步减少手工作业的趋向。  相似文献   

11.
船体结构的零件代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船体结构的零件代码中,船体分段代码、零部件代码的确立过程。将船体结构从区域划分、区段划分、构造划分、层次划分、分段左右位置划分、不同坐标位置诸构件的区分、部件的区分,直至零件的母材与从属材的区分等,进行了具体的分解。对上述各个工艺阶段的船体零件,分别进行了编码与组合。并对如何运用这些代码,如何编制小组装零件、大组装零件及应遵循的编号与书写原则,予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船舶制造中最重要的加工方法就是焊接,焊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船体,而焊接变形是焊接过程中常出现且难以控制的问题。文章对大型船体焊接变形仿真技术中的固有应变预测技术和热弹塑性有限元技术以及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大曲率船体球面零件在压制成型后同时存在增厚和减薄情况,最大减薄出现在零件中心外围区域,零件边缘区域增厚现象较明显。进一步分析零件成型前后的板厚数据变化情况,总结大曲率船体球面零件压制成型的减薄规律及实际加工的注意事项,并建立压制减薄风险控制流程,可有效避免大曲率船体球面零件压制减薄现象成为结构建造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舰船的受力及角度变形规律进行研究,推导应变转角关系数学模型。在船体表面布置若干个应变传感器,即可由结构应变获得船体垂向弯曲倾角。利用数值试验模型对提出的模型进行"数值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所提出的模型获得的目标数据具有较好的精度。该方法能克服当前常用方法占用较大空间、需固定基准点和测量功能单一的局限性。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测量船体应变获取结构弯曲倾角,可对船体变形引起的船体局部姿态信息误差进行校正,为舰载武器装备提供较高精度的姿态基准。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船体变形对INS/GPS/CNS组合导航系统的影响,研究了船体变形的抑制、变形测量以及补偿方法.对船体变形特性以及变形对组合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船体变形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船体变形的补偿方案,进行了考虑船体变形的联合卡尔曼滤波器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船体变形补偿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有效地克服了船体变形对INS/GPS/CNS组合系统的影响,保证了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船体构件编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结合本厂的生产管理模式,船舶产品结构的特点和电子计算机设备能力,编制了一套船体结构构件编码,本文介绍船体分段,构件及其附件,以及构件加工工序的编码。  相似文献   

17.
船体结构件在装焊过程中所产生的焊接残余应力不仅会降低船体焊接结构件的性能,还会使船体的建造精度难以控制,从而影响了船舶的建造质量。本文阐述了在建造船体过程中产生焊接残余应力的原因,有两类:一类是由于整体结构中,各个部件的尺寸不协调,强行装配而产生残余应力;另一类是材料内部产生各区域之间自平衡的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8.
谢永和  张玉莲 《船舶》2001,(3):52-55
通过对散货船体材料分类,建立了以不同船体材料为基础的变结构参数化模型,结合三维船体型线图推理构建和船体立体构体,并装配形成船体立体模型,为实现船总纵强度分析、总纵弯曲挠度求解和船体结构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朱庆华 《船舶》1994,(6):52-57
本文对日本船舶质量标准(JSQS)作了介绍,并将其与我国的同类标准中国造船质量标准(CSQS)作了对比。全文共分材料、划线、气割、加工、分段装配、船形精度、焊接、修正和完工以及变形和杂项等9个部分。由于篇幅较大,本刊拟分3次刊登,上次刊登材料、划线、气割、加工等;本次刊登分段装配、船形精度、焊接等;第3次刊登修正和完工、变形和杂项等。  相似文献   

20.
船体零件的分类和工艺代码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西毕林曾在《造船》杂志上发表文章,论述船体零件按零件几何形状、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进行分类编码的原则和方法,现全文介绍如下。船体由大量的不同几何形状的零件所组成,根据其材料(轧制板材和型材)、形状、制造工序和工艺路线的同类性,以及根据应用电子计算机确定外形和尺寸、工艺过程编程序、零件制造的计划和统计等的各种可能性,可将这些零件划分成各种类型和典型的组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