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改进传统的驾驶员差错事故分析方法,探索机动车驾驶员差错事故致因分析的新途径. 本文基于道路交通事故案例与调研数据资料,从微观角度分析机动车驾驶员自身差错事故,建立了驾驶员自身差错交通事故致因模型;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导致驾驶员自身差错事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权重,减少了主观因素对分析精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机动车驾驶员自身差错交通事故中,驾驶员感知差错率占50.2%,判断决策差错率占38.9%,操作差错率仅占10.9%. 机动车驾驶员感知和判断能力较差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研究结果可为机动车驾驶员事故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统计分析营运车驾驶员造成事故原因特征,结合道路交通事故人因相关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导致事故发生驾驶行为的本质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安全意识、风险感知和驾驶技能为驾驶员引发交通事故主要致因,为驾驶员安全评估提供依据,对保障公路交通安全运输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轨迹交叉论的作用原理,对货车超载后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人的因素中,操作不当和车速过快是主要原因;物的因素中,车辆失控和道桥设计缺陷是主要原因。针对事故原因,提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各种措施。尤其应加强驾驶人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社会和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车辆和道路等的可靠性以及减少使用缺陷,避免人的运动轨迹和物的运动轨迹的交叉,从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基于哈默差错理论的驾驶员行为差错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哈默对人的差错理论,对驾驶员的行为差错从疏忽性、执行性、多余性、次序性和时间性等5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导致驾驶员失误的主要因素有疲劳因素、饮酒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并针对这4个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发生重特大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的原因,以2011—2020年我国发生的8起重特大事故案例为例,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车辆类型、碰撞形态等方面,归纳事故的共性特征及安全监管重点,对引发事故个体层面的不安全动作和习惯性行为,物态层面的货物、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组织层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缺陷进行挖掘与归类,明确引发该类事故的关键因素及共性原因。根据致因分析结果,提出基于"知识控制"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 PDCA)循环模式的个体及组织事故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6.
实例及研究表明,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驾驶员因素对交通事故影响的定量评价模型,是一种度量驾驶员因素对交通事故影响的有效方法,它为定量研究驾驶员事故致因提供了新思路,并为驾驶员事故预防及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探究风险因素在公交系统事故中的作用规律,将系统风险分析工具——T ropos目标风险框架引入到公交系统事故分析中,构建T ropos公交事故分析模型.模型基于目标导向,通过设置目标层、事件层及处理层的方式,层次性地完成系统建模,并通过描述参与者之间的依赖关系构建风险传递途径.以重庆市坠江事故为例对模型建立方法进行实际验证,事故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公交坠江事故深层原因是公交系统整体偏差所致,并据此在系统整体层面上探讨公交系统安全管理策略,提出11项提升公交系统安全性的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T ro po s公交事故分析模型能较好地适应公交系统事故分析,可为管理者提供合理的安全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2003~2006年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施工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桥梁施工、路基施工和隧道施工工程是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伤亡事故主要集中在坍塌、高处坠落和车辆伤害类型中,运用轨迹交叉论进行分析,发现人的能量分配上的差异和行为失误是人因素事故链的常发生段,施工作业环境和工艺流程是物事故链的常发生段.为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应采取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工种考核及技术培训,对作业环境采取保护措施,合理设计施工工艺流程,保证结构强度和可靠性,及时对机械和车辆进行维护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道路交通事故的产生多归因于驾驶员行为因素,分析驾驶异常行为对于研究交通事故致因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驾驶行为调查表(DBQ)对我国120名驾驶员在1 a内的驾驶行为特点进行匿名调查.根据驾驶员自我报告的驾驶行为调查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类别、性别×年龄类别作用下的驾驶异常行为差异;并对驾驶异常行为调查结果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了2个独立的公共因子,分别可以解释为侵犯及违例和认知失误及疏忽.结合方差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结果,男性驾驶员、年轻驾驶员与侵犯与违例有关的驾驶异常行为较多;而女性驾驶员、年老驾驶员与认知失误及疏忽有关的驾驶异常行为较多.  相似文献   

10.
驾驶模拟在交通事故致因理论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交通事故致因理论中各种因素的层次和因果关系,对原有的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间接因素加上两层直接因素的致因理论体系.驾驶模拟方法在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中所用甚少,因此,本文针对上述体系的各个直接因素,提出了利用驾驶模拟器进行致因研究的方法.以研究能见度与驾驶员应急反应行为能力关系的驾驶模拟实验为例,验证了利用驾驶模...  相似文献   

11.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现状,在分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其危害,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和交通事故的生成过程,提出了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和控制手段,为进一步确立交通安全保障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结合客运专线的作业特点和流程、到发线相关作业及运用原则、进路占用原则,分析影响股道均衡分配的主要因素。根据影响股道均衡性分配的因素,建立包含两个目标的股道分配均衡性模型。构建启发式算法并对模型进行求解,证明该算法对求解股道分配均衡性模型的可行性。对某衔接的三个方向双线通过式中间站进行实例计算,并对算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证明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路交通事故黑点原因的不确定性,本文从人、车、路、环境4个子系统整体出发,确定与事故相关的主因素。采用概率统计方法确定各主因素的主元素,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主元素的事故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关联系数及关联度,最终通过各主元素关联度的大小来确定事故黑点成因。  相似文献   

14.
交通事故多层递阶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普遍采用的交通事故预测方法存在预测结果误差较大的现象.有必要将多层递阶预测方法应用到交通事故预测中,建立起交通事故多层递阶预测模型,以减小事故预测的误差,提高交通事故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ȫԤ��ϵͳ���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预警系统是向铁路企业安全监察部门提供辅助安全管理决策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依据现有铁路企业信息资源的基础,运用现代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铁路安全监察部门所掌握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分析预测铁路运输生产系统的安全状况与不利因素,从而在管理决策层次上实现铁路安全监察对铁路安全事故的超前预防与控制。笔者全面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背景、设计思想,以及系统的信息平台和逻辑设计。结合太原铁路局实际运营系统,基于事故树分析理论,探讨了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STM理论中拉压杆间夹角取值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规范中没有明确地将拉压杆间夹角与腹板的配筋率、腹板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混凝土的极限抗压强度等因素联系起来。通过推导拉压杆夹角的取值范围和分析拉压杆夹角范围与腹板配筋率、腹板钢筋屈服强度和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2003年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安全意识,严格公路交通安全管理,防止碰撞事故的发生,提醒交通参与者注意出行安全,对预防和减少重庆市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浙江、江苏海事局发布的海事事故调查报告为基础,通过建立有序概率模型(包括有序Logit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对海事事故严重性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有序概率模型适于研究该问题,且有序Logit模型优于有序Probit模型;季节、时段、天气、通航水域、船型、船长、船舶所有权等对较大及以上事故具有正向影响,能见度对较大及以上事故具有负向影响.其中,船长200 m影响最大(边际效应为0.378 3),夏季影响次之(0.282 2);能见度不良影响最小(-0.108 0),个体所有船舶影响次之(0.109 5).研究结果可为海事安全部门开展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铁路系统中固定设备与移动设备的相互作用效果最终体现在时间维度,而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加/减速、近似匀速的动态特性又导致各种时间项的计量难以用精确数进行客观实时表示. 根据车站总体拓扑结构及高速铁路客流需求特征,结合列车运行的动态性,本文应用FTHNs-Conflict Graph双层模型计算&;评估高速铁路车站能力的基本研究思路,首先定义某一时段(比如高峰时段)内车站的列车服务-需求意向集合t@s-TSDIS,以完成既定列车服务-需求意向集合t@s-TSDIS的任务列表占用车站股道时间最少为优化目标,综合应用高级模糊时间Petri Nets (FTHNs)、Max Plus与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优化列车占用高速铁路车站股道时序.  相似文献   

20.
陈斌 《交通标准化》2007,(1):129-134
试验表明,基于一维连续小波变换、一维离散小波变换和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建立的高速公路意外事件检测模型原型具有优良的检测性能,检测在Califonia8#基础上提高了195%,同时检测时间缩短为原来的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