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离子土壤固化剂在低等级道路基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结合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境内修建的农村公路,利用ISS(Ionic soil stabilizer)离子土壤固化剂加固土作为道路基层,开展了ISS加固含砂高液限粉土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离子土壤固化剂加固土的强度和水稳性相比素土有较明显的提高,收缩性显著降低,土的工程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根据室内试验结果,确定了ISS加固含砂高液限粉土的配合比,修筑了长度为600 m的ISS加固土基层试验路,提出了ISS土壤固化剂加固土作为低等级道路基层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对试验路进行了弯沉检测、评价以及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离子土壤固化剂加固土基层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低液限粉土孔隙小、透水性弱、结构性差、含毛细水等导致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对低液限粉土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取得基本的研究参数;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强度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对石灰粉煤灰加固低液限粉土的稳定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推荐低液限粉土的最佳稳定加固方案;从物理、化学等方面对其加固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石灰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试件各个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断增加;影响低液限粉土最佳加固方案的因素有粒组含量、土粒级配、塑性指数等;粘粒含量和塑性指数对石灰粉煤灰稳定低液限粉土的稳定效果有显著影响,石灰粉煤灰对粘粒含量高、塑性指数小的低液限粉土的稳定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用加固剂加固北京地区粉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两种粉状加固剂加固粉土的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并通过修筑试验路说明影响加固土力学特性的因素,文中还对加固土的性能进行试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龚智辉 《中外公路》2003,23(2):87-89
低液限粉土由于其粘土颗粒含量少,塑性指数低,强度低,不能直接用于底基层,必须进行加固处理。该文通过试验对水泥石灰粉煤灰综合稳定和水泥粉煤灰稳定两种方法的不同配合比试件测试,得出各种稳定加固方法的加固效果,并对其强度形成和增长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ISS离子稳固剂稳定土反应机理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尚  张玉斌  卓建平 《公路》2005,(7):192-195
探讨了ISS离子稳固剂稳定土的反应机理,通过对ISS离子稳固剂稳定低剂量石灰土的试验段分析,并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ISS离子稳固剂对3种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改良效果,最后阐述了其作为土壤稳固剂的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固化剂加固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据固化剂加固土的试验,研究结果,分析了新型固化剂加固土的强度形成机理,同时通过试验,研究了新型固化剂加固土的路用性能,并同石灰加固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液体固化剂加固土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液体固化剂加固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利用双电层理论加固土的强度形成机理,同时对液体固化剂加固与石灰加固土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液体固化剂加固土具有优于石灰加固土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施斌  吴永明 《路基工程》2008,(2):111-113
根据实验室水泥土试验,对粉喷法加固高含水量软土的水泥土抗压强度作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土的含水量越高,抗压强度越低;水泥掺入比增大,水泥土强度增加;水泥标号低,抗压强度低;90天龄期的水泥土强度比28天龄期的有较大增长;水泥土试件养护条件不同,对抗压强度影响较大.提出粉喷法加固高含水量软土时,宜用较高标号水泥,水泥掺入比不小于15%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配比试验,研究了土质类型、固化剂掺量、龄期和含水量等因素对加固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土、淤泥质粘土和砂土加固后的强度依次增大;固化剂掺量越高,强度越大;固化剂掺入比为7%时加固土强度最大;龄期与强度同向增长;土加固后强度含水量高的低于含水量低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离子土壤固化剂(Ionic Soil Stabilizer,简称ISS)对山东省青岛市某公路工程路基填土进行化学改性试验研究。试验中ISS溶液的配合比例为1∶38。通过对改性路基土进行室内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固结压缩试验及水浸泡试验,与原状土对比研究发现,掺加ISS的改性土最优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抗剪强度指标都呈增大趋势,而且土体具有更好的水稳定性。另外,通过对不同黏粒含量的改性土试验研究表明,ISS固化剂对黏土质土壤改性效果更为明显。对于含黏土较少的砂质土壤,可以通过加黏土混合的方法,再利用ISS改性,以满足道路工程施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复合型土固化材料RBS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规模的逐年增大,使得传统的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大量消耗,对环境不利。文章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开发了一种复合型土固化材料RBS,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加固后的土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水稳定性,可广泛应用于道路工程中。文章还确定了加固粉土质砂的合适的固化材料配合比范围,研究了养生龄期和压实度对强度的影响作用,同时通过对RBS加固土的微观结构和液塑限指标的试验研究和结果分析,探讨了RBS对土体的加固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包卫星  杨晓华  刘涛  张莎莎 《公路》2012,(7):270-272
以新疆清水河至伊宁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结合粉土物理力学特性,提出了采用土工格室对粉土地基进行加固的方法.通过对土工格室加固粉土地基开展地基承载力、室内剪切、水分迁移等试验分析,论证了土工格室加固粉土地基的可行性,为新疆粉土地区公路设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罗军  王桂尧  匡波 《路基工程》2010,(1):116-118
粉土具有较高的"水敏性",在非饱和状态下,粉土具有非饱和土的特性。随着含水量的不同,粉土的强度呈现不同的变化。文中通过常规直剪试验,初步探讨了含水量与强度的关系,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曲线拟合,得出了相应的拟合函数,同时,试验发现,粉土的粘聚力受含水量影响较为明显。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粉土的强度衰减非常快。  相似文献   

14.
粉土路堤填料的CBR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CBR强度为标准通过室内CBR试验对掺加不同掺和剂后的低液限粉土力学性质的测试,研究石灰、水泥类改良土CBR指标与龄期和配合比的规律,提出经济合理的配比方案,并阐述改良粉土的CBR试验方法和加固机理。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20,(3)
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电镜扫描分析,系统研究了影响碱激发材料加固软土强度的因素(掺入比、龄期、粉料配比、NaOH浓度和含水率),探讨了加固土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规律和加固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掺入比、龄期和含水率对碱激发材料加固土强度均有显著影响,粉料配比对强度的影响次之,而NaOH浓度对强度的影响不明显;碱激发材料加固软土的强度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大,随掺入比的增大呈先增大后略微减小的趋势;碱激发材料加固软土的强度随含水率的减小显著增大,其强度与含水率呈对数函数关系。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碱激发材料加固土的强度随龄期增长的预测模型。电镜扫描结果表明碱激发材料的水化产物填充在土颗粒孔隙中并起到胶结作用,使土的微观结构更加密实,进而提高了土体强度。  相似文献   

16.
加固土的CBR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砂、水泥、消石灰加固广东省湛江市区域内的不良土,以及选用ISS和水泥加固广州吉山粉土质砂和砂质低液限粉土的CBR试验,比较几种加固土的加固效果。探索ISS加固土的CBR值变化规律,建立了其CBR值与压实度K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7.
二灰稳定低液限粉土底基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霞  陈渊召 《公路》2007,(3):50-54
结合子洲~靖边高速公路4个合同段低液限粉土的情况,分别采用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该地区广泛存在的低液限粉土底基层稳定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对低液限粉土稳定土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取得了基本的研究参数。然后通过分析当前常用的路面底基层稳定土方案,对该地区的低液限粉土提出了稳定加固方案,并分析了加固机理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水泥石灰土稳定碎石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考核指标,就粘土,粉性土的水泥石灰土稳定碎进行了室内配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粘性土时,集料级配对强度的影响比水泥用量的大;粉性土时相反。但因其7d强度受试验误差影响较大,此结论尚需进一步的试验论证。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复合BTS固化剂加固土的强度形成机理和优点,对素黄土、石灰加固黄土和复合BTS加固黄土分别进行了击实试验、无侧限风干抗压强度试验、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试验和CBR试验。结果表明:复合BTS固化剂加固土比素土、石灰土具有更高的强度、水稳定性和CBR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离子土壤固化剂加固武汉市汉阳区红粘土,通过对不同配比的阿太堡试验、ξ电位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红粘土在加入ISS后,塑性指数降低,ξ电位减小。试验表明:在以粘性土为主的红粘土中加入离子土壤固化剂,通过电化原理,它能取代吸附在粘土表面可交换的阳离子,改变粘土颗粒表面的双电层结构,减小弱结合水膜厚度,从而提高红粘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