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研究区段现场调查资料和相关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相关因素,建立了国道G323贺州段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该指标体系中各个因素的权重值,为沿线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GZ40公路安康至紫阳段地质灾害频发,文章以此路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公路沿线孕灾条件及其分布规律,借助MAPGis平台,形成公路地质灾害数据库系统,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路段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价,为最终的风险评估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位于天山南坡腹地的温宿山区公路专用线为例,通过崩塌灾害实地踏勘、阐述了天山南坡山区公路崩塌的发育特征、分布特征及分布规律。通过对温宿山区公路专用线崩塌的各种资料、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提取了评价崩塌危险性的参数为:危害长度、崩塌规模、稳定性、危害方式和保通方式等5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专家系统法赋值,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据此提出了温宿山区公路专用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计算,温宿山区公路专用线共有严重危害的崩塌3个,占总数的15.8%,中度危害的崩塌10个,占总数的52.6%,轻度危害的崩塌6个,占总数的31.6%。  相似文献   

4.
山区公路地质灾害评价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定量或半定量评价体系和方法。文章根据公路工程的特点以及现有的地质灾害评估理论和实践,并结合公路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情况,提出了公路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危害性、发展趋势及危险性评价方法,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山区公路环境特点,利用生态环境问题所用到的景观生态学理论体系框架,按照山区公路建设景观影响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对景观敏感度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对影响景观敏感度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出景观敏感度综合分级分布图,对山区公路建设决策及施工过程中的景观建设、生态维护、景观保护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线形指标组合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法综合生态环境、交通安全、运行的经济成本方面因素建立评价模型,评选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经济合理的指标组合,目的是通过山区公路线形标准组合研究来减小公路建设对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重庆山区公路交通事故调研结果和国内外交通安全评价成果,综合考虑影响安全度的人、车、路、环境等主要因素,建立了山区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重庆山区公路交通安全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其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GZ40公路安康至紫阳段为例,在收集野外资料,详细分析研究区环境地质背景及地质灾害类型及成灾特点的基础上,合理选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因子相对权重,建立模糊关系矩阵,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评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估结果,研究路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不等,主要以危险性轻度为主。危险性中等级及高危险等级区段主要分布在滑坡、崩塌、泥石流、危险性斜坡等灾害分布密集带和沟谷地带。  相似文献   

9.
详细分析了山区公路边坡防护方案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叙述了山区边坡防护方案选择的原则。运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法综合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建立评价模型,评选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经济合理的边坡防护方案,目的是通过山区边坡防护方案选择的研究来减小公路建设对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该文在对公路边坡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特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路线走向与边坡地层走向的关系、边坡外部形态、坡体结构和岩土体性质等因素对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类型的影响,提出了以"影响因素叠加识别方法"为核心的山区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类型快速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脆弱环境下山区公路具有环境脆弱性和地质灾害易发性的特点,综合应用公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3S"技术和数学理论方法,正确合理地把握山区公路选线与环境、地质灾害的关系,以期从公路工程建设的源头上减轻公路选线对脆弱环境的影响,减少或避免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为公路路线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是保证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ArcEngine开发组件,针对公路实际,引入GIS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手段,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评价模型,得到公路沿线区域地质危险性评价专题图.同时,综合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栅格数据,利用栅格空间分析算法,采用Visual Basi...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影响山区公路在役桥梁功能性的主要指标建立了功能性评估模型.采用专家现场勘测评分,构成功能性指标的工作状态最底层评价标准,并运用德尔菲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取得了各分项指标对其上一层指标影响的权重,最终获取山区公路在役桥梁综合状态功能性指标的等级.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综合评估基本模型的有效性,可为山区公路在役桥梁功能性综合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山区公路选线评价主观分析多、定量少的问题,为综合量化评价比选方案状况,建立了三维度多指标的山区公路路线评价体系,并将Entropy法与FAHP法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了山区公路路线多方案综合评价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定西市某公路K线和A线2个方案进行评价,计算各方案综合权重下的得分,得到了贴近工程实际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山区公路运营期边坡长期稳定性具有逐步劣化特征,而传统边坡分级评价方法未形成长期稳定性动态评价体系。根据四川红层丘陵区公路边坡坡体结构和变形失稳特征,建立了基于动态变形的边坡长期稳定性量化评价体系。针对公路边坡沿线点状分布,数量较多的特点,对红层区398个公路边坡开展了详细地质调查和评价,基于互联网技术,建立了公路边坡健康信息数据库和在线管理评价平台,提高了公路边坡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信息化管理水平。经过系统在线动态评价结果,及时对不稳定边坡进行处治,有效保障了山区高速公路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施工便道适宜性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为施工便道建设提供具体的目标、方向,可有效提升公路的建设与管理水平,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文中在分析山区公路施工便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山区施工道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向量空间理论,建立了基于熵权的施工便道适宜性向量空间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既能满足山区施工便道适宜性评价,又能为山区公路施工便道的设计、施工与养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以秦岭山区路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表征系统健康状态的活力、组织力、恢复力三个层面出发,结合公路建设实际,兼顾秦岭山区的特殊性要求,构建基于生态保护的路域系统指标体系,确定指标的度量方法,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系统评价.计算表明,评价结果能较客观地反映施工期秦岭路域系统所处状态,为秦岭山区公路建设生态保护措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17,(6)
为了合理地评价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安全性,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多因素综合分析,建立了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判多级指标体系,基于可拓理论建立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综合评价模型,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将公路线形安全等级划分为优(1级)、中(2级)、差(3级)三个等级,计算各指标对评价等级的综合隶属度,合理评价公路线形安全性等级。并将该模型应用到某山区双车道高速公路,对该公路部分路段线形进行了安全性评价,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出针对性的工程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山区公路产生小区域性不良天气的诱发因素和容易受不良天气影响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运用模糊熵权法对得到的权重系数进行修正,从而确定了指标体系的综合权重向量,由此权重分配困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属性决策分析中的双基点法计算评价路段的综合评判值并进...  相似文献   

20.
在山区公路边坡治理工程实践中,由于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的原因,常常导致边坡治理工程失效或失败,从而大大增加工程投入。因而对山区公路边坡工程效果评价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评价内容及步骤、评价标准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探讨了山区公路边坡工程效果评价的方法,并以蛮耗至金平至金水河口岸二级公路某边坡为例,演绎了山区公路边坡工程效果评价的过程,对其他山区公路边坡工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