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摆振与初始激励相关,足够大的初始激励才能激发大幅自激摆振即多极限环现象。为进一步研究汽车自激摆振多极限环现象,选用某型轻卡商用车作为样车,将悬架及转向系统干摩擦简化至主销处,选用迟滞环摩擦模型建立了整车十自由度摆振模型。运用数值方法,分析干摩擦力矩对摆振极限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摩擦幅值增加会使汽车摆振车速区间和摆振幅值减小,导致中间过渡单环区间消失。分析结果旨在为抑制该类型汽车振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转向柱后倾角对三轮汽车摆振影响,以国产某型三轮汽车作为样车,对其转向系统进行了简化,建立了二自由度前轮摆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以上模型,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随车速变化的前轮摆振系统振动特性及转向柱后倾角变化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转向柱后倾角,能有效减小三轮汽车前轮自激摆振的速度区间。而当车速较高,前轮摆振系统发生自激振动时,减小转向柱后倾角能有效地降低前轮自激摆振极限环幅值和频率,甚至消除自激摆振现象。  相似文献   

3.
汽车操纵轮的自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操纵轮自振的特征有些车型存在着操纵轮的摆振问题,表现为在汽车直线行驶时,操纵轮(一般是前轮)以一定的振幅和频率绕主销轴左右摆动,并进而导致车身的晃动,一般称为“汽车摆头”。汽车操纵轮的摆振,破坏了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降低了汽车的使用安全性;使转向系统增加了额外负荷,加速转向系和轮胎的磨损。因此,解决汽车操纵轮的摆振问题,是汽车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汽车操纵轮的摆振,按其振动性质和表现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具有强迫振动性质的高速摆振,一是具有自激振动性质的低速摆振。  相似文献   

4.
简要分析了多轴转向汽车起重机转向轮摆振的机理,建立了LT1080四轴转向汽车起重机转向轮摆振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转向轮摆振微分方程,并分自激振动和强迫振动对LT1080汽车起重机分别作了转向轮摆振计算机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5.
考虑侧偏角和侧偏力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4自由度某大客车转向轮摆振模型。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确定转向轮发生自激摆振的Hopf分岔点: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大客车转向轮摆振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检验理论分析,并得到车速、转向系参数、横拉杆参数、质心位置、主销后倾角与转向轮自激摆振幅值或频率的关系曲线.找出影响自激摆振的敏感参数及敏感参数的适取范围,能有效减小或消除客车的自激摆振。  相似文献   

6.
摆振现象是汽车故障问题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在汽车的设计、制造、装配调整和使用中必须注意防止可能引起的转向车轮的摆振,它是指汽车行驶时转向轮绕主销不断摆动的现象,这不仅影响汽车的稳定性,而且还影响汽车的舒适性、加剧前轮轮胎的磨损。转向车轮的摆振有自激振动与受迫振动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升整车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车轮偏心对转向盘摆振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车轮偏心引起的激振力和车轮动不平衡对转向盘摆振的贡献;以某B级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个因素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调整车轮动平衡对转向盘摆振稍有影响,调整下摆臂后衬套也有一定影响,但都不能明显减小振动加速度幅值;调整车轮偏心对转向盘摆振有显著影响,调整车轮偏心后,振动加速度幅值减小了近2倍;车轮偏心比动不平衡对转向盘摆振的影响更大,通过调整车轮安装定位方式消除安装偏心,对转向盘摆振现象的改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四驱越野车辆的转向轮的摆振问题,本文以某型越野SUV为样车,采用非线性轮胎数学模型魔术公式,建立关于转向轮的单自由度摆振力学模型。根据力学模型建立运动方程,应用Hopf分岔定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以车速作为变量时,该摆振系统在某一速度分岔点处发生Hopf分岔;然后使用四阶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对摆振系统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得出该系统的速度分岔图,数值计算与定性分析,得到的分岔点几乎一致。最后针对系统摆振幅值最大工况下的幅频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以主销后倾角为参数研究其对摆振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为在设计阶段避开自激摆振和使用阶段抑制自激摆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汽车转向轮振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汽车前轮的强迫振动与自激振动的发生都伴随着同一个自激振动系统特有的现象,即能量由发动机通过地面与轮胎的相互作用输送到前桥转向系统中去,此能量的输入形成了一定量的负阻尼。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两种数学模型,即:略去悬架以上结构振动的前桥转向系统的摆振模型,以及在前一模型的基础上又考虑了悬架以上结构一扭模态及侧倾自由度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粘性减振器对微笄珠独立悬架转向轮的摆振及其阴尼控制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和试验。首先,建立了该车转向系的5自由度集总参数摆振分析模型,通过一系列测试和计算确定了模型的各种参数。探索了利用计算机控制的电液伺服高频激振试验系统进行了整车转向系摆振实验分析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转向轮摆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胜  林逸 《汽车技术》2004,(11):16-19
回顾了国内外摆振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指出,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转向轮摆振研究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了几个主要因素对转向轮摆振的影响,指出未来摆振的研究应着重从强迫型摆振、自激型摆振、模型参数识别及高速摆振等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汽车转向轮摆振的仿真计算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前言 汽车转向轮摆振问题,是目前国产车辆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由于摆振问题的存在,不仅使汽车操纵性、平顺性变坏,而且也影响到轮胎以及转向系统机件的早期磨损,行驶时还额外地增加滚动阻力。为解决摆振问题,国内很多单位都做了很多工作。近两年来我们也结合NJ—221—吨越野车进行了路上整车试验、室内部件参数测定试验、以及一些理论分析,并写有“汽车转向轮的摆振以及结构参数对摆振的影响”一文。文中提出,摆振可分为强迫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轮胎不均匀磨损与悬架特性的关系,建立了悬架-轮胎-胎面自激振动系统理论模型。在对扭杆梁式后悬架进行力学分析等效的基础上,综合了轮胎-胎面摩擦系统,在ADAMS中建立了能够反映车轮定位参数(前束角、外倾角)和胎面侧向位移的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自激振动系统的振动特性,有利于进一步的整车动力学分析和轮胎不均匀磨损研究。  相似文献   

14.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前轮摆振的非线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丽娟  林逸 《汽车工程》2007,29(5):389-392
以某轿车为例,建立3自由度整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和数值仿真计算,详细研究整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和系统失稳后的前轮摆振特性。阐明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前轮摆振特性同属汽车整车稳定性问题,前者是负刚度系统,后者是负阻尼系统。在一定的参数组合下,具有不同转向特性的汽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摆振现象,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建议适当增加转向系阻尼和刚度以减小甚至消除摆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从摩托车转向系统力学模型入手,推导出转和系统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从而得出系统固有特性,根据系统固有特性解析摩托车前轮摆振的主要原因为外力激励与共振和前轮的陀螺仪效应与摆振。提出了增加转向系统阻尼,减小转向系统转动惯量,改善轮胎侧偏特性,提高前悬架系统刚度和合理调整有关设计参数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应用ADAMS软件建立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模型重点构建了橡胶衬套模块。通过对前悬架和转向系各处橡胶衬套进行灵敏度分析和正交试验优化,探索抑制转向轮高速摆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增量谐波平衡法的汽车转向轮非线性摆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振幅作为控制参数,应用增量谐波平衡法,求得方程解的表达式,分析了系统的分岔和极限环振动现象,并用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计算验证,结果表明:增量谐波平衡法在汽车转向轮摆振分析中有效可靠,有足够的精度,并运用Floquet理论对周期解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了极限环的稳定性,最后分析了各结构参数对摆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制动初速度、制动压力和摩擦因数是影响制动干摩擦力的主要参数,而制动盘与制动块之间的干摩擦力是可能诱发制动颤振时出现多极限环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制动器系统单自由度模型,结合Wojewoda迟滞环摩擦力模型,寻找构成干摩擦力的3个参数诱发多极限环特性机理。基于上述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一组参数组合下出现了多极限环,而且随着制动初速度的减小,稳定极限环的幅值增加,不稳定极限环幅值减小;随着制动压力的增加,稳定极限环与不稳定极限环的幅值均增加;随着动摩擦因数增加,稳定极限环的幅值增加。  相似文献   

19.
问与答     
问:汽车“摆头”是什么性质的问题?答:汽车“摆头”是较为复杂的振动问题,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地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没有得到完全统一的认识,更没有找出对所有“摆头”车辆都适用的关键技术措施。一般认为,“摆头”现象是汽车行驶时,转向轮绕主销的自激振动或强迫振动。所谓自激振动,它多发生在低速时(70公里/小时以下),其原因是:汽车行驶时,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经驱动轮推动汽车克服各种阻力。消耗在推动转向轮克服滚动阻力的功率中,有一部分由于弹性轮胎的扭转迟滞特性,当转向轮发生某一初始角振动时,即回输到转向系统中去,形成了  相似文献   

20.
在经典三自由度前轮摆振模型的基础上,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万向节运动副间隙的三自由度摆振模型。利用Poincare截面法绘制了车轮摆角幅值随车速变化的分岔特性曲线,分析了车速变化引起的某非独立悬架汽车前轮自激摆振的Hopf分岔,验证了在特定车速范围内发生自激励摆振的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