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卡丁 《隧道建设》2014,34(2):140-146
以深圳益田村地下双层停车库工程为例,指出该工程结构抗浮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比分析3种结构抗浮设计方案(锚杆抗浮、钻(冲)孔灌注桩抗浮及泄水引流抗浮),最终决定采用泄水引流抗浮方案,即利用动水压力小于静水压力的原理,通过渗流、滤水措施排泄一部分地下水、控制底板下的动水压力,从而减小结构受到的浮力,解决抗浮问题。该方案缩短了工期、减少了投资、减少了建筑材料的用量、使地下水得到循环利用,符合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宁远道口下穿立交设计中,地下水位高,道路U型槽设计中,岩层较浅的条件下,利用抗浮锚杆起到抵抗地下水浮力的作用,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试验来确定锚杆的入岩深度,已达到经济、便捷、安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仁学 《路基工程》2021,(4):188-193
依托深圳市听海大道某地下基坑工程,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基坑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软土地层方案、抗拔桩+抗浮板支护体系方案对超近接曲线隧道的变形控制效果及隧道转向造成的非对称力学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抗拔桩+抗浮板支护体系对隧道及坑底上浮、水平位移的约束作用明显,竖向上浮量相比加固地层方案降低64.2 %;受地铁隧道转向及抗浮体系的非对称布置影响,抗浮板拉应力上升,隧道水平位移呈现左右连续摇摆平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首先从抗浮计算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地下隧道抗浮验算的理论依据,然后从理论依据中总结抗浮验算的步骤,最后结合深圳市南山区桂庙路隧道抗浮验算的实例,得到实际工程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为相关城市地下隧道抗浮稳定性验算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蒋平  邢爱萍 《公路》2013,(1):208-211
以省道S366线(珠海大道一期)改扩建工程南湾立交下穿地道为例,分析了下穿地道结构的受力及地道整体的抗浮,总结了结构尺寸、结构计算、抗浮方案及抗浮计算,为以后类似下穿地道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申文明 《路基工程》2013,(4):120-124
地铁隧道下穿大量建筑物,评估隧道施工引起的影响是控制工程风险的关键课题。结合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中山路西站—中山路站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抗浮锚杆基础,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区间隧道开挖对既有建筑物抗浮锚杆的影响,对工程可实施性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工程辅助措施。实践结果表明:区间隧道开挖引起的变形满足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罗星  汤永久 《隧道建设》2012,(Z1):65-70
深圳市益田村中心广场地下停车库工程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地下停车库之一,车库设计采用中心岛法施工,车库结构抗浮设计采用抽水减浮方案。通过工程实例,全方位介绍该大型地下停车库的综合施工技术,提出大型地下停车库工程采用中心岛法与盖挖施工方法的关键技术,同时提出大型地下结构采用抽水减浮方案的施工控制要点。所采用的工法节约了工期和投资、减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循环利用了地下水,符合国家提倡的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主要街道立交处,为不影响周边街道景观、减少行车噪音,常采用隧道方式过街。本文介绍了此类型隧道结构敞口段的抗浮设计,并选取了抗拔桩与支护桩抗浮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计算,供同行借鉴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富水区结构抗浮稳定性一直是工程界所关注的重点之一,但非对称抗浮措施的应用在工程案例应用较少。以某车辆段TOD(即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一级土地开发周边同步实施道路项目为依托,分析了U型槽结构在抗浮措施设计中的制约因素,方案采用了U型槽结构一侧为传统的配重抗浮措施,另一侧为联合基坑围护桩的抗浮措施。这种非对称U型槽结构的非对称抗浮措施,为下穿通道顺利安全运营提供保障,以期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结合缩短施工工期及节约投资等需要,提出了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大道张槎-人民路口下沉式立交工程抗浮措施,并通过计算,验证了调整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吉艳涛 《隧道建设》2013,33(11):937-941
抗浮计算是地下地铁车站设计的重点,而计算参数、计算模型的选取对抗浮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抗浮计算中部分参数的选取尚无统一规定,且使用阶段结构底板,尤其是轨道范围内的位移控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针对广州地铁暹岗站抗浮设计,选取适当的计算参数及公式,并采用有限元结构计算软件分析结构底板位移,最终合理确定结构相关抗浮方案。在满足抗浮的同时,车站底板不仅需要满足结构挠度要求,还需要考虑使用阶段的结构位移。可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2.
当泵房平面尺寸较大、埋置深度较深、地下水位较高时,抗浮问题往往成为泵房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制约因素,该文以实例详尽介绍了泵房抗浮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地下道路越来越多的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全地下构筑物,抗浮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本文以日照市海曲路地道为例,着重讨论长距离地下道路工程中常见的抗浮措施以及抗浮措施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4.
抗浮桩技术现状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政工程领域内,抗浮桩技术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中虽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抗浮机理一直尚未形成完善体系,计算方式仍通过借鉴抗压桩理论进行,以致其在各国、各行业的设计方法中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等截面抗浮桩、扩底抗浮桩抗浮机理及各相关计算方法的分析和总结,指出了抗浮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力图为设计部门在进行抗浮设计优化时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15.
剧仲林 《隧道建设》2022,42(Z1):28-39
当前软岩隧道初期支护因沉降变形量大而造成的成本消耗高问题较突出,初期支护底脚作用力与锁脚锚杆抗力不平衡是隧道初期支护沉降的主要原因,其中建立支护底脚与锁脚锚杆之间力的平衡关系是控制隧道初期支护沉降变形的重要前提。以弹性地基梁柱原理和摩擦桩原理来计算分析锁脚锚杆的内力和位移及其与地基的反力关系,以此确定锁脚锚杆的承载能力;通过分析锁脚锚杆对支护结构的柔度,确定其与支护结构的相互影响,进而建立考虑锁脚锚杆对支护结构底脚影响的支护结构力学计算模型,计算其作用于锁脚锚杆端上的作用力作为锁脚锚杆的设计依据;按照上述原理,分析了Ⅴ级围岩当前流行的42锁脚锚管的不足,并示例计算分析了108锁脚锚管的承载能力;最后以Ⅵ级围岩风积砂隧道施工的实例来说明“分布式”加强锁脚锚管以及锁脚锚桩控制支护沉降变形的显著效果验证技术的可行性;结论认为软岩隧道初期支护可按照“荷载—结构”原理确定围岩与支护、支护与锁脚锚杆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达成支护结构之间力的平衡稳定以实现控制支护沉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软弱围岩大跨度地下洞室的复杂受力特征,采用一种比较简便的锚喷支护近似计算方法,即多点支承连续板法分析了京珠高速公路隧道锚喷支护参数,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硬岩中超大型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施工困难、模板工程复杂、混凝土圬工量大等问题,以某地下储油库为依托,应用有限差分计算软件与现场原位试验的方法,对大型地下工程进行力学机制研究及支护体系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1)在围岩条件较好的岩体中开挖大型地下洞室,在支护参数选择合理、施工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使用单层喷射混凝土衬砌可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混凝土用量; 2)采用聚丙烯纤维喷射混凝土支护+低预应力锚杆的优化支护体系相较于Q系统岩石支护表所得的支护参数可更好地控制围岩变形,减少支护结构与围岩的拉应力区,达到与复合式衬砌接近的支护效果; 3)现场试验后发现优化后的支护体系在变形与应力方面可达到预期效果,穹顶最大变形约8 mm,支护结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张金平  杨海巍 《路基工程》2011,(6):124-126,129
根据现场试验,从锚杆基础破坏前后的形态、地面隆起变形测量、裂缝展开测量等分析,研究燕山区强风化花岗岩和片麻岩中竖向锚杆基础的破坏形式;通过量测锚杆基础不同荷载条件下不同深度的应变,分析强风化岩体中的锚杆基础的应变特征;通过在同一荷载条件下对不同长度锚杆基础施加竖向荷载,得出该区域范围强风化花岗岩和片麻岩中竖向锚杆的最优长度经验值。为该竖向岩石锚杆基础的应用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