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文婷 《航海》2002,(1):15-17
1973年8月2日,“阿基米德”号深潜器载着驾驶员德弗罗贝雄尔、首席科学家勒皮雄和机械师米歇尔开始下潜,下潜的目标是大西洋中脊,它位于亚速尔群岛的西南海底。 3个小时之后,2600米深的海底已在“阿基米德”号的下面呈现。勒皮雄的眼睛紧贴着舷窗,突然惊呼起来:“看,熔岩!”在他的前方,巨大的熔岩就像瀑布似地从几乎是垂直的陡坡上倾泻而下。勒皮雄又看到了中央裂谷的岩壁上,有许多黑黝黝的“管道”,活像大管风琴的音管,参差不齐地排列在那里,直径大多1米以上,在探照灯的照耀下闪烁着黑玉般的光泽。在一块海底凹地上,堆放着一些完整无损的熔岩块,外形像一大块一大块的枕头一样,探险者们给它起名叫  相似文献   

2.
《航海》2007,(3):39-39
被形容为“满船尽带黄金甲”、身价逾千亿美元的广东海底沉船“南海一号”,今年六七月间可望重见天日。“南海一号”打捞行动已正式展开,5月8日沉箱被放入打捞海域,将把沉船  相似文献   

3.
乔舒亚·斯洛克姆(1844—1909),美国航海家、冒险家、全世界第一个单独进行环球航行的人。他16岁开始在商船上当船员,其后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1895年单人驾驶1801年建造并经他重修的“浪花号”渔船开始环球航行。他从波士顿启程,经新斯科舍、亚速尔群岛、直布罗陀、南美洲、西印度群岛沿海,最后于1898年6月抵达罗得岛纽波特,完成其环球航行,历时3年2个月零2天,航程达4600英里。1899年,斯洛克姆根据他的这次航行写下了《孤身环球航行》成为世界著名的航海文献。本刊从这一期开始连续摘要登载这部作品精华部分,供大家欣赏。 斯洛克姆在第二次乘“浪花号”孤身航行途中失踪。  相似文献   

4.
壮凌 《航海》2003,(6):14-15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海岸1600米深海处,研究人员发现有一处海洋生物繁衍的“海底托儿所”。在该深海海域,各种鱼类与章鱼密集于海底山脊,在漆黑的“海底托儿所”产卵,生儿育女。  相似文献   

5.
顾仲和 《航海》2003,(4):16-16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与他们的预测正好相反,北冰洋中部海域的部分海底脊的活动十分活跃,它的海底火山口可以聚集以前不为人知的海洋生物物种,富含矿物质的热流不断地从这里的海底流出来。去年7月31日到10月3日期间对北冰洋作航行考察时,他们登上了美国海岸警卫队1艘被装备用来进行科学考察的破冰船“Cutter Healy”以及1艘同行的德国调查船“Polarstem”。  相似文献   

6.
《航海》2008,(6):12-12
巨轮“泰坦尼克”号沉没海底后,近百年来人们始终非常惋惜。鲜为人知的是,“泰坦尼克”号其实还有一艘姊妹船,曾于1916年也不幸沉没海底。目前科研人员发现,这艘邮轮由于在海底沉睡中未遭到严重破坏,有望被打造成一座海底博物馆,人们还有机会一睹它的“尊荣”。  相似文献   

7.
王致成 《航海》2001,(3):29-30
2001年2月10日,正在夏威夷海区进行例行训练的美国海军“格林维尔”号核潜艇,在距瓦胡岛16公里的海面上,与日本“爱媛”号实习船相撞。“爱媛”号当即沉没,9人失踪,引起轩然大波…… 人们不禁要问:一艘先进的现代化在役潜艇,为何会发生如此低级的错误?艇上的“顺风耳”——声纳哪里去了? 忽视“顺风耳”的惨剧 据报道,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派出的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对海底光缆中的光信号进行窃听的技术途径,讨论对我国海域海光缆进行窃听的方法,研究了美国核动力攻击潜艇"吉米·卡特"号的海底光缆窃听能力.  相似文献   

9.
徐双华 《航海》2002,(6):17-17
“太空站”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但你听到过“海洋站”吗?这其实是与“太空站”一样起探索作用的海底永久栖息地,它的命名是“海底特质综合研究”计划。 “海底特质综合研究”的代号叫做“绿洲”,目前虽然只是一项提议,但前景异常广阔。  相似文献   

10.
科海拾贝     
《航海》2005,(1)
美研制新型深海考察船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成功研制了新型深海考察船。这艘深海考察船能够对99%的海底盆地进行科研观测,它比著名的“阿尔文”号深海考察船能力更强,探测范围更广,下潜深度更深。新型深海考察船将能够广泛用于海底火山、海底地质构造以及深海生物等领域的研究。目前,法国、俄罗斯和日本都拥有深海考察船,中国也在建造。  相似文献   

11.
徐双华  李有观 《航海》2007,(3):14-14
据悉,英国遥控深海机器人“埃西斯”最近对南极海底进行了考察,并拍摄到了丰富的海底生物,为了解南极海底的过去和未来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2.
深海遨游邂逅"巨怪"2005年5月6日下午8时,居住在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的艾肯.雷姆森驾驶单人潜艇,从该市郊外海边出发,沿着海底,向西南方向开去。2小时后,他发现海底一块礁石上,有一颗色彩斑斓的海星,他操纵按键,伸展机械手捕捉,想不到,这个灵巧而有力的"手"却不能将它拉起来。  相似文献   

13.
《港口科技》2007,(5):48-48
天津港电力公司确保春季供电“大动脉”畅通 从4月5日开始,电力公司着手对位于集装箱公司和五公司前沿26至28段码头下的海底电缆进行勘查。这是该公司全面实施“海陆空”防线中的“地下”和“海上”通道的保电举措。  相似文献   

14.
刘有钟 《航海》2005,(5):32-33
排水量6900吨的美海军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旧金山”号,2005年1月8日,从关岛基地出发。原以为“旧金山”号以其巨大的核动力和最先进的导航设备,会快速地横渡太平洋而抵达目的地。但是开航仅仅半天多,就在关岛东南方360海里处,在水下以33节(大于每小时60公里)的高速,猛撞了海图中没有标注的、深度为500英尺(152.4米)的海底山峰,艇体艏部撞破撞烂,艇体严重受损,险遭沉没。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技术攻关,中电科技集团公司八所利用自制设备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根大长度50km低损耗海底光缆,填补了国内空白。其配套产品“带光放大模块接头盒”、“快速接头盒”等均是八所自行研制,属国内首创。在近期有多家单位联合参与的海上试验中,该批海底光缆及海底光缆接头盒经受多次快速布放和打捞试验,传输性能稳定,各项指标均满足合同规定的要求,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6.
进行航行舰船地震波观测时,必须考虑海底地震仪(OBS)与海底的耦合问题.由于大部分海底被一层厚厚的松软沉积物覆盖,所以海底地震仪响应会严重影响海底表面的运动.并且海底地震仪位于流体与固体的边界上,浮力的作用也会影响质点运动.对于不同类型的地震波,作用力与质点运动并不满足我们所期望的关系.本文介绍了海底地震仪与沉积物的耦合模型,将其简化为质量 - 弹簧 - 阻尼器系统.响应特性主要取决于OBS的质量、结构、刚性以及沉积物密度.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影响海底耦合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海底数字地震仪的合理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了深圳港妈湾港区2号泊位工程施工对海底排污管线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奇趣珍闻     
《航海》1993,(1):40-41
海底板块在旋转,气象石“观天”,鸽子救生员,冰山爆发,捕鱼求爱  相似文献   

19.
沙平 《珠江水运》2007,(4):50-51
1945年3月,占领新加坡的日军将南方银行地下金库里的数百箱黄金、珠宝、白金……等秘密运到码头,装上了万吨巨轮“阿波丸”号秘密运往日本。装船在深夜进行,由驻当地日本海军司令亲自指挥并下令:“凡看到运宝和靠近的人一律格杀勿论!”1945年4月1日夜,当这艘装满财宝的巨轮驶到台湾海峡北端距福建海坛岛约15海里的海域时,被跟踪而来的美国“皇后号”潜艇发射水雷击沉,船上的2000多名军政要员、家属、乘员除一人外,全部遇难。财宝全都沉入海底。“阿波丸”号失踪后,日本海军曾派出多艘船舰沿海域搜索,均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20.
李连江  路国章 《船海工程》2012,41(2):178-181
针对海底管道立管管卡发生损坏或者脱落,影响海底管道安全运行的情况,研制新型水下灌浆定型式海底管道立管固定装置。讨论水下管卡的结构形式,材料的选择及管卡灌浆的工艺流程。实验证明,该新型管卡能够代替原有管卡很好地对立管起到保护作用,能确保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