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底盘测功机不同行业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提高底盘测功机产品质量,文中对底盘测功机产品环保和交通两个最新行业标准从检测能力要求、基本惯量测试方法和恒力加载稳定时间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采用最大加载力来反映底盘测功机的检测能力、用计算飞轮阻力的增减惯量两次滑行法检验基本惯量、控制加载响应时间不大于300ms以满足工况法废气排放检测要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况法底盘测功机基本惯量的试验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汽车排放污染物检测中,加载减速工况法、ASM工况法和瞬态工况法所用底盘测功机,按环保标准要求均需要通过试验得到准确的底盘测功机基本惯量。本文通过对3种不同型号的底盘测功机进行试验,对试验误差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中国重型车底盘测功机的技术水平,文中分析了两种重型车底盘测功机行业标准在功率吸收装置、基本惯量、滚筒直径、主滚筒、安置角等方面的缺陷,进行了中、后桥车轮检测的受力分析;介绍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重车型通用底盘测功机和重型车底盘测功机,计算和比较了3种台架的安全性和附着性;提出了现有重型车底盘测功机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底盘测功机设计了三种汽车驱动轮惯量的测试方法,将驱动轮的转动惯量等效为平动惯量,同时将底盘测功机与驱动轮组成的惯量系统作为整体,采用底盘测功机模拟惯量和加载阻力的方式测试驱动轮惯量。第一种方法为力差法,通过动量守恒的原理进行推导,利用不同加载力下减速时间的关系,推导惯量系统的总惯量并根据已知的底盘测功机加载惯量推导驱动轮惯量;第二种方法为多质量拟合法,通过减速过程中的力学关系的推导,采用转毂在对同一加载阻力下不同模拟惯量下的减速时间测试,建立转毂模拟惯量、减速时间和驱动轮惯量三者间的数学模型,模型截距即为驱动轮惯量;第三种方法为等效质量法,该方法则是根据车辆减速过程中力学平衡方程,对驱动轮惯量进行求解。三种试验方法丰富了驱动轮测试体系,适用于多场景下的驱动轮惯量测试。基于底盘测功机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等效质量法在求解驱动轮惯量时具有精度较高的优点,试验方法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了基于底盘测功机试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在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滑行性能检验第12.5.1.2款中规定:“根据测试汽车的基准质量选定底盘测功机的相应当量惯量,当底盘测功机所配备的飞轮系统的惯量级数不能准确满足测试汽车的当量惯量需要时,可选配与测试汽车整备质量最接近的转动惯量级,但应对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升整车在单轴底盘测功机上进行油耗试验时的测试精度,基于整车利用底盘测功机进行非驱动轮惯量测试,采用测试值代替经验值,并对油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油耗测试时采用非驱动论惯量测试值加载对结果的影响。首先利用底盘测功机测试整车的车轮惯量,得到整车在底盘测功机上的加载质量;其次对整车的万有特性进行测试,得到整车在发动机不同转速、不同功率下的燃料消耗量;再通过整车万有特性对不同车轮惯量(经验值和测试值)加载下的中国重型商用车测试工况(CHTC)油耗和中国-世界重型商用车瞬态循环工况(C-WTVC)油耗进行仿真校核,最终得到车轮惯量测试值和经验值的油耗差值,其结果表明,使用车轮惯量测试值时,能够有效提高单轴底盘测功机的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7.
文中首先对底盘测功机的基本结构、加载原理和测力原理进行了介绍;然后建立了底盘测功机的动力学模型,根据汽车在真实道路上和在底盘测功机上驱动力相等这一条件,分析了电机加载的原则;最后以此为根据,分别对转鼓寄生损失补偿、惯量模拟的实现、以及道路阻力的设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用惯性原理代替功能原理的条件和误差,并对底盘测功机试验数据进行了计算。探讨了底盘测功机基本惯量五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大量相关试验,分析了加载滑行法的加载力标定误差和控制误差。建议采用计算飞轮阻力的增减惯量两次自由滑行法,从而保证测试的较高准确性和良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底盘测功机是用于测量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转矩和转速的设备。其原理是通过在试验台上模拟车辆的道路行驶工况,对车辆的动力性进行检查。为了模拟车辆行驶时的情况,底盘测功机需要对车辆行驶时的惯量、阻力和路面情况等进行模拟。通常利用飞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模拟车辆的惯量,并利用电磁离合器自动切换飞轮的组合;而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滚动阻力等,则采用  相似文献   

10.
<正>6.3底盘测功机检查6.3.1测功机预热测功机每次开机(包括测功机使用中关机或车速低于20 km/h持续30 min时关机再次开机),测功机需进行预热。测功机预热由系统控制自动进行,如没有按规定进行预热,系统则处于锁止状态,不能进行检测。6.3.2转鼓转速检查按照规定要求,测功机上应有功率等相关参数标识,操作者应按标识参数说明正确使用设备。转鼓转速检查时,起动电动机带动滚筒旋转,让滚筒转速稳定在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汽车排气污染物简易瞬态工况法测试系统,研究了底盘测功机机械惯量电模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汽车在底盘测功机上运行状态的动力学分析,基于汽车驱动轮转动动态特性相同的原理,建立了汽车底盘测功机机械惯量的电模拟模型。分析了简易瞬态测试工况控制要求和风冷电涡流测功器的性能特点,构建了VMAS测试工况控制系统,应用预测控制和解耦控制理论和技术,设计了底盘测功机机械惯量电模拟控制方案,开发了基于DMC,具有模型增益自校正和解耦功能的VMAS测试扭矩控制器和简易瞬态工况控制试验系统。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较好地模拟汽车加速运动惯量。  相似文献   

12.
底盘测功机阻力设定对汽车尾气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马杰  周华  陆红雨  高俊华 《汽车工程》2006,28(9):873-876
从底盘测功机模拟汽车滑行阻力的原理入手,对汽车在道路和转鼓上所受的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影响底盘测功机阻力设定的因素,如轮胎压力、车辆的载重负荷以及在转鼓上所设定的惯量等级等,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底盘测功机的阻力设定对汽车的尾气排放和油耗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增大底盘测功机的阻力设定将使车辆的油耗和尾气排放增加。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大部分省市对在用车的尾气检测都由原来的怠速法升级为简易工况法。汽车底盘测功机是对汽车底盘输出功率测试和按规定要求对汽车施加载荷的设备,在我国主要用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和汽车工况法尾气检测站。由于工况法检测对汽车底盘测功机无论在测试精度还是响应时间上都不低于综合性能检测对汽车底盘测功机的要求,所以本文就针对底盘测功测试和验收时可能会出现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参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工况法底盘测功机精度检验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分析了现行国家标准采用在各车速区间恒功率加载,综合检验底盘测功机精度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单参数精度检验与综合精度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即先进行基本惯量和车速精度检验,再进行稳态加载或瞬态加载精度检验,然后进行加栽力重复性检验。  相似文献   

15.
底盘测功机是汽车底盘输出功率检测、燃油消耗量检测以及工况法排放检测的必要检测设备。燃油消耗量检测和工况法排放检测是社会热点之一,提高底盘测功机检测精度可以准确反映汽车真实的燃油消耗量和实际排放水平,有助于实现汽车检测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从交通部JT/T198-1997《营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标准》到JT/T198-2004《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汽车动力性检测都是对营运车辆进行技术等级评定的主要依据之一,而底盘测功机则是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否进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的最基本设备,因此,国内外汽车检测设备生产企业大都看中了这一市场,纷纷研制开发底盘测功机。  相似文献   

17.
4底盘测功机负荷控制度对工况法检测的影响分析底盘测功机负荷控制度主要体现在负荷控制准确度与负荷控制响应时间两个方面。其中负荷控制响应时间是指:底盘测功机在改变负荷控制目标设定后,系统实际输出负荷达到90%设定制动力的时间。其为考验底盘测功机系统模拟负荷  相似文献   

18.
<正>在车辆检测及改装领域,底盘测功机这个名词已经越来越被广泛地熟悉和接受。底盘测功机是一款测量车辆发动机功率及扭矩的设备,配上相应的尾气检测设备及油耗检测设备,它还可以检测尾气及油耗。测试时车辆是在设备上运行,它可以进行一系列的道路模拟测试及工况模拟,可测试汽车极限性能、工况加载、故障诊断试验、经济性油耗测试、环保测试、汽车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等,底盘测功机现在已经广泛地用于汽车改装行业、汽车制造厂、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目前用于汽车动力性检测的底盘测功机,由于其基本结构参数的不同,检测工况控制精度的差异,检测重复性不佳及其内阻功率损耗的差异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汽车动力性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而提出用于汽车动力性检测的底盘测功机必须进行型式认证。  相似文献   

20.
工况法摩托车排放测试需要配备底盘测功机,定容取样装置,排气分析仪,司机助及变速风机等设备,GB/T14622-93标准要求摩托车用底盘测功机应为转鼓直径大于等于400mm的单转鼓测功机,定容取样装置应能准确测量稀释排气的总窖要求采用NIDR分析仪分析排气中的CO,CO2,采用FID分析仪分析THC,采用CLD分析仪分析NO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