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俊伟 《隧道建设》2018,38(6):1029-1036
为解决富水淤泥质地层和粉质黏土层中大跨径矩形暗挖隧道密贴下穿雨水箱涵施工难题,提出采用水平旋喷桩和全断面帷幕注浆结合的技术加固隧道及周边土层,以提高地层刚度。隧道采用分步开挖法,分上下、左中右6步开挖,超前支护采用小导管注浆方案,并分段进行临时支撑拆除和二次衬砌施工,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和箱涵变形进行监测。结果表明: 通过水平旋喷桩和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改良土体,施工过程中的箱涵变形在可控范围内,且整个施工过程中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变形较小(6.8 mm),说明施工采用的超前加固和开挖支护措施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有效降低类似地质条件下暗挖隧道的施工风险,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建国 《隧道建设》2019,39(Z1):377-384
高原高寒地区风积沙地层隧道具有失稳快、易坍塌、初期支护变形速率高,且受区域气候影响,施工进度慢、有效施工时间短等特点,为解决风积沙隧道开挖时漏沙、洞顶坍塌及支护完成后的变形控制问题,保证安全快速施工,依托格库铁路依吞布拉克1号隧道风积沙段工程,根据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选择隧道内水平旋喷桩、地表竖直旋喷桩及地表注浆3种超前加固方案,从安全性、经济性、施工工期及技术难度等方面进行比选论证,确定采用地表竖直旋喷桩并有效实施。现场实施和监测结果表明: 在施工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地表竖直旋喷桩超前加固能有效防止漏沙及洞顶坍塌,保证隧道工作面的稳定,且能实现超前加固与开挖平行作业,达到安全、经济和快速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水平旋喷加固在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国庆  殷九荣 《隧道建设》2012,32(2):213-217
为在以富水砂层为代表的软弱地层顺利施工隧道与地下工程大断面,以兰渝铁路某隧道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层水平旋喷加固及支护施工为例,对水平旋喷加固机制、旋喷参数选择、机械设备配置及施工关键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及应用。通过高压水平旋喷在开挖线周遍形成水平咬合桩和开挖面稳定锚固桩,有效避免了开挖过程拱顶流砂、坍塌及工作面失稳的现象,实现了富水砂层隧道大断面开挖,提高了开挖施工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4.
水平旋喷桩在风积沙隧道预支护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路基工程》2012,(1):122-125
以榆神高速公路神木一号隧道工程为背景,介绍施工中解决开挖时漏沙以及支护完成后的变形控制,采用水平旋喷桩对风积沙层进行预加固的施工技术,包括加固机理、注浆参数、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等;试验和监控量测数据表明水平旋喷桩能保持风积沙层在隧道开挖后的稳定,有效地防止了漏沙,保证了隧道安全快速地施工,并指出水平旋喷桩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不良地质条件下盾构区间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君 《隧道建设》2012,(Z1):95-98
以深圳地铁3151标益田站至石厦站盾构区间联络通道施工为例,介绍了联络通道及废水泵房的施工难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了优化,采用全断面注浆加固地层的方式代替旋喷桩土体注浆加固,重点介绍了全断面注浆加固止水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方案优化后,保证了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联络通道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正>广深港客运专线深港隧道下穿深圳地铁1号线及地下商业街暗挖段难题被成功攻克,施工中运用了洞桩法、桩基托换、水平旋喷桩和双液浆注浆等多项技术手段。该段隧道地理位置特殊,地表交通繁忙,隧道开挖断面大,加之该地区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地下水位起伏变化较大,施  相似文献   

7.
李辉  刘洪震  姜永涛 《隧道建设》2011,31(4):519-523,528
以某城市交通隧道地表坍塌为例,分析地表坍塌的原因,阐述管线对地表注浆加固的影响。为保证隧道安全顺利地通过坍塌段,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采取三管旋喷桩止水帷幕、帷幕内三管旋喷和洞内水平旋喷的加固堵水方案,加固了坍塌段地层;2)针对砂卵石遇水易坍塌的情况,采取地表降水井和洞内水平降水孔联合降水方案,保证了隧道开挖处于无水状态;3)为控制隧道变形,采取4部CRD开挖工法,实现了隧道安全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魏纲  姚王晶  许斌  石长江  傅翼  王哲 《隧道建设》2018,38(7):1123-1130
软土地区的浅埋隧道由于土层软弱,易产生较大变形和坍塌。为解决隧道开挖时的围岩变形及开挖工法选择问题,依托紫之隧道第1标段暗挖段工程,对洞内拱顶沉降、拱腰收敛和仰拱隆起进行实测,对实测数据的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CRD工法在淤泥质软土中与四台阶法在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测得的拱顶沉降都较大; 2)拆除隧道支撑会引起较大的拱顶沉降,其比例占总拱顶沉降的14.63%; 3)隧道在淤泥质软土中开挖时会发生椭圆化变形,二次衬砌完成后,由于隧道基底承载力不足,隧道产生了整体沉降; 4)降雨会使上部土体超载,并弱化围岩的强度,导致拱顶沉降加大; 5)土质条件与施工工法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拱顶沉降,在隧道变形要求严格的区域或淤泥质软土中,采用CRD工法开挖风险仍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京珠复线长沙至湘潭高速公路邓家湾隧道为依托,针对该隧道左线进口端位居山谷地带、开挖断面大、覆盖层薄、围岩破碎等特点,提出在洞身开挖范围内采用地表竹管注浆,而在边坡外侧采用倾斜地表钢管注浆预加固方案。暗挖实施效果表明:通过地表注浆预加固,改善了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能,缩小了开挖变形产生的松弛区范围,加快了施工进度,确保了施工安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黄土隧道地表塌陷原因分析与施工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翾  张顶立  李鹏飞 《隧道建设》2010,30(4):430-433
基于兰渝铁路工程某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工程背景,分析在黄土地层不良地质段发生地表塌陷、初期支护严重变形、拱顶沉降及洞内收敛过大等现象的原因;同时根据地表塌陷段的地质情况,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提出地表旋喷桩注浆加固地层、洞内超前注浆预支护以及提高初期支护强度的综合处置方案,很好地实现了隧道安全施工的目的。针对黄土地层大变形及地表塌陷区采取的施工控制技术可供今后类似隧道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公路》2015,(5)
基于福州市某隧道工程实例,应用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有无水平旋喷桩加固两种工况条件下,掌子面应变、隧道初支与旋喷桩受力情况。结果显示,旋喷桩加固工况中,掌子面塑性应变、衬砌轴力明显小于无旋喷桩工况。隧道开挖过程中旋喷桩主要产生纵向挠曲变形,上部荷载主要由旋喷桩拱脚传递至下部围岩。旋喷桩施作范围下的初支轴力为未施作旋喷桩工况下的46%,旋喷桩承担了上部围岩大部分荷载,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中俄原油二线呼玛河隧道的工程实践,总结了富水圆砾石软弱围岩浅埋微断面隧道快速开挖综合技术,该技术利用改进的长螺旋钻机施作高压旋喷搅拌咬合排桩止水幕墙、高压旋喷搅拌桩+袖阀管注浆对松散圆砾石软弱围岩进行地表加固和止水补强,同时运用斜眼掏槽的光面水压爆破技术,采用扒渣机+小型农用自卸车组合出渣方式实现"软隧硬打"和微断面隧道的快速开挖。  相似文献   

13.
张晓光  剧亮  李菲 《隧道建设》2015,35(7):692-697
为研究在不降水情况下暗挖隧道下穿跨河桥桥桩的影响并确定设计与施工方案,以北京地铁14号线北工大站-平乐园站区间(以下简称北-平区间)为例,根据暗挖隧道下穿桥桩后结构变形特点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后进一步细化设计方案(暗挖断面架设临时仰拱); 采用全断面深孔注浆对土体进行预加固,同时兼做堵水措施。施工过程中对桥桩变形进行全过程监测,并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目前该隧道已经通过竣工验收,桥梁结构稳定,最终变形收敛至稳定值。结果表明: 暗挖隧道通过架设临时仰拱+注浆堵水下穿桥桩是可行的; 有限元模型可预测隧道下穿桥桩的变形,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富水砂层中盾构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富水砂层中进行联络通道施工,施工难度和风险很大,为提高围岩稳定性、减小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常用的降水、冷冻、旋喷和注浆等地层加固方法进行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对比,最终选择了注浆和降水相结合的加固方案。在联络通道施工中采取了洞内超前预注浆、洞外地表管井降水以及洞内轻型井点降水的加固方案,在水仓基坑施工中采取了周边小导管注浆以及坑内轻型井点降水的加固方案。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和地表变形进行了监测,由监测结果可知,开挖引起的隧道和地表变形均较小,说明采取的超前预注浆和洞内外降水措施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有效降低联络通道的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实际工程中出现的MJS水平旋喷桩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表沉降过大的现象,运用FLAC3D软件,分析水平旋喷桩在不同注浆置换率条件下加固地层所产生的地表沉降值,探求在水平旋喷桩施工过程中地表的沉降规律。同时,计算了不同注浆置换率条件下盾构开挖过程中的地表沉降,总结出不同置换率条件下地表沉降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针对桥梁工程首次使用全断面深层地基加固作为锚碇地连墙基础持力层和隔水层,为了保证超高压旋喷桩深层地基加固的质量达到设计图纸要求,依托锚碇施工现场工艺试验研究,选择3-4种先进超高压旋喷工艺,通过试验比选出适合深厚软土覆盖层和高承压水地质特点下桥梁基础全断面加固工艺优选与参数,将试验确定的优选工艺与对应优化施工参数用于指导后续大面积施工,保证整体加固质量。  相似文献   

17.
富水粉细砂地层中的隧道大断面施工,需要施作超前水平旋喷桩护壳及掌子面超前核心土旋喷桩加固后才能保证安全开挖,因此确保水平旋喷桩桩身质量十分重要。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掌子面上台阶5根水平试验桩的波形进行分析、解译,检测了桩身有无断桩、缩颈、离析等缺陷及相应缺陷的位置,并与开挖后桩体质量对比,证明应用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隧道内水平旋喷桩桩身完整性检测是一种快速、无损的方法,且其检测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以某沿海城市软土地区邻近营运地铁深基坑工程为实例,采用自动化监测方法对地铁隧道结构变形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基坑施工过程对其产生的影响。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侧移、沉降、收敛等变形,基坑施工采取分块开挖、土体加固、抢筑底板等措施处治后隧道变形发展得到较好控制;隧道变形与基坑开挖卸荷、深层淤泥质土体流塑变形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9.
依托珠三角地区某电力隧道密集穿越高铁桩基项目,采用大型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电力隧道与邻近高铁桥梁桩基础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施工过程模拟分析软土地区浅埋电力隧道的顶管施工对周围土体及高铁桥梁桩基础的影响。获得了隧道开挖过程产生的地面沉降、高铁基桩的沉降、高铁基桩的应力分布。分析表明:中小直径电力隧道在软土地层中采用浅埋、顶管方式施工对高铁桩基的影响较小,并建议在工程中对顶管线路两侧的土体采用旋喷桩加固,能有效减小高铁桩基附近的土体变形。  相似文献   

20.
该文依托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管幕工作井设计,对施工过程进行流固耦合分析,研究地表变形特征及连续墙墙体变形规律。研究表明:(1)开挖及拆撑后的最大变形均出现在明挖侧连续墙外;(2)通过进行坑外土体旋喷加固处理,可以减小地表沉降和地表沉降的影响范围;(3)通过对工作井连续墙外8m范围内土体进行旋喷加固,可有效控制地表沉降、改善连续墙变形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