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SBS改性沥青试验中异常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星型SBS改性沥青进行研究,通过与其它类型心性沥青对比,讨论了SBS改性沥青试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在试验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改性沥青的相容性作了澄清和说明,提出了性能相容和储存稳定性相容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Sasobit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士翠  王衍辉  裴建中 《公路》2012,(6):242-246
在相同的储存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对Sasobit掺量为1%~5%的改性沥青进行离析试验;对Sasobit掺量为3%的改性沥青改变储存温度(100℃、120℃、140℃、163℃)和储存时间(1d、2d、3d、5d、7d)进行离析试验,以离析试验后上、下部沥青软化点差为指标,分析Sasobit掺量、储存温度和时间对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的影响。试验发现不同Sasobit掺量的改性沥青稳定性均较好,Sasobit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在低温时较高温时稳定,Sasobit改性沥青3d的储存稳定性最好。通过对比不同沥青显微照片,发现Sasobit改性沥青的改性剂分散均匀,较SBS改性沥青和橡胶粉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马庆伟  郭忠印  郭平  董博 《公路》2022,(4):322-327
为橡胶沥青领域提供一种稳定型胶粉改性沥青,从针入度、针入度指数、延度、软化点、135℃黏度等指标确定了稳定型胶粉的最佳掺量,并对稳定型胶粉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和胶粉的溶胀状态及反应机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稳定型胶粉的加入改善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确定了稳定型胶粉掺量为30%,并有效降低了135℃黏度,提高了施工和易性;温度的变化对稳定型胶粉改性沥青的影响小于普通橡胶沥青;比表面积对比试验,说明了稳定型胶粉具有比普通胶粉与沥青基体的接触面积更大的优势;扫描电镜试验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试验结果表明,稳定型胶粉改性沥青主要以相容性机理为主,主要发生吸油溶胀-高温剪切-相容分散这一系列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赤泥对温拌沥青的改性作用,制备了5种不同掺量的赤泥改性沥青试样,主要研究赤泥对改性沥青黏度及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在控制剪切率、掺量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温度下的布氏黏度试验,通过不同温标下的黏温指数分析了赤泥掺量对沥青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高于135℃时,改性沥青的黏度受剪切率的影响逐渐变小;赤泥掺量为5%的改性沥青黏度最大,温度敏感性最小;赤泥掺量为3%时,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若祥 《中南公路工程》2013,(5):254-257,281
首先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沥青、硅藻土及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而后以不同掺量的硅藻土制备改性沥青,利用软化点差、动态剪切试验及低温BBR试验对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高温性能及低温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硅藻土掺入沥青后,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仅为物理的共混;硅藻土的掺量导致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的降低;硅藻土掺入沥青后,对沥青的高温性能有提升作用,但却降低了沥青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6.
赵洁 《公路工程》2016,(4):279-285
为改善橡胶沥青施工难度大,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改善有限等问题,采用DSR、BBR、软化点、177℃黏度、储存稳定性试验研究了TOR和橡胶粉掺量对橡胶沥青性沥青针入度的体系指标和PG分级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TOR掺量,基于车辙、低温弯曲、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和四分点加载疲劳试验系统评价了TOR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掺加TOR可以有效提高橡胶沥青的高温和低温性能,而且可以改善橡胶沥青的相容性,提高施工和易性;掺加TOR后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水损害能力和抗疲劳性能均有较大提高。实体工程和试验段检测结果表明,掺加TOR可改善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的综合路用性能,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推荐最佳橡胶粉掺量为20%~22%,TOR掺量为橡胶粉掺量的4%~5%。TOR对橡胶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在于,TOR与橡胶粉改性沥青,TOR双键结构可以与橡胶粉发生交联反应和接枝反应,形成环状和链状聚合物组成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低密度聚乙烯(LDPE)改性沥青低温柔韧性,将增塑剂DOP掺入LDPE改性沥青对其进行增塑。通过改变LDPE、DOP掺量,对沥青进行沥青的常规试验,评价了沥青的针入度体系指标;对不同掺量的改性沥青进行了化学四组分试验与离析试验,研究了两种改性剂对沥青各组分变化影响的规律及复合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基于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水稳性能试验,研究了DOP对LDPE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常规试验结果,推荐LDPE添加量为5%~6%,DOP添加量为2. 5%~3%;LDPE与DOP的加入均会改变沥青的化学四组分所占比例;掺入DOP能提高LDPE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 DOP能明显提高LDPE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同时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也拥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加速加载试验、三分小梁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APA疲劳试验分别研究了多聚磷酸(PPA)以及多聚磷酸与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和疲劳性能,结果表明PPA的加入可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疲劳性能,随着PPA掺量的沥青增加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变差。SBS的加入可以改善PP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在3%SBS+1%PPA掺量下复合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可达到5%SBS掺量的S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聚合物沥青改性剂与沥青难以相容及生产和工艺设备的投资限制以及在运输和存储上存在的问题,以天然岩沥青作为改性剂,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天然岩沥青改性沥青中天然岩沥青的最佳掺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天然岩沥青掺量的增加,改性沥青的PI值、软化点和当量软化点不断升高,当量脆点T1.2(绝对值)和10 ℃延度呈递减趋势,RTFOT后改性沥青的质量损失不断减小、软化点和针入度比不断增加,表明天然岩沥青的改性沥青的感温性和高温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低温性能改善效果不佳、抗老化性能得到提高.由此,综合确定改性效果俱佳且满足各项性能指标要求的天然岩沥青经济掺量为5%.  相似文献   

10.
SBS聚合物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配伍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新军  郝培文 《公路》2007,(7):186-190
对不同类型、不同牌号的SBS和不同的基质沥青,采用不同掺配按照相同的加工工艺制备SBS改性沥青,通过技术指标试验来分析SBS类型、牌号、掺量和基质沥青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星型SBS的改性效果并不一定优于线型SBS,但线型SBS较星型SBS与同一种基质沥青有更好的相容性;SBS嵌段比为30/70的SBS的改性效果优于嵌段比为40/60的SBS;与同一类型的SBS改性剂相容性越好的基质沥青,其改性效果越好;而同一种SBS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随SBS改性剂掺量(小于5.5%)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助剂制备一种反应性星形SBS改性沥青,研究助剂加入量为0.6%时,改变剪切时间和稳定剂加入时机对星形SBS沥青高低温及热储存性能的影响,对比其与完全剪切工艺所得改性沥青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助剂加入量为0.6%时,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延度、老化延度均是随着剪切时间增加先变好后变差,剪切时间为4 min时,改性沥青的综合性能最好;稳定剂后期加入为佳;加入助剂和高速剪切制得的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和储存稳定性相当,改性效果与原沥青的组分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废胶粉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与存储稳定性,在废胶粉改性沥青中掺入有机蒙脱土(OMMT),进行复合改性研究。以OMMT掺量为变量,测试不同掺量下复合改性沥青三大指标,分析了OMMT对橡胶改性沥青基本性能的影响;通过沥青流变性试验(DSR)和弯曲蠕变劲度试验(BBR),进一步研究了OMMT对橡胶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采用163℃条件下分别静放48h和7d后上下层沥青的软化点差评价OMMT对橡胶改性沥青存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改性沥青有机蒙脱土掺量越高,高温性能与存储稳定性越好,但低温性能变差。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建议有机蒙脱土的最佳掺量为3%~4%。  相似文献   

13.
以克拉玛依70#沥青作为基质沥青,进行了不同掺量BRA改性沥青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RA掺量的增加,改性沥青的感温性能、高温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均有显著提高,并据此推荐BRA的适宜掺量是20%。另外,为了进一步检验BRA的路用性能,还进行了基质沥青混合料和掺量20%BR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结果显示,BRA改性沥青混合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4.
国产青川岩沥青可以作为改性剂制备改性沥青。为着重研究青川岩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以中海70~#基质沥青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掺量时青川岩改性沥青性能的优劣,确定其最佳掺量;并基于正交试验对最佳掺量下青川岩沥青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掺加7.5%青川岩沥青制备的改性沥青性能最佳,在其制备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剪切时间的影响,控制发育温度、发育时间、剪切温度、剪切时间分别为160℃、60 min、180℃、60 min时可获得综合性能最佳的青川岩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17,(11)
在掺量13%硅藻土改性沥青中加入废橡胶粉制备复合改性沥青,通过沥青胶浆性能试验及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车辙试验研究复合改性后沥青常规性能及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废橡胶粉掺量的增加,复合改性沥青高温稳定性接近硅藻土改性沥青,黏度和抗剪能力不断增加,复合改性沥青和矿料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增大,沥青混合料稳定性、耐久性能提高,沥青性能与废橡胶粉的掺量不成正比,掺量17%时硅藻土、废橡胶粉和沥青相互结合的稳定性较好,沥青及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耐久性综合最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布敦岩沥青进行活化处理,即将岩沥青研磨、加热,使天然沥青析出工艺,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改性设备,生产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即"湿法"加工工艺。该工艺生产的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抗高温性能与抗老化性能显著提升,用于生产沥青混合料时高温抗车辙性能与抗水稳定性能显著提升。但为了保持岩沥青改性沥青不离析且具备一定的抗低温破坏性能,岩沥青掺量存在一个最佳值,试验采用了5种掺量制备岩沥青改性沥青,并分析不同掺量改性沥青性能优劣。研究结果表明:40%以上掺量的岩沥青改性沥青离析较为严重,30%布敦岩沥青掺量最佳,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较为均衡,并通过试验路铺筑对该技术进行实体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17.
湖沥青属天然沥青,将其按一定比例掺入基质沥青即为湖沥青改性沥青。为研究湖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了不同掺量条件下湖沥青改性沥青的基本技术指标;利用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了湖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并与掺加5%SBS的改性沥青及其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湖沥青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相当,均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结合具体工程,确定湖沥青的最佳掺量为25%。  相似文献   

18.
干法SBS改性沥青路面技术是通过外加特定的SBS改性剂生产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旨在解决SBS改性沥青在运输和储存中的性能衰减问题。该文依托沿海高速公路中修工程,通过室内干法SBS与基质沥青配伍性试验、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试验,对比了不同干法SBS掺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沿海高速公路上面层铣刨重铺养护工程推荐干法SBS掺量,并结合项目进行了规模应用。应用效果表明,在该项目推荐最佳干法SBS用量下,沥青路面性能优良且成本合理,具有突出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废胶粉(WRP)与废塑料(低密度PE)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和最佳掺量,分别采用WRP掺量为5%、10%、15%与低密度PE掺量为2%、4%、6%复配,制备5种复合改性沥青进行常规性能测试、135℃布氏黏度测试以及离析试验,研究复合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及其储存稳定性。研究表明:复合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减小,软化点和黏度增大,WRP和低密度PE能有效改善基质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和高温性能,其中WRP与低密度PE用量分别为15%和2%时,对复合改性沥青的改善效果最为可靠、配比最佳。  相似文献   

20.
在橡胶改性沥青中掺入多聚磷酸,以期提高橡胶改性沥青的高温储存稳定性、高温稳定性等性质。研究了多聚磷酸掺量对橡胶改性沥青基本性能、高温储存稳定性、黏附性、老化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多聚磷酸—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多聚磷酸掺量的增加,橡胶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弹性恢复能力、黏度逐渐增加,针入度、延度逐渐减小,高温储存稳定性得到提高,增强了橡胶改性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能,提升了橡胶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多聚磷酸的掺入提高了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水稳定性及耐久性能,但对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有一定负面影响。多聚磷酸促使沥青向凝胶结构体系转变,能有效延缓橡胶粉在沥青中的离析,提高橡胶改性沥青的高温储存稳定性,同时提升橡胶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和黏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