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西藏扎墨公路位于雅江流域,公路沿线水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交通状况极差。为促进墨脱县经济社会发展,尽快改善交通状况,相关部门对扎墨公路"卡脖子"路段进行了初步整治,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山区公路沿线落石灾害问题突出。对于该灾害问题,目前我国尚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对某公路沿线典型坡面,运用落石分析软件RocFall,分析落石的运动特征,包括落石的冲击动能、运动轨迹、落点位置、弹跳高度及它们的统计结果,探讨了有关设置拦石墙、铺设植被等被动防护措施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公路》2020,(1)
青藏高原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以西藏G4218高速公路白衣错~莫格段沿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野外调查,系统研究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危害特点,查明公路沿线灾害分布,分析其对山区公路的影响,归纳灾害形成条件和活动特征。针对沿线不良地质现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山区公路灾害治理和选线提供有效的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云南公路景观建设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赏析,基于公路景观建设进行了探讨,对公路景观的建设理念及内涵进行了阐述。在公路景观建设中,强调:公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路侧景观建设中的点缀之美,公路沿线地域文化之美,同时更应注意公路景观的安全交通功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高原山区公路沿线典型地质灾害的致灾原因,以2016年—2020年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等高原山区公路典型灾害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灾害与公路断道的关系,得出了该地区典型灾害发生频率由高至低为洪水水毁、崩塌、泥石流、滑坡,断道风险由高至低为泥石流、崩塌、滑坡、洪水水毁的结论,并揭示了高原山区地形地貌高原山区地形地貌、地质、地震及次生地质灾害提供的物源条件与降雨耦合是诱发公路典型灾害的主因,且断道多发生在雨季5月—9月,灾害频繁爆发时段较雨季延迟。基于此分析,从灾害防治、防治管理及监测预警等方面提出了高原山区公路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综合评价高海拔地区公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分析筛选高海拔地区公路沿线工程地质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确定高海拔地区公路沿线工程地质评价分级标准与评价因子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高海拔地区公路沿线工程地质综合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青海省高海拔地区某段公路沿线工程地质评价中,评价结果显示采用模糊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实际评价结果基本相符,说明此方法可运用于高海拔地区公路沿线工程地质评价中。  相似文献   

7.
结合莫桑比克马普托环城路项目Avenida da Marginal公路拓宽改造实际,在充分调查分析工程区域内气象、水文、潮汐等资料的基础上,优选典型路基断面进行护岸波浪物理模型试验,测定护岸模型稳定性及护岸堤后越浪量,结合不同模型的对比试验结果确定了Avenida Da Marginal公路沿线护岸的顶部控制高程,并优化护岸防浪胸墙的结构形式,在确保滨海路基稳定的前提下较为有效地控制了护岸防护规模,节省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7,(9)
伊犁谷地是新疆地区黄土滑坡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对山区公路建设和运营影响较大。由于其独特的黄土沉积环境和湿润气候背景,黄土滑坡形成条件和成灾机制有别于其他地区,区域特征显著,但当前缺少针对性的研究和系统性的认识。文中选取新疆伊犁S316公路沿线发育的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工程地质勘探、区域地质调绘、气象资料分析等,认为公路沿线黄土滑坡是独特黄土地貌演变过程中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具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和暴发频率高等特点,其变形破坏过程概况为:张裂—蠕动—滑移模式,破坏方式为后缘张裂与单一平面滑动;公路沿线黄土滑坡具有显著的斜坡地形和季节性分布规律,其形成受控于特殊气候、地层、地形、地震和人类活动等,特殊组构黄土是滑坡发生的内在物质基础,春夏季融水和暴雨的耦合是控制黄土滑坡大量发育的第一诱发要素;基于滑坡灾害规模和危害程度分类,提出公路沿线典型黄土滑坡的处置方案和治理对策。研究成果可为S316公路建设中防灾减灾提供基础信息和技术依据,对区域类似公路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取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从景观空间结构、景观稳定性及景观美感度等方面选择评价因子,建立了公路视觉景观生态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新林北至阿荣旗段公路沿线典型路段视觉景观质量。结果表明,新林北至阿荣旗段公路的建设在总体上提高了沿线视觉景观质量;但公路建设的同时对原有自然景观产生了干扰,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效应,影响沿线视觉景观质量。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将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诸如绿化或恢复扰动区植被等来减缓或消除。  相似文献   

10.
采取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从景观空间结构、景观稳定性及景观美感度等三方面选择评价因子,建立了公路视觉景观生态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新林北至阿荣旗段公路沿线典型路段视觉景观质量。结果表明,新—阿段公路的建设在总体上提高了沿线视觉景观质量;但公路建设的同时对原有自然景观产生了干扰,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效应,影响沿线视觉景观质量。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将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诸如绿化或恢复扰动区植被等来减缓或消除。  相似文献   

11.
景观生态学在公路视觉景观影响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取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从景观空间结构、景观稳定性及景观美感度等方面选择评价因子,建立了公路视觉景观生态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新林北至阿荣旗段公路沿线典型路段视觉景观质量.结果表明,新林北至阿荣旗段公路的建设在总体上提高了沿线视觉景观质量;但公路建设的同时对原有自然景观产生了干扰,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效应,影响沿线视觉景观质量.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将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诸如绿化或恢复扰动区植被等来减缓或消除.  相似文献   

12.
都汶公路是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生命线"。在汶川地震及次生地质灾害的共同作用下,都汶公路路基、路面、桥梁、隧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交通中断,严重阻碍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通过对都汶公路的现场调查,分析了都汶公路沿线次生地质灾害的活动特征及分布规律,并根据现状可以推断,震后都汶公路沿线次生地质灾害将进入活跃期,活跃期将持续10~20年,特别是震后的5年之内将会非常严重。针对次生地质灾害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3.
浅析高速公路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彩英 《上海公路》2012,(2):99-102
高速公路的修建,能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给公路沿线周围的环境等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交通噪声污染。通过对公路沿线地区的交通噪声污染源性质及危害性分析,从"噪声源、传播途径、敏感建筑物"三个层面入手,提出低噪声路面、声屏障、隔声窗等控制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并结合崇启通道工程(上海段)的实际,分析所采取的低噪声路面、隔声窗措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公路泥石流水毁概化模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洪凯  唐红梅 《公路》2003,(8):143-148
作为一种典型的灾害地貌过程,泥石流是山区公路重要的水毁类型之一。本文基于对西部公路沿线发育的泥石流水毁的调研,将穿越泥石流沟的公路结构形式概化为涵洞、桥梁和过水路面。将泥石流水毁的宏观表象概化为桥台泥石流水毁、上部结构泥石流水毁、桥台基础掏蚀、泥石流淤埋桥涵、泥石流水毁路基等类型。并用新构造应力场的观点探讨了泥石流水毁发育的宏观规律,研究成果对深入研究及防治公路泥石流水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寒湿地区域公路建设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亮  刘国东  蹇依 《公路》2007,(12):119-123
公路建设水土流失属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类型,其类型、程度和强度与主体工程建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在空间上表现为沿公路呈线形分布,在时间上与主体工程具有高度同一性。在对213国道郎川段(郎木寺至川主寺)所处的高寒地区进行的脆弱环境条件实地调查和现场测量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公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成因、特点及防治,结合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期搞好高寒湿地区域公路水土保持工作,从而有效地改善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文中在阐述旅游公路生态景观的概念、构成要素、开发思想的基础上,以陕西107省道关中环线沿山公路为例,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探讨了公路沿线自然、人文景观的开发方式,并尝试采用景观融合法,使公路沿线的自然、人文景观合理、有效地融入公路自身景观中.  相似文献   

17.
层次分析法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针对公路工程在施工期间对沿线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公路沿线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实例分析,为保护公路沿线水环境的质量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选择合适的植物和花卉进行搭配,融合当地的地域特色对某旅游公路进行景观绿化设计,突出旅游风景形象,解决公路沿线的景观缺失。通过依托工程进行绿化种植,其景观效果显著,改善了公路沿线道路环境。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月~2015年5月,项目组对G216线五彩湾至大黄山公路沿线13处桥梁、涵洞和通道的野生动物利用情况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公路沿线野生动物已经开始尝试利用桥梁、涵洞、通道等穿越公路,并且大中型食草动物偏向于利用高度3m且人为活动较小的通道。  相似文献   

20.
公路标志与铁路和航道标志一样,对于保证交通运输安全有着要重的作用。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设计准则”曾明确规定,为保征行车安全及指示行车方向,在公路沿线应设置交通标志和指路标志。实际经验证明,在公路沿线设置标志,对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便利旅客、美化路容都有良好的效果。过去所使用的公路标志多是用木料制作,容易损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