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中通道工程钢壳混凝土沉管预制厂由港珠澳大桥沉管预制厂升级改造而成,需要对原有坞口及坞门进行加宽升级改造。提出大小坞门、旧坞门两侧加宽和新建坞门共3套方案,其中旧坞门两侧加宽又提出钢筋焊接搭接、植筋连接和预应力连接的3种方案,并对加宽后坞门结构受力情况进行数值分析;新建坞门提出钢混组合结构和全混凝土结构的方案。将上述方案依据现场实际条件、结合数值分析结果进行比选。结果表明,坞门升级改造的3种方案在施工工艺上均具有可行性;坞门扩宽方案在工期和成本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在具体工程实施中最终选择全混凝土结构浮坞门。  相似文献   

2.
港珠澳大桥桂山沉管预制厂项目中,深坞浮坞门庞大的体型和其承受的巨大的水压力,给坞口底板的设计带来了极大挑战。经过一系列分析研究,巧妙设计了一种具有导向和承压功能的坞口底板结构。文章对这一新型坞口底板结构进行介绍,重点阐述其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结构特性等关键技术。该结构在预制厂的运营期间发挥了良好的使用效果,有效地保证了浮坞门安装就位的精准度和挡水作业时的安全稳固。  相似文献   

3.
<正>2023年6月11日,历经70个小时的出坞、浮运、系泊和安装,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沉管顺利安装,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全线合龙,至此,深圳海事局保障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全部32节沉管浮运安装工作圆满收官,实现了“三零一降”总目标,确保了世界最长最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施工的安全完工。  相似文献   

4.
沉管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滨海电厂排水工程,随着新工程的不断建设,新的设计理念不断涌现,施工工艺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依托国内外已建及在建沉管工程,针对排水沉管施工过程中的基础处理方法、接头处理方式及浮运安装工艺等相关技术难题进行了研究。归纳总结了排水沉管安装、回填、使用及检修过程中的受力工况,针对电厂排水沉管结构内力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计算方法,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有限元软件ANSYS实现了沉管全生命周期受力分析。通过对电厂排水沉管的关键技术及计算方法研究,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深化建筑信息模型在水运工程设计与施工领域的应用范围,以信息化技术促进水运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效率提升,依托某沉管预制厂深坞区全钢筋混凝土沉箱结构预制工程,引入了HIDAS构件配筋软件,针对复杂异形沉箱浮坞门的钢筋模型创建、出图、计量及模型交付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evit软件及HIDAS构件配筋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结构的三维可视化配筋方案适用于水运工程复杂结构的三维配筋,图纸及计量成果符合规范要求;基于模型与计算交互的配筋方案优化技术可以有效的优化钢筋布置方案,从设计层面提高结构的承载力。本课题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座举力达36000tf,坞修能力15万吨级的浮坞“南通”号9月12日在上海举行了盛大的竣工拖航仪式。这座浮坞是我国目前自行设计、建造和使用的最大浮坞,总长254m,外宽58m,内宽48m,基线到顶甲板高18.45m,最大沉深16.70m,工作吃水4.55m。  相似文献   

7.
伍雄庄 《船舶工程》2020,42(S1):283-285
沉管运输安装工程船是连接岛屿和岛岸之间的管隧工程施工的必须工程装备,鉴于沉管需要在岸边的坞内制作,然后使用船只运输到施工地点进行安装。在如何实现海上运输安全、快捷、高效是当今的一大难题,回顾以往的施工,采用了驳船捆绑着沉管,通过多台拖轮进行拖行,此过程既耗时也耗费多方资源,更需要海事局配合保证航行区域无其他船只,以便驳船将沉管拖行。本文以中交一航局的深中通道项目的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为工程应用实例,系统的介绍推进电控系统的设备配置、设计过程和控制逻辑。此技术方法应用于大型隧道沉管运输沉放工程船的运载航行寻迹及水下定位的推进电控系统领域。  相似文献   

8.
针对深中通道中沉管管段由于浅水效应产生的下沉问题,验证CFD仿真技术计算沉管管段水动力的精确性,获得标准管段在不同下沉位置与浮运速度下的阻力与下沉力,通过分析管段下沉方向的受力建立运动方程,计算下沉运动,并绘制下沉运动的时历曲线,得到管段在不同干舷与浮运速度下的最大下沉量,以此判断管段浮运的浮态,分析管段浮运速度,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港工技术在电厂取水工程中的应用 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电厂取水工程原推荐方案为沉井一盾构方案,本文作者根据现场条件,施工能力以及港工施工的技术基础,提出用几个大型钢筋混凝土沉箱组合取代沉井和以大型钢筋混凝土沉管取代盾构隧道的新方案被设计单位采纳。一航局二公司在承担该工程施工中完满地解决了诸如:沉箱基槽的清淤运排,大型沉箱在浮坞上的半潜接高,沉箱水下大孔洞密封及浮运,大口径引水长管的预制,浮运和水下对接安装,取水头沉箱的密封浮运及水下安装等高难技术  相似文献   

10.
沉箱结构的坞门是港珠澳沉管隧道预制场的重要构件,尺寸达59 m×25.2 m×29.1 m,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混凝土沉箱结构之一。采用不同寻常的施工工艺,可满足其止水、多次起浮、多次启闭等功能要求。此施工方法为类似大型沉箱结构施工的典范,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自2014年10月下旬开始,中国交建的建设者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8万t巨型沉管在茫茫大海上3次浮运,2次返航,终于2015年3月26日清晨6时浮运对接取得圆满成功。至此,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已建总长达2565m。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15沉管前两次安装先后遭遇基槽突淤和边坡滑塌,为确保大桥120年安全,不留下任何质量隐患,现场指挥决策组果断决定:中止安装作业,沉管返航回坞待机安装。针对异常情  相似文献   

12.
为保障深中通道钢壳沉管隧道工程用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针对该工程所在区域的海底环境,参考陆地隧道临时用电系统的框架,结合船电和陆电相关规范,设计一套海底钢壳沉管临时用电系统,探讨其采购与布置方面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该系统由沉管配电系统、临时照明系统、压载水系统、CCTV(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系统和施工用电系统组成。工程实践结果显示,该临时用电系统运行稳定,施工现场反馈良好。该临时用电系统的实用性较强,不仅适合在海底钢壳沉管隧道工程中使用,而且可应用于其他类似工程中。  相似文献   

13.
刘博 《港工技术》2021,58(5):80-84
沉管压舱水箱主要通过铺设PVC防水布进行防水密封,具体密封型式以及防水布结构尺寸受沉管及压舱水箱结构影响。深中通道工程沉管为国内首次采用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因此需要研究一种针对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沉管的压舱水箱防水密封技术。本文结合深中通道沉管压舱水箱防水密封技术及实际应用对适用于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沉管的压舱水箱防水密封型式进行研究说明,其优异的防水效果值得向类似工程推广。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中船龙穴基地修船船坞卧倒式坞门的特点,介绍了30万t级修船船坞1 #坞门及20万t级修船船坞2#坞门建造过程中的工艺、坞门浮态计算及安装调试,总结了坞门建造过程中各环节的工艺要求及施工步骤,确保坞门建造的质量,对同类型坞门的建造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事故概要及调查简况 2003年12月3日0630时,上海海上救助打捞局经营的利比里亚籍拖轮"华祥"轮拖带厦门海神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所属的"厦船1号浮坞"从厦门出发,拖往上海港.12月7日1455时,发现"厦船1号浮坞"艉部开始下沉.9日0310时,在航经温州海区27°50′40″N/121°19′10″E时,"厦船1号浮坞"下沉加剧,以致"华祥"轮无法继续拖航.同日0730时,"厦船1号浮坞"船艉搁底.10日0600时,"厦船1号浮坞"整体沉底,直接经济损失约1830万元.  相似文献   

16.
某沉管隧道的管节舾装作为沉管预制和沉管出坞、浮运的连接环节,是沉管出坞、浮运、安装的前期工作,在整个沉管安装项目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其中导向杆、导向托架的安装精度对沉管的浮运、安装影响重大,故需在其安装过程中进行细致的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用于修建海底隧洞的施工方法主要有矿山法、盾构法、沉管法和围堰明挖法四种工法。根据工程地质、水文气象、隧洞埋深、取排水工艺等条件的不同,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是成功修建海底隧洞的基本前提。本文以国内某核电厂一期排水隧洞工程为例,对盾构方案和沉管方案的施工和造价进行了对比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电厂的取排水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须经过长距离浮运达到安装点,而沉管管节单个重达75,000t且无自航能力;浮运距离达12km,浮运水域处于航线最为繁忙的珠三角出海口海域,为无自航能力的大型及重型预制构件在繁忙水域的长距离运输进行临时性航道的设计,在国内外鲜有工程案例和经验作为参考。本文通过对港珠澳大桥沉管出运航道设计及其交付使用后的反馈情况进行总结,提出大型沉管隧道管节出运航道设计的要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沉桩施工时打桩船吊装能力存在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管桩空腔排水产生的浮托力来弥补的措施。沉桩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对类似工程的沉桩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南毅 《造船技术》1994,(7):8-11
本文所介绍的坞门可用于挡水同时兼作泵站完成坞池的注排水,具有多种功能,减少了水工建筑的工程造价。该坞门最大出船宽为23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