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袁绍宏这位35岁的中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船长,七赴地球的南、北两极.在他现今的航海生涯中,曾经10次穿过的西风带,成功地找到中山站锚地,结束了我国南极中山站10年没有自己锚地的历史.他在南极浮冰区作业航行1万海里,大洋安全航行10万海里;首航北极,穿越楚科奇海、白令海,将共和国的科学家们送上了地球的最北端.1999年,他创建了我国极地科学史上一年安全航行南北两极三个航次的先例,开辟了我国上海到北冰洋的航线,创下了我国科考船在北极的最高纬度航行记录.2000年5月1日,袁绍宏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2.
穿越九九八十一难 每年国庆一过,王建忠船长便会准备好出征的行囊.因为他知道,此时的南极即将开始冰雪消融,度过漫长的严冬,迎来为期4个月的夏季.这段短暂而又宝贵的时间,是南极最温柔的季节,也是各个国家的科考破冰船纷纷开赴这里的最佳时机,"雪龙"号也是其中一员.  相似文献   

3.
梁富伟 《航海》2007,(6):F0004-F0004
2007年11月12日,中国唯一从事极地破冰航行的科考船"雪龙"号,首次从自己的"家"——位于上海外高桥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专用码头出发,开赴南极,执行第二十四次科学考察任务。  相似文献   

4.
正0引言1773年1月17日1100时左右,库克船长穿过南极圈,首次驾船踏上南极探险之路。1984年,中国首次派出"向阳红10"和"J121"2艘万吨船前往南极科学考察。近年来,全世界十几个国家在南极从事磷虾捕捞作业[1]。时至今日,我国已完成34次南极科考活动,在地质、冰川、气象、陨石、极光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2]。与此同时,南极旅游业迅猛发展,游客数量从1980年的780人跃升到2008  相似文献   

5.
寒星 《中国船检》2008,(10):64-64
2008年10月20日上午,我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出发,赴南极建立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同时对中山站进行改造建设并对南大洋进行数十项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6.
3月1日正式施行的"上海格式"标准新造船合同,首次将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海事仲裁院)的"CMAC标准仲裁条款"写入合同争议解决的方式,并由此作为中外船舶订造过程中争议解决的仲裁方.随着"上海格式"标准新造船合同的广泛采用,这一具有法律意义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上海仲裁"在国际航运与造船界拥有了中国"裁决权",从而改变了"伦敦仲裁"长期独霸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内外南极磷虾产业的发展现状,不论是保证捕捞产量还是提高船载加工产品质量,提升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舶及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是南极磷虾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南极磷虾捕捞、加工的平台,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船型的升级换代必然会影响到我国南极磷虾产业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及配备的捕捞系统、加工工艺等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分析。研究挪威南极磷虾产业发展路径不难得出,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的"极地化、专业化、大型化、绿色化"是必然趋势,而这种趋势也应是我国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船型及相关系统、工艺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由武汉船机承制的国产首艘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深蓝"号配套主推进系统顺利通过DNV、CCS船检、会检。该船是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复的国产首艘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主要用于南极地区磷虾捕捞、流水线加工、包装等作业,同时还兼具部分科考功能,建成后将填补我国在南极磷虾高端渔船领域的空白。主推进系统是"深蓝"号动  相似文献   

9.
<正>服役超过35年的"沪港引1"轮,可谓三变其身,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上海航运发展的一个侧影。1977年,上海海运管理局第一艘浅吃水沿海客船"繁新"轮,在上海求新船厂建造竣工,投入上海—宁波、上海—温州、上海—福州航线,从事客货运输。该型船长106.67 m,两柱间长97.00 m,型宽15.80 m,型深7.70 m,吃水3.80 m,总吨3 858,净吨2006,载重量1110 t,排  相似文献   

10.
10月25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在上海正式启航,载着第21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137名成员启程奔赴南极。本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计划历时约150天,明年月底归航后,“雪龙号”将接受脱胎换骨大改造。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国内首艘自主建造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深蓝"号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的研发背景及其主要性能参数,重点阐述了"深蓝"号在满足极地区域作业要求、南极磷虾捕捞、加工、储存等功能方面具备的一些特点及设计考量,为今后南极磷虾船及极地作业船舶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航海》1985,(6)
总类写在中日航海界盛会的时刻世界海事大学欣欣向荣的南海油田航海集邮的乐趣上海环球海上技术咨询服务中心 成立中国航海学会会徽设计图样应征 揭晓上海召开南极考察与创作科普 笔会美国海上情报工作轶事南极自然档案纪念郑和大会在南京举行部长与服务员计算机怎样应用于船舶运输管理中国“保证工程师”在出口船上台湾海洋学院南朝鲜造船业一瞥美国禁止酒后开船所引出的事 船舶耸软梅上智救右锚航海上的小百科全书环球航海新记录航海中的损害管制“韶5’’编队南极探险侧记驶过多事之秋的红海发展中的电子海图灾难的航线波峰浪谷寻漂船我…  相似文献   

13.
2017年3月24日,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3月31日由国务院印发全改方案正式版本,对上海自贸区下一步改革任务作出部署,代表着上海自贸区改革进入"3.0"时代.未来三年,将上海自贸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新平台、搭建"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的新载体、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市场要素资源配置功能的新枢纽,这是上海自贸区全改方案的最新定位.如何将总体改革目标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相结合?如何将上海自贸区打造成为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为中国的开放型经济提供先进的制度储备?哪些是未来三年改革的重点领域?这些都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9月7日上午,印度尼西亚海军"毕玛苏吉"号风帆训练舰,在舰长瓦卢约中校率领下,驶抵吴淞某军港,对上海进行为期2天的友好访问。据悉,这是"毕玛苏吉"号风帆训练舰首次访问上海,也是印尼海军舰艇第二次访问上海。当日8时许,东部战区海军某基地军乐队在码头奏响迎宾曲,水兵拉起欢迎横幅,为到访的"毕玛苏吉"号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仪式结束后,舰长瓦卢约率印尼舰主要军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12月11日,国内最大新巴拿马型13500 TEU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樱花"(COSCO SHIPPING SAKURA)号轮在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顺利交付。"中远海运樱花"轮是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建造的5艘13500 TEU集装箱船的第4艘。该船是前不久在巴拿马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检阅的"中远海运玫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船检》2020,(5):98-98
2020年5月14日,由江苏智慧海洋产业联盟成员单位——江苏深蓝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国内首艘南极磷虾专业捕捞加工船"深蓝号"从连云港扬帆起航开赴南极。南极磷虾是全球可捕捞量最大和具有重要开发潜力的海洋渔业资源,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战略性资源。  相似文献   

17.
正0引言避风锚地是制订航行计划的重要考虑因素。近年来,随着南极科考、旅游热度的攀升,越来越多的船舶往来于南极水域。南极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变化莫测的气候特征,因此避风是航行在该水域船舶必须直面的问题。笔者于2016年底随"海洋六号"科考船到南极半岛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水域执行科考任务,其间多次到麦斯威尔湾避风。笔者结合避风经历,介绍波特湾锚地情况,供到南极水域考察、旅游的船舶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自1984年首次组队开展南极考察至今,先后赴南极地区担负运输、科学考察的船只有5艘,它们是"向阳红10"船、"J121"号、"海洋四号"船、"极地"号和"雪龙"船。其中,前3艘船只进行过一个南极航次,"极地"号为冰区加强型运输船,在1986年购进后,经过改造投入到我国极地考察,1992年退出极地考察序列。"雪龙"船1993年购自乌克兰,原船设计为极区破冰运输船,经过两次改造后,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船。  相似文献   

19.
2004年2月10日1758时左右,从上海港开航的荷兰籍集装箱船"华商"轮航行至上海港长江口园园沙航道附近时,与从上海长兴岛开航驶往浙江嵊泗大洋山岛中国籍杂货船"浙嵊97071"轮在上海长兴岛西南侧约1.3海里处水域的出口航道中(31°18.75′N/121°44.36′E)发生碰撞,造成"浙嵊97071"轮当即倾覆,船上11名人员全部落水,其中1人获救,6人死亡,4人失踪.  相似文献   

20.
《船舶》2020,(2):82-82
近日,"雪龙"号和"雪龙2"号完成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乘载186名队员,成功穿越"咆哮西风带"。"咆哮西风带"是西风带的形象称呼,它环绕在南纬40°~60°,是进出南极必经的一道鬼门关。这一区域常年盛行西风,是全球公认风浪最大、航海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