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通过丽香铁路数字化工地建设,详细阐述路基数字化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情况,解决了困扰当前高铁路基建设的两大难题,分析数字化工地的应用前景。数字化工地必然成为未来施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动态消息     
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故2008年11月15日15时20分,浙江省杭州市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施工工地(露天开挖作业)发生地面塌陷事故,造成长约100m、宽约50m的正在施工区域塌陷,施工现场西侧路基下陷达6m左右,将施工  相似文献   

3.
随着建筑业的复杂度和体量不断增加,施工现场管理内容越来越多,管理技术难度和要求也日益提高,传统施工现场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化施工企业的发展要求。通过数字化、物联网、BIM等新技术应用,有效收集施工过程数据,加强项目后台管控,形成整套智慧工地建设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工程项目全面信息化管理。智慧工地是"物联网+"背景下智慧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是我国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智慧工地平台在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青岛地铁集团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要求,开展了智慧工地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平台的研究与建设工作。通 过建立一套完善的资产数据,对工程现场产生的海量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挖掘利用;通过人脸识别、视频 监控、自动化监测等设备,实时采集现场信息;通过物联网前端感知技术和“BIM+GIS”数字孪生技术,实时 监管建设过程中“人、机、料、法、环”等要素。智慧工地平台的使用,可实现工程参建各方履约监管、安全、 质量、计划、进度等各要素的信息化、标准化、数字化、可追溯化管控,有效解决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和传统 方式人工统计量大、子系统间信息孤岛等问题,达到直观、动态、综合、统一的实施管控、智能分析和数据共享的 目的,确保“远程可视化监管”理念的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地铁施工现场缺乏通信覆盖、作业进度不透明、关键工序远程监视不到位、施工进度管理低效等问题,研发基于无线自组网和物联网定位技术的地铁“智慧工地”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该系统基于Mesh、UWB、Zigbee技术,融合视频监视、语音对讲、WIFI覆盖,开发B/S架构管理平台软件,综合地铁站后四电专业施工管理的工区监视、进度管理、人员防护、电子围栏、调度作业、成品保护等需求,提供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设计研发便携式通信定位一体机站、手持定位通信终端、可佩戴定位装置等设备,形成快速部署、通信稳定、集成度高、传输高效、业务完善的数字化地铁施工管理平台系统。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安装方式繁多,且其尺寸以及零部件相对位置各不相同,为保证施工精度及施工工艺,建立三维模型进行预安装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为有利工程建设,接触网BIM(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平台提出了基于模型的功能应用、数据管理、模块服务、数据存储等各层服务关系和数据交互关系。深化设计平台的数字化加工、基础孔洞以及预留功能可保证零部件加工精度和施工定位精度,利用虚拟漫游和碰撞检测功能进行可视化安装施工预演,提前感知,尽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返工,对施工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邬涛 《铁道建筑技术》2024,(3):24-26+52
高铁施工建设日渐趋于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其中在接触网H型支柱组立施工过程中,传统安装方法以人工为主,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需高空作业存在安全风险。为此,介绍了一种自动化支柱组立装备,能够实现自动化安装,其主要由智能底座、基础底盘、机械臂、机械夹爪、机器视觉引导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液压系统等组成。经过稳定性计算、极限倾覆实验、功能性测试以及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设备能提高工作效率,适应施工现场复杂多变的作业环境,满足施工现场工况需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铁路站房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方协同管理难、进度失控风险高、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量巨大、信息孤岛难以共享继承等问题,以南宁北站站房建设项目为试点,搭建可视化管控平台,研究BIM+GIS在铁路站房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可视化管控平台以地理信息为基准,将BIM模型和地理场景相结合搭建数字沙盘,以信息技术为纽带,将宏观的地理环境与微观的构件信息相结合,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文档资料等多维度数据进行动态可视化管理。基于BIM+GIS的铁路站房可视化管控平台设计与应用对推动铁路站房施工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具有良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强化涉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解决施工现场管控难度大、工程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以北斗高精度定位、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基础,研发了一款智能安全帽.通过管理平台远程跟踪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动态信息,进行实时监督管理,实现前端现场作业和后端管理的实时联动,有效解决现场作业人员实时监控难题,促进施工管理规范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氯盐-硫酸盐环境下螺钉桩施工关键技术,提高路基质量和适应性,确保高速铁路的平稳运行。以包银高铁DK462+511.77~DK464+600段路基为例,采用理论计算与螺钉桩现场施工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考察了螺钉桩打桩顺序、打桩速率和混凝土配比等施工参数对路基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根据现场实际环境,采用逆向打桩顺序、适当调整打桩速率能够有效降低路基沉降,从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氯盐-硫酸盐环境下,优化螺钉桩施工中的混凝土配比,可提高路基在酸盐环境下的结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铁路建设施工阶段,研究了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铁路路基数字化填筑施工过程。通过在推土机、平地机中加装坡度控制系统,实现路基填筑层几何尺寸的精确控制;在压路机中加装连续压实系统,确保路基填筑层的压实质量。工程应用表明,铁路路基数字化填筑施工的应用,实现了路基填筑层几何尺寸与压实质量的可视化控制,保证了每个压实层坡度和厚度的稳定控制;填筑层几何尺寸控制速度与精度明显提高,压实质量明显改善,表面横坡、纵坡均满足设计要求。数字化路基填筑施工进行了严格的过程及质量控制,将施工数据以数字化方式存储、分析、展示,达到了稳定施工质量、过程可追溯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基于CDMA2000-1X分组数据网络构建的铁路枢纽站场接触网隔离开关无线集中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CDMA 1X分组域的VPDN专线网,结合传统的调度自动化技术,在监控主站构建数字化多功能信息平台,实现了对隔离开关运行状态的监控,该系统使用公用信息平台作为远动数据传输通道,降低了系统的建设和使用费用,节省资源成本,提高了铁路牵引供电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操作的安全可靠性.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性.  相似文献   

13.
智能化是世界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数字孪生是建设智能铁路的有效途径,实景三维空间信息平台则是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中孪生铁路全生命周期精准映射与融合协同的重要基础和“铁路大脑”的神经中枢,也是复杂环境下铁路建设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与品质保障的关键支撑。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铁路的发展背景和数字孪生铁路的潜在应用;然后提出了实景三维空间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与功能组成,探讨了多模态时空大数据高效组织管理、灾害风险信息自适应汇聚与智能服务等关键技术;最后,面向川藏铁路建设的紧迫需求和主要挑战,对数字孪生川藏铁路实景三维空间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作出了归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工程质量、安全、设备的实时管理,并增强信息的可溯性,本项目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结合物联网等信息手段,建立了基于BIM的隧道施工管理平台。平台具有设备层、资源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等4层结构,以及系统管理、施工管理、管片跟踪、人员跟踪、盾构监控等5大模块,实现隧道工程数字化管理。该管理平台已在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11标工程上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为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成果,提升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缩小与国际工程承包商的差距。研究方法围绕数字监控技术,建设以计算机为核心,结合安防监控的理论和经验,运用最新数字视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构建企业的可视化管理平台。研究结论通过介绍数字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原理,结合施工企业的管理特点和难点,得出了建立数字监控系统的参照方案,并通过应用实例阐述了施工企业建立数字监控系统的方法,借以推进数字监控技术在施工企业的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相关的客运专线工务养护维修系统主要基于工务设备基本信息的查询及统计,缺乏对工务基础设施深度信息挖掘与诊断,并不能有效指导路局及所管辖各工务生产单位开展日常管理及生产任务;如何对检测数据、维修信息的统一管理及维护以及建立维修知识库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结论:(1)基于SOA的客运专线工务维修辅助平台主要将身份(角色)认证、作业、设备、人员、知识信息管理等不同业务服务集成;(2)该平台可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判断轨道、路基等高铁基础设施的损伤;(3)可利用该平台完成现场消息的双向推送;(4)平台提出了面向维修知识的设计理念,可辅助工务维修人员生产。  相似文献   

17.
天津地铁1号线车站乘客向导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瑛  赵红 《铁道通信信号》2009,45(11):21-22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乘客向导系统,是一套面向乘客的数字媒体信息综合发布和管理平台。主要说明天津地铁1号线乘客向导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与既有地铁线路接轨道岔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上海地铁M8线与既有的上海地铁1号线在人民广场站接轨的工程为例,对地铁接轨道岔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方法:搜集既有线轨道设计标准、调查研究接轨道岔现场情况及工作环境,制定施工设计原则,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选用新材料。 研究结果:与既有地铁线路接轨道岔施工方案,最终采用间隔抽换正线与道岔共用短轨枕和扣件。 研究结论:施工前应做好既有线无缝线路的放散,施工全部结束后恢复道岔两端的无缝线路,并加强两端线路的锁定;FFU合成轨枕侧面应做出凹凸或花纹,新老道床混凝土接触面涂刷界面剂;道岔道床始、终端及道岔道床内设置伸缩缝,排杂散电流钢筋总截面积应满足要求并保证电气连接,尤其注意侧股道床钢筋与直股钢筋的绑扎或焊接。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车站安检设备信息孤岛、实现安检设备信息化管理、及时处置现场安检紧急事件,从功能设计、架构设计、信息平台架构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安检集成系统设计方案。同时,将安检集成系统设计方案应用到工程实践中,通过搭建安检局域网、安检信息平台,将车站安检设备状态、安检人员、安检事件等信息实时上传至安检信息平台,从而实现安检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安检集成系统的建设有助于提升车站安检水平、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现有铁路桥梁粗放式建造模式存在的资源高消耗、劳动力短缺、信息集成度不高等问题,文章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和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设计开发了铁路桥梁信息化施工管理平台;实现了三维可视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