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Geo-Slope软件对高速铁路CFG桩进行分析,考察不同垫层结构、桩径、桩间距、有无桩帽和桩帽大小等设计参数对地基沉降的影响,从而为试验段CFC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案提供依据,并进一步对试验段设计方案进行沉降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甬台温客运专线具有代表性的断面,对影响客运专线铁路柔性基础下CFG复合地基变形的各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桩身弹性模量小于3GPa时,桩身弹性模量对复合地基沉降影响较大,桩身弹性模量达到3GPa后,桩身弹性模量对复合地基沉降影响显著减小,当桩身弹性模量达到5GPa后,复合地基沉降基本不受桩身弹性模量影响;路基垫层弹性模量小于50MPa时,随着垫层弹性模量的增大,沉降量急剧减少,垫层弹性模量达到50MPa后,垫层弹性模量基本不对复合地基的沉降产生影响;下卧土层压缩模量对复合地基的沉降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CFG桩复合地基中影响建筑物沉降的基础刚度、桩土模量比、置换率等几个主要因素,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的前提下,初步探讨了以建筑物变形控制为设计依据的复合地基设计方法,在复合地基设计中经过调整CFG桩基础刚度、置换率、垫层厚度等参数来调整建筑物和建筑群沉降差,为CFG桩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物及建筑群中的应用探索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软土地区高速铁路CFG(cement flyash gravel)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以武广客专试验段为例,基于有限元理论,借助ABAQUS软件,对多个影响CFG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的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各因素对其沉降的影响程度和规律,确定控制沉降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桩的弹性模量或桩径,桩土应力比均增大;增大垫层厚度,桩土应力比减小;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桩和CFG桩组合时,在CFG桩桩顶的最大沉降为2.01 mm,与全为管桩的情况相比,不均匀沉降减小了46.5%.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CFG桩复合地基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案,如水泥土、桩帽网、和桩板方案对沉降规律和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研究表明:复合地基处理方案为水泥土方案时路基沉降量最大、桩土应力比最小,地基面有明显沉降盆;桩板方案时路基沉降量最小、桩土应力比最大、地基面沉降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6.
铁路路基CFG桩复合地基与工业与民用建筑行业相比主要存在以下不同:一是传统的房屋建筑基础为刚性垫层.通过垫层传递到桩和桩间土上的荷载比较明确,铁路路堤基础一般为柔性基础,柔性基础条件下荷载与桩及桩间土的相互作用关系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管桩+钢筋混凝土板复合地基、管桩+桩帽+土工格室复合地基、管桩+桩帽+土工格栅复合地基的受力和沉降控制效果,开展了3种复合地基处理深厚软土路基的现场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垫层条件下管桩复合地基受力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路堤荷载作用下,桩顶和桩间土应力由路基中心向路肩、坡脚处逐渐减少,土工格栅垫层时桩土应力比为2.47~5.42,土工格室垫层加固桩土应力比为2.30~6.25;钢筋混凝土板垫层时桩土应力比为8.05~14.81;随着路基填土荷载的增大,土工格栅、土工格室拉力逐渐增大,路肩位置拉力最大,相同荷载作用下土工格室所受拉力大于土工格栅;3种复合地基加固措施中管桩+钢筋混凝土板对路基沉降的加固效果最好,稳定后地基面沉降分别为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桩网复合地基地基面沉降的68.46%和72.56%.   相似文献   

8.
辛伟 《北方交通》2012,(4):36-38
介绍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CFG桩复合地基试验方案,对CFG桩复合地基控制沉降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高速公路通车后的实际沉降量进行对比,总结出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土地基的设计要点和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依托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CFG(Cement Fly-ash Gravel)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分析了有无桩帽、不同桩长、不同桩间距等设计参数的桩网结构在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对路基高度4.15 m的地基动力响应的影响,为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地基面(碎石垫层以下)动位移与有无桩帽、桩长、桩间距有关。无桩帽比有桩帽的位移大7.8%;随着桩长增加30%,70%,120%时,地基面最大动位移分别减小10.4%,19.6%,25.9%。随着桩间距增加0.8,2,2.5D(D为桩径)时,地基面最大动位移分别增加8%,12.4%,23.4%。地基面动应力的大小与有无桩帽、桩间距有关;在持力层相同的情况下,与桩长基本无关。在该文地质条件下,桩土动分担比与地基面桩、桩间土处的动位移呈正比。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现场试验的桩网复合地基垫层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对桩网复合地基垫层设计提供参考,对4组不同桩帽尺寸的桩网复合地基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分析了路堤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沉降、基底压力和垫层筋带拉力.结果表明:桩顶设置桩帽的作用显著,可有效降低桩顶压力,减小桩顶筋带拉力,缩小桩土沉降差;土拱高度与桩间净距有关,试验条件下约为桩帽间轴线净距的0.9~1.3倍;桩顶压力分布不均匀,中间小,边缘大,前者约为后者的67%~79%;桩顶筋带拉力最大,桩帽边缘筋带拉力大于桩中心.  相似文献   

11.
建筑物基底坐落在软硬不同土层上的地基处理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建筑物同一基础坐落在软硬不同土层上时,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和CFG桩复合地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并较详细地介绍了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和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2.
卢涛 《交通标准化》2012,(18):111-112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在高速铁路工程中的应用较少。分析其适用范围和工作机理,着重利用有限元法分析垫层模量、垫层厚度、刚性桩长度和路基填筑高度等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沉降所产生的影响及规律,旨在为以后该类型高速铁路复合地基沉降量的设计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车璠 《北方交通》2010,(5):48-50
在现有的沉降计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现状,并对压缩模量、附加应力计算方法及附加压力的取值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合理的参数取值对计算不同结构物的沉降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以某高速公路匝道软基工程为研究背景,运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粉喷桩复合地基,针对不同桩长、桩径、桩间距、垫层厚度,对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及水平位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粉喷桩复合地基存在临界桩长,适宜的桩长才能有效控制复合地基沉降及水平位移;随着粉喷桩桩径的增大,复合地基沉降和水平位移均逐渐减小,但桩径过大对复合地基沉降及水平位移控制效果不明显;随着粉喷桩桩间距或垫层厚度的增大,复合地基的沉降量变化均不明显,粉喷桩桩间距过小或垫层厚度过大均不能有效控制粉喷桩复合地基沉降和水平位移,且导致施工难度及工程造价增大。  相似文献   

15.
首先结合现场测试数据对路基施工期地基沉降规律进行分析;然后结合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相同条件下桩间距与桩径对复合地基沉降规律影响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高压缩性软土区域采用CFG桩—网复合地基加固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地基沉降随填筑荷载变化呈三阶段特征: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和趋于稳定,最终稳定时累积沉降约为35 mm;相同条件下,适当增加桩径和减小桩间距均可以提升复合地基加固效果,达到减少地基沉降目的,其中减少桩间距改善地基沉降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路基基础有两种形式: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但目前对于CFG桩复合地基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为刚性承压板载荷试验,这种检测方法对于柔性基础来说是存在缺陷的.本文给出一种适合于高速铁路柔性基础作用原理的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方法,模拟高速铁路柔性加载的特性.通过对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其沉降变形和桩土荷载分担特性.  相似文献   

17.
辛伟 《北方交通》2012,(6):23-25
详细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在公路路堤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模式和计算方法,并根据某高速公路试验路段的实测数据进行CFG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通过对计算值和实际沉降变形量进行对比,对CFG桩复合地基在公路路堤荷载作用变形计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杨剑 《交通标准化》2014,(16):87-89
在唐曹公路试验段,采用水泥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土地基,并对施工期间沉降变形进行现场观测,对比分析了两者的沉降特性.  相似文献   

19.
以湛江大道一级公路大范围软土地基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GTS建立了CFG桩地基有限元模型,分析了CFG桩的沉降控制效果和参数的影响,获得了设桩及不设桩2种工况下,地基表面中心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及地基横断面表面不同位置的最终沉降值;研究了CFG桩桩长、桩的径距比及桩身模量对路基沉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设置CFG桩能显著降低地基的沉降量;桩长和桩身模量的增加有利于减小沉降,桩的径距比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沉降控制。研究结果对CFG桩的合理布置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在建的佛开高速公路谢边至三堡段扩建工程软基试验段为依托,在新老路堤采用合理的拼接措施,软土地基采用素砼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的基础上,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研究素砼桩复合地基处理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软基的沉降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