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为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基冲击压实处治效果,文章依据实际工程,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治前后开展现场试验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沉降差和压实度检测结果,得出试验段冲击压实最佳碾压遍数为30遍。通过分析动力触探试验和土工试验结果可知,冲击压实后地基土密实度提高、压缩性下降,消除了湿陷性,整体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新疆奇台至木垒高速公路项目中地表湿陷性黄土处理的实例,介绍冲击碾压法处理失陷性黄土地基中所采用的冲压遍数、机械组合、合适的质量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其结论可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冲击碾压是当前地基处理中流行的一项工艺,具备压实效率高、处理深度大、经济性好等常规碾压工艺不具备的优势,特别在山区地形复杂地区,可以灵活开展施工。文章以南方低矮丘陵山区地基处理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32kJ冲击碾压设备对松铺80cm、100cm、120cm三个冲压试验小区进行32遍冲压处理,探讨冲压过程不同深度范围内压实度变化规律、沉降观测变化规律以及荷载试验规律。研究表明,当松铺厚度为100cm时,冲压24遍后,上、中、下三个部位0~70cm范围压实度分别为96.5%、93.4%、90.6%,累计沉降量占松铺厚度的比重为15.5%,承载力特征值200kN,均能满足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细粒式AC-13冷拌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通过铺设冷拌沥青试验层,研究振动压实不同遍数下沥青混合料压实过程和压实性能的变化,评价压实工艺参数对压实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实遍数的增加,沉降量呈现整体增加的趋势,压实八遍占全部沉降量的97.1%,但压实八遍后增加不明显;整体上空隙率逐步减小,而劈裂强度逐步...  相似文献   

5.
路基增强补压是在路基振动压实达到设计要求后,为进一步提高路基的压实度和整体性,减少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而进行的补充冲击碾压。路基增强补压技术对提高路基施工质量,减小工后沉降,提高路基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等方面的效果非常明显,近年来在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依托新建川口至大河家公路,在黄土区路段开展路基增强补压试验。试验结果显示:(1)在利用冲击压路机对用振动压路机压实达到设计要求后的路基补压后,最大平均沉降量达8.57cm,有效影响深度范围内路基压实度平均提高3.87%,补压效果良好,对黄土区段公路路基进行增强补压十分必要;(2)路基增强补压的遍数宜为10~15遍,15遍之后再进行补压,其技术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冲击碾压施工技术优势,以某高速公路土建工程第五合同段湿陷性黄土地基冲击碾压施工为例,研究了施工机械选型及填筑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参数,并对冲击碾压施工技术在该工程段的应用及质量检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冲击碾压施工技术与常规碾压施工相比,其在振冲力、压实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保证碾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还能节省工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分析明确了振动拌和技术特点,然后优选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在相同配合比下,对混合料进行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干缩和抗冲刷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拌和方式下的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拌和方式.其次对碾压成型后的基层钻芯取样进行强度测试,结果均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研究表明振动拌和技术有效提高了基层质量.最后量化了振动拌和技术的绿色效益,节能减排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德香高速公路水草沼泽地基设计与施工实践,采用冲击碾压技术解决浅层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地基稳定以及第一层路基填料压实问题,提出了相关设计方法与地基处理工艺,为今后青海省特殊路基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软土地基的复杂性、试验技术的准确度以及固结理论在设计计算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并且,各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也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因此对软基的处理需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结合工程实例,对袋装砂井加土工布和水泥粉喷桩两种处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南宁沙井至吴圩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对智能碾压技术在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的应用进行分析。通过智能碾压技术将碾压遍数、碾压轨迹、层厚等数据以图表形式直观地呈现给压路机手及管理人员,使其可以及时掌握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改变了以往凭感觉及施工经验的质量把控方法,有效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全过程、全面域、全方位为业主、监理、施工各方提供最直观的工程动态质量控制与更全面的路基压实信息,降低少压、漏压的概率,有效保障路基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冲击压路机是一种新式路基压实机械,通过冲击碾压大大提高了路基压实质量。冲击碾压技术的应用对于加速路基沉降、提升公路的施工质量有重要意义。以麦喀公路项目第二合同段为例,对冲击碾压施工技术要点、施工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厦门某大跨度非对称断面步道桥梁为研究对象,利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大幅风致振动的控制方法。首先,利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不同来流方向、不同风攻角、不同风速条件下桥梁的风致振动响应进行分析,找出最不利风攻角、来流风向及发散振动的临界风速;然后针对振动响应特性,提出了增加阻尼和增加导流板两种抑制振动措施,利用风洞试验,比较研究两种减振措施的效果。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增加导流板和调节阻尼均能够很好地抑制风致振动。  相似文献   

13.
固结度是评价大面积吹填砂软土地基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结合珠江某港口大面积吹砂与排水板堆载预压联合地基处理工程实践,从应变与应力两个方面分析了固结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为类似工程中的固结度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颜春  韦辉 《西部交通科技》2013,(7):14-17,80
文章基于对钦州保税港吹填土地基地质情况的深入调查,阐述了管道开挖与回填的主要技术问题,并通过对比分析当前各种管沟埋设方案的优缺点,针对未经地基处理的地段开挖埋管,提出采用钢板桩+振动水密法综合处治的新思路,为吹填土地区或高水位软土砂基管道开挖埋设方案的选择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级配碎石不同成型方式物理力学指标的分析,表明振动成型比击实成型与现场情况更为匹配,以此为基础,根据不同筛孔及其通过率与级配碎石CBR值的关系,确定出关键筛孔及其推荐范围;并通过对固体体积率与抗车辙能力的研究,提出有必要增加固体体积率作为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除CBR值外的另一项控制指标,为级配碎石的配合比设计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敷设在地面的输油管线可能受到行进车辆的碾压和其他物体的碰撞冲击,使管线破坏而失去使用功能。因此,研究管道在静、动载荷下的强度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采用ANSYS及LS-DYNA软件对装配式输油管线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静、动态弹塑性有限元数值计算,得到了其可承受的最大载荷和相应的变形。计算结果表明:过载碾压会使管子产生局部的凹陷;管线的承载能力随管子的壁厚增加而提高;管子在高速冲击碾压下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冲击的动变形大于静载下的变形,而震荡的动应力小于稳定静载下的静应力。  相似文献   

17.
路基的压实质量对道路的整体使用功能有重要的影响。详细阐述了冲击压路机的工作特点以及工作原理,并通过试验段测试分析冲击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对粉质亚黏土路基补充压实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击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对路基压实度的影响较大,随着碾压速度的增大,粉质亚黏土路基的压实度和沉降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规律明显,并且得出最佳碾压速度为10~11km/h。  相似文献   

18.
针对红黏土液限高、塑性指数高的特点、收缩变形大、含水率高,文章采用不同掺量的石灰对红黏土进行改良,并设计界限含水率试验、击实试验及加州承载比(CBR)试验,分析石灰改良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石灰掺量的增加,土体液限和塑性指数逐渐减小,塑限逐渐增加,当石灰掺量达到7%时,液限从55.3%下降到48.2%,塑限从29%增加到33.9%,塑性指数从26.3下降到14.3;最大干密度随着石灰掺量增加逐渐减小,承载比随着石灰掺量增加大幅度增加,石灰掺量达到7%时,最大干密度和承载比分别为1.65和34%,最终确定石灰的最佳掺量为7%。  相似文献   

19.
某港口饱和软土地基加固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某港口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为例,介绍采用塑料排水板+吹填砂堆载预压加固处理方法,通过现场的监测资料、加固前后的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资料的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显著。为同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试验研究了水玻璃和硫酸铝处理高液限土路基病害的可行性,并取得了以下结果:采用水玻璃和硫酸铝对高液限黏土进行处理后,液限降低,塑限增大,塑性指数降低;与未经处理的土壤相比,改良后土壤的黏粒含量降低,而粉土和粗粒含量增加;改良土的绝对膨胀率和相对膨胀率均低于未处理土;在相同的干循环次数和湿循环次数下,改良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为未处理土的1/2和1/3;经过三次干湿循环后,未处理土壤的承载比(CBR)不符合规范要求,但经过7d的养护和3次干湿循环后,改良土的CBR(含4%水玻璃溶液和0.4%硫酸铝)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