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沥青混合料摊铺离析机理分析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机螺旋布料器里形成离析的运动规律,依据现场摊铺离析现象,将摊铺离析划分为横向离析、竖向离析、纵向带状离析和窝状离析类型,提出摊铺机构造设计的改进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摊铺机进行有效的改进,可明显地减小混合料的摊铺离析。  相似文献   

2.
设计模拟级配离析、级配离析耦合压实离析的混合料,并运用动水压力试验进行了分析,从保证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坏能力的角度建议了沥青混合料生产和摊铺阶段的级配控制要求。为验证室内试验成果,分别利用级配检验和无核密度仪检测的方法,调查总结了AC-25沥青混合料摊铺离析和压实离析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针对AC-20型沥青混合料,通过现场测定成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PQI密度、构造深度、芯样密度,并对芯样进行了级配分析和计算其空隙率,证明了无核密度仪PQI应用于沥青混凝土面层密度检测是可行的和可靠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表面致密、无离析、轻度离析、严重离析等类型沥青混合料集料离析的路面空隙率、密度、油石比、构造深度、级配等技术特征,并对沥青混合料集料离析程度提出了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4.
应用构造深度表征沥青路面的离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的离析,在生产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离析的本质是沥青混合料颗粒组成、混合料结构和空隙结构存在的变异。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三者独自或组合出现的状态。之后为了判别离析,提出以表面特性指标——构造深度分析离析的方法,并分析了路面检测构造深度数据的概率分布函数,证明其符合正态分布。最后设计不同级配和变异的同一级配沥青路面的构造深度实验,验证了以构造深度判别沥青路面离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骨架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粗集料的含量增加,实际使用过程中混合料离析的可能性较大.在分析其产生离析的原因后,分别从混合料的材料组成设计、混合料的拌和装车、运输和摊铺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同时给出了定量评价混合料离析程度的试验方法和相应指标.  相似文献   

6.
钟燕辉  李强  陈忠平  李嘉  张君静 《公路》2007,(4):117-123
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级配离析的路面雷达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得到了沥青混合料介电常数与密度、空隙率、沥青含量的相关关系以及密度与构造深度的相关关系;通过对芯样介电常数与级配、密度、空隙率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路面雷达检测判定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ATB沥青混合料的堆积离析,采用离析测试仪检测混合料堆积离析程度,利用PFC3D建立了堆积离析的模型,进行了ATB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模拟和5种ATB级配模拟。结果显示:离析测试和现场测试结果高度吻合;PFC模拟的堆积离析级配分布和试验以及现场结果相近;5种级配的离析结果和实际情况相符。由此可见,离散元方法能够很好地模拟级配结构对混合料下落堆积离析的影响,通过建立的离散元模型能够模拟预测不同级配类型混合料的离析情况,对级配设计和工程施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级配离析对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坏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利用级配检验和无核密度仪检测的方法,调查总结了AC-25和AC-13沥青混合料摊铺离析和压实离析的规律。依据该规律设计模拟级配离析和压实离析的混合料,进行了模拟动水压力试验以评价它们的抗水损坏能力。与设计级配AC-13C混合料相比较,模拟摊铺机端部离析和容许级配最粗离析的沥青混合料在动水冲刷3 h,即正负压交替作用1 350次后,25℃劈裂强度损失都超过了30%;当击实功不足时,容许级配最粗离析的沥青混合料在动水冲刷3h后25℃劈裂强度损失48.2%。即使不考虑压实不足,模拟级配粗离析和容许级配最粗离析的AC-13C混合料都显得抗水损坏能力不足。从保证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坏能力的角度建议了沥青混合料生产和现场摊铺阶段的级配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9.
从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生产过程中的骨料筛分、成品贮藏、成品出厂温度、混合料设计以及成品的检测等多个方面对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原因和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可为减少沥青混合料离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沥青混合料离析的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图像方法的沥青路面离析判定方法和离析标准;根据混合料的燃烧筛分结果和级配的分形维数,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离析程度及其与沥青路面构造深度的关系,建立采用沥青路面构造深度判定路面离析的标准。结果表明:图像法测得的构造深度与铺砂法大致一样,构造深度比1.05可作为沥青混合料离析的评定标准;离析标准的确立可快速、无损、准确地实现沥青路面离析判定。  相似文献   

11.
对阿博高速AC-25下面层沥青混合料离析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下面层综合离析率为3.2%,轻度离析路面的最大构造深度比一般在1.2~1.4,严重离析路面最大构造深度比在1.4~1.8。在离析部位进行试验,确定不同离析程度部位的构造深度比、孔隙率和渗水系数,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不同离析程度下的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混合料组成、拌和、运输和摊铺等方面分析水泥稳定材料出现离析现象的原因,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组成设计中合理选择集料级配、水泥用量及用水量能有效提高混合料的抗离析能力。在混合料的拌和、装料、运输和摊铺阶段,正确的操作程序和施工方法同样能够有效减少混合料的离析现象。并提出了采用"离析度"指标及相关试验方法来评价施工各个阶段混合料的离析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离析类型和程度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总结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的类型及原因,通过室内模拟不同离析类型和离析程度的试件进行试验,研究其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离析类型和程度对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路用性能、力学性能和压实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离析类型和程度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有着较大差异;粗集料离析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大于细集料离析的影响;粗集料离析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影响较大,并可大幅度降低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和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4.
应用构造深度评价沥青混合料离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郑晓光  朱云升  丛林 《公路》2005,(12):175-179
为了解决目前国内缺乏离析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的问题。在大量调查国内外资料基础上,分析运用构造深度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离析的可能性。在各种构造深度测试方法中,以激光断面仪最为有效快速。采用离析区域构造深度与均匀区域构造深度比值作为离析评价指标.得出了不同程度离析的砰价标准。针对均匀区域构造深度难以测定的问题,提出了几种均匀区域构造深度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应用构造深度评价沥青混合料离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沥青混合料转运车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分析沥青混合料转运车的工作原理及作用的基础上,根据相似理论,设计了沥青混合料转运车相似模型,试验揭示了其结构参数对改善沥青混合料离析程度的影响,得出了材料离析率与螺旋轴转速、螺距及螺旋半径之间的关系,为沥青混合料转运车的设计开发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评价沥青路面离析状态的无损检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鉴于缺乏定量评价沥青路面离析技术指标的现状,该文主要介绍了评定路面离析和不均匀性的无破损检测方法,分别采用无核密度仪和激光纹理仪对沥青路面的内部离析状况和表面离析状况进行了测量,采用直观的灰度图表示路面的离析状况。并分析了造成沥青混合料离析和不均匀性的机械方面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红外热像仪在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强  钟燕辉  张蓓  李嘉  张君静  陈忠平 《公路》2007,(8):150-155
介绍了红外热像仪的测温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对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温度离析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对沥青混合料的离析类型、温度离析对密度(压实度)的影响、改善温度离析试验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LZH-25C沥青混合料转运车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LZH-25C沥青混合料转运车在杭州—千岛湖高速公路上的应用,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检测.阐述了该型转运车的使用效果,证明了其能有效减小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提高沥青路面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9.
盛兴跃  李璐  李睿 《公路工程》2015,(2):97-99,112
利用胶结料的3大指标及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贯入度、低温弯曲应变等宏观指标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在长时间运输过程中的性能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从回收胶结料的针入度、软化点及5℃延度以及混合料高低温性能来看,在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老化现象。从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高低温性能及筛分结果来看,当运输时间超过240 min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存在离析现象,对高温性能而言,混合料离析优于老化作用;对低温性能而言,在离析和老化的共同作用下,低温抗裂性急剧下降。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时间不宜超过240 min。  相似文献   

20.
沥青混合料在形成路面的过程中产生的离析是诱使沥青路面出现早期破坏的一个主要因素,而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又与其设计、生产、运输和施工紧密相关。文章分析了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离析及其原因,从提高混合料的均匀性入手,提出了防治离析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