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菁 《综合运输》2009,(4):88-88
<正>自2009年4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这是继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之后,铁道部再次对列车运行图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正>广西动车开行对数破百高铁15个月"五级跳"3月20日零时起,广西将迎来2015年首次较大规模的列车运行图调整,届时广西动车组列车开行总对数将达到107.5对。这是广西动车组列车开行对数首次突破100对,距离高铁初开通仅隔15个月,一年多的时间增长了7倍。广西于2013年年底始有高铁,当时开行的动车组列车对数仅有12对。2014年以来,随着南广、贵广及南宁东站等一批高铁建设项目相继投产运营,南宁铁路局先后16次调整广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使广西动车组列车开行对数在15个月间实现了12对到18对、33.5对、90.5对、107.5对的"五级跳",动车通达广西区内10个地级市  相似文献   

3.
海外传真     
《西部交通科技》2010,(7):I0006-I0007
轮胎摩擦变音乐 韩国有条公路会唱歌,英造“水星”列车时速高达225英里,美科学家研发首辆盲人汽车,俄罗斯山区公路建设耗资创新记录  相似文献   

4.
从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理论体系(简称RCM)出发,对上海地铁列车可用率进行优化。首先找出影响列车可用率的主要因素,从而改变各系统维修策略来提高列车可用率,达到提高用户满意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庞巴迪自动列车监控系统(ATS)与乘客信息系统(PIS)、站台广播(PA)等系统接口数据交换情况。通过研究自动列车监控系统(ATS)与乘客信息系统(PIS)、站台广播(PA)等系统的接口原理及乘客信息系统(PIS)中3趟列车显示功能的实现,得出把通信处理单元PLC改为服务器,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并把时间精确到秒,从而实现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响应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列车客座率作为列车运营效益的直接衡量指标和计算客票收入的重要基础,客座率的科学预测可为运输企业增开列车等运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探讨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研究列车客座率预测的适用性。首先分析列车客座利用率的12类影响因素,其中结合具体线路细化停站结构为n级,则影响因素变量为n+10个;其次以影响因素变量为自变量,列车客座率为因变量,生成多层感知器进行要素分析并预测客座率。结果表明MLP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动车组列车开行方案稳定或小范围调整时期的列车客座率预测。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以下简称列车驾驶员)需要按照作业计划进行列车驾驶,并将乘客安全准时运送至目的地。为更好地提高列车驾驶员职业素质,保证列车运行安全,从列车驾驶员工作特性及职业压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列车驾驶员职业素质现状,并提出职业素质提升措施,以期使列车驾驶员更好地履职尽责、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展现城市轨道交通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晚点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晚点成因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整方式进行探究,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晚点的控制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2月1日午后,我随着黑压压的人群登上了一列西去的列车。已经有很多年不坐长途火车了,这次长途旅行再次刷新了以往痛苦记忆。  相似文献   

10.
随着铁路的飞速发展,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我国铁路通信信号技术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列车控制系统是现代铁路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基于无线传输的列车控制系统则是今后新一代列车控制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通过简单阐述无线传输列车控制系统的组成、基本原理和特点,阐明了无线列车控制系统对现代铁路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新线的开通改变了原路网系统的物理结构,拓展了大量新增客流OD,为提高运输企业效益和优化旅客服务质量提供了条件,同时新增跨线列车的开行也使既有高铁运营线路通过能力更加紧张甚至饱和,列车开行方案调整势在必行。高速铁路新线开通条件下,运营线路列车开行方案调整的关键在于新线与运营线路列车开行方案的协调优化。本文提出了列车开行方案系统化调整流程,探讨了高铁新线开通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调整备选列车集合的确定原则,分析了列车开行方案调整措施及相应影响,研究了列车开行方案调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最后,以郑徐高速铁路开通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调整为例,为实际工作中列车开行方案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列车牵引能量流向图,从列车属性、线路条件和运营组织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影响列车牵引能耗的因素;指出地铁牵引节能工作不仅要求在运营组织阶段做好技术速度的合理选择、采用灵活高效的行车组织模式、优化列车操纵方案和采取精细化、现代化的管理措施,在前期的线路设计和车辆选型阶段也应充分考虑后期的运营能耗,从入口端控制好能耗;建议行业管理部门结合地铁服务水平,采用单位运输工作量能耗强度来评价地铁运营企业的牵引用能效率,引导运营企业在保证运输需求和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系统用能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任冲  于丽 《综合运输》2022,(1):126-131
本文基于旅客出行时间特征,将跨线列车划分为日间动车组、跨夜动车组、日间普通旅客列车、跨夜普通旅客列车等四类。结合跨线列车的定义,推导出跨线列车的适应性条件,确定其影响因素为线上运行时间、线下运行时间、全程旅行时间。跨线列车的适应性条件可以确定跨线列车的种类、初始跨线时间域。结合跨线列车的始发终到时间域、跨线时间域,推导出跨线列车的合理始发终到时间范围、合理跨线时间范围的计算方法,并实例求解了川藏铁路跨线列车的合理跨线时间范围,验证了跨线列车的适应性判别条件、合理始发终到时间范围、合理跨线时间范围求解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研究结论可以为川藏铁路列车运行图的铺画、分时段客货共线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列车运行图编制的网络化、智能化是现代化铁路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基于列车运行图与运输需求、运输能力协同的系统需求基础上,提出研发整体性强、功能完善、可分可合的列车运行图综合运用系统的设计目标,构建系统总体架构,设计系统应用功能。研究列车运行图与区域经济、区段能力协同系统建设,并针对建设中数据可视化方法、客流需求预测和列车运行图与区域经济、区段能力协同评价体系做出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15.
城际铁路区段通过能力是衡量铁路运输部门能否合理利用线路和是否满足客流需求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城际铁路时段客流特性,考虑不同时段下列车正点可靠性的差异性以及天窗产生的三角区对"时段长度"的影响,分时段选取列车运行组合模式、计算区段通过能力。引入时段"空费时间"对各时段通过能力进行衔接,以计算最终全日城际铁路通过能力。通过算例,计算该某城际铁路区段下行方向通过能力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研究考虑列车服务水平的城际铁路通过能力,对于制定列车开行方案,提高列车满载率和提高列车服务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北斗定位技术在铁路列车定位中的应用,在分析铁路列车应用北斗定位技术的原理后,基于北斗的多传感器组合列车定位及信息融合技术、多模卫星列车定位技术、北斗差分列车定位技术等方面,综述北斗定位技术在铁路列车定位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基于此,提出优化北斗接收器和天线设计、打造完备的定位算法体系、创建完善的地基增强及差分系统等措施。旨在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帮助,推动北斗定位技术在铁路列车定位领域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准确估计列车的实际晚点时间对于列车运行图制定、列车调度员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荷兰铁路列车运行实际数据为研究基础,根据列车实际运行数据选择自变量,以列车的实际晚点时间为因变量,建立列车晚点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并以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对比,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误差稳定,预测精度较高,比传统的神经网络方法取得了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已趋于成熟,地铁列车运行无人驾驶控制系统可以做到无干扰、全智能化操作,具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优点。为了进一步推动无人驾驶地铁列车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研究,着重阐述地铁列车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的特点,并针对地铁列车运行无人驾驶控制系统作了深入研究,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菁 《综合运输》2005,(10):86-90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轨道交通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运输业也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与此同时,掌握世界轨道交通先进技术的各大跨国公司纷至沓来,在中国市场形成竞争局面。在这场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中,与其他公司大张旗鼓的态势不同,有一家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铁路及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却保持着与众不同的低调,这就是庞巴迪运输。打开庞巴迪中国网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首页中央一句话——“中国,庞巴迪的重中之重”。庞巴迪为什么会对中国市场格外重视?在其他跨国公司纷纷造势的同时,庞巴迪为何保持低调?未来庞巴迪运输在中国的发…  相似文献   

20.
列车运行图动态性能的优劣,影响着高速铁路的运营质量,一般通过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运行图的静态性能是以运行图为基础,静态评价指标是通过直接查定列车运行图得到的,仅凭借静态性能不能真实的反映运行图的优劣。运行图的动态性能是指列车运行图在实施过程中承受各种随机因素扰动的能力,可以从列车运行线和列车运行图两个层次来反映,论文重点从晚点概率、晚点时间、连带晚点概率、晚点传播影响区长度四个方面,构建了高速铁路运行图动态性能的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并详细描述了指标的计算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的思路,计算了运行线和运行图动态评价指标的重要度。利用指标的重要度,可以确定运行图中的关键列车运行线,以及评价运行图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