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铁路运营效率指标,分析了列车"上座率"的局限性和"客座率"、"运输密度"等指标的相对合理性,同时指出相关指标的科学统计有赖于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2.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特殊时间段客流预测是列车运力配置和网络化运营决策的基础,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量,且其变化具有周期性、非线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因此预测的相关数据对其运营部门应对潜在的客流大波动或突发事件发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采用灰色理论,以西安市轨道交通2号线往年客流数据为分析依据,对往年2号线在国庆期间的客流情况进行预测,并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表明灰色预测模型在此次预测中是有效的。以此类推对未来几年国庆期间客流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新线的开通改变了原路网系统的物理结构,拓展了大量新增客流OD,为提高运输企业效益和优化旅客服务质量提供了条件,同时新增跨线列车的开行也使既有高铁运营线路通过能力更加紧张甚至饱和,列车开行方案调整势在必行。高速铁路新线开通条件下,运营线路列车开行方案调整的关键在于新线与运营线路列车开行方案的协调优化。本文提出了列车开行方案系统化调整流程,探讨了高铁新线开通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调整备选列车集合的确定原则,分析了列车开行方案调整措施及相应影响,研究了列车开行方案调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最后,以郑徐高速铁路开通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调整为例,为实际工作中列车开行方案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盾构隧道整体道床的剥离病害已严重影响地铁的安全运营。为研究整体道床剥离病害的规律,文章以国内某运营地铁线路为工程背景,建立整体道床-管片-注浆层数值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轮组作用在道床一侧靠近伸缩缝位置时会引起较大的道床剥离变形,是最不利位置;列车荷载在振动作用下引起的剥离量远大于静载作用时的,且两者间存在函数关系;伸缩缝位置是最易发生剥离的区域,剥离首先发生在伸缩缝两侧边缘,随列车动载作用时间增加,剥离区域扩展至伸缩缝1.5 m范围内;注浆层刚度与接触面黏结强度均是影响剥离量的重要因素,提升注浆层刚度和道床-管片接触面的黏结强度可有效减少剥离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列车牵引能量流向图,从列车属性、线路条件和运营组织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影响列车牵引能耗的因素;指出地铁牵引节能工作不仅要求在运营组织阶段做好技术速度的合理选择、采用灵活高效的行车组织模式、优化列车操纵方案和采取精细化、现代化的管理措施,在前期的线路设计和车辆选型阶段也应充分考虑后期的运营能耗,从入口端控制好能耗;建议行业管理部门结合地铁服务水平,采用单位运输工作量能耗强度来评价地铁运营企业的牵引用能效率,引导运营企业在保证运输需求和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系统用能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高铁建设工程中,通过现场测试,可以直观地反映振动响应情况,从而为相关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提供实际依据以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松江南站与沪杭客专十字交叉运营为背景,探讨高铁振动波沿车站上方地表的衰减规律分析了车辆类型、运营车速以及车辆编组等因素对衰减规律的影响,同时对沪杭客专列车引发的振动对地表、地下结构中人体的影响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7.
准确估计列车的实际晚点时间对于列车运行图制定、列车调度员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荷兰铁路列车运行实际数据为研究基础,根据列车实际运行数据选择自变量,以列车的实际晚点时间为因变量,建立列车晚点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并以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对比,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误差稳定,预测精度较高,比传统的神经网络方法取得了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分析选取影响公路客运量的主要因素,基于SPSS统计软件对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将众多相关因素简化为少数不相关因素,消除由于变量过多导致的多重共线性影响,构建了河南省公路客运量预测模型。实例证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河南省公路客运量预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当轨道交通运营行车密度较高时,车站屏蔽门承受压力会发生突变,造成屏蔽门关闭不畅。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8号、9号、11号线部分车站现场测试,分析了列车停靠站台时,后续列车离站并驶入区间隧道工况下,站台不同位置屏蔽门的动态承压情况。这些测试数据可以为轨道交通运营优化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靖  卢伟 《综合运输》2012,(9):56-61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与英国之间航空客运市场的具体发展情况,包括年度月度客运量及其各航线客运量与客座率和出入境旅客构成的情况,并从收入因素、旅游出入境人数、双边经贸政策、航空运输双边协定、环境因素这5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中英航空客运市场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