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岳田  岳霖  杜振辉 《水运工程》2022,(S1):31-35
沿海港口场地普遍存在深厚软土地基,在这种场地上建设大跨度钢结构厂房必须考虑地面堆载对建筑物桩基的负面影响,采用刚性地坪桩是其中的一种解决方案。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堆载和地基,系统分析了配煤罩棚基础和刚性地坪桩基础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刚性地坪桩方案配煤罩棚的基础满足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
莫景逸  黄向平 《水运工程》2013,(10):212-217
对东南沿海某矿料堆场地基失稳原因进行了计算分析,堆场地基处理采用低强度素混凝土桩结合加筋褥垫层的 复合地基处理方法,指出了地基失稳的主要原因,以及今后对大面积堆载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是加固软土地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水力吹填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及对施工过程和加固效果全过程的监测,对加固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后,软土地基含水量、孔隙比大大降低,地基承载力可初步满足建设场地的需要;同时证实插板期间地表产生超过1m的沉降变形,加固后平均固结度达到85%以上。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处理该工程是成功的,可在类似的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堆载预压试验区的监测、检测和地基加载过程稳定理论计算成果,提出了适合本场地的合理堆载预压方案及堆载过程稳定控制指标,对指导大面积堆载预压加固施工控制,保证堆载过程的地基稳定,及时提供施工场地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乔梁  廖晨彦  高宁  万浩然 《水运工程》2022,(10):208-212
针对软土层空间分布不均、厚度差异大的大面积地基处理场地,利用Civil 3D软件建立场地三维地质模型,并绘制场地软土厚度等值线图,直观地反映了软土层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结合不同软土厚度的典型钻孔沉降计算结果,软土层分别采用不插板不堆载、插板不堆载、插板堆载3种地基处理方案,兼顾了处理效果和工程造价。此外,利用Civil 3D软件建立堆载实体模型,用于计算堆载、卸载工程量,计算结果更加精细、准确,解决了传统断面法在交叉部位精度差、计算过程复杂等工程量计算问题。该实例可为后续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陆域开展地基处理精细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健伟  容耀华 《水运工程》2006,(4):77-79,84
某港口拟采用排水板堆载预压和水泥搅拌桩加固矿石堆场和堆取料机轨道梁地基。利用数值模拟对加固过程及堆场运行时地基及搅拌桩的应力应变进行全面的分析,为工程设计和堆场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曹冰 《港口科技》2008,(3):13-17
介绍了复合地基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在北良港淤泥吹填区建设一座轻钢结构火车铁路罩棚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复合地基技术中的多种类型,如强夯置换碎石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夯实水泥桩等的计算方法,总结了设计、施工和检测等实际经验,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以期为国内复合地基技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轩  郝志斌  林沛生 《水运工程》2022,(10):120-123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采用自动化轨道式龙门起重机(ARMG),ARMG对地基基础的要求较高。由于原状软土厚度较大,大面积真空预压处理的地基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需要对轨道地基进行二次处理。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ARMG使用要求,通过方案比选,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对轨道进行二次地基处理。堆场区轨道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地基梁结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过路段轨道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轨道板结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钢筋混凝土地基梁+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可以满足轨道的使用要求,造价较低、过路段差异沉降较小。  相似文献   

9.
结合曹妃甸煤码头续建工程地基处理施工,介绍强夯法、高真空击密法、堆载预压+高真空击密法、高真空置换击密法等地基处理的工艺和加固效果,并对几种地基处理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不同地质情况、土层分布的吹填土进行不同的地基处理加固后,地基承载力显著提高,满足了场地建设的需要,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嵩云  毛卉  李森林 《水运工程》2018,(11):174-178
由于拟建露天卷钢堆场地基土持力层为深厚淤泥及淤泥质土,大面积卷钢堆载引起土体产生的竖向及侧向位移将严重影响堆场轨道吊桩基础的安全和使用,故必须对地基土进行处理。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的方法,对未处理、水泥搅拌桩处理、堆载预压3种情况下大面积卷钢堆载对轨道吊桩基础影响进行分析,得出3种情况下桩基的受力及变形情况。通过多方面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适合本场地的地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船闸底板深基坑开挖一般先要进行降水形成干地后进行闸室开挖施工。通过对运盐河船闸软土夹杂粉土等特殊地基的分析,结合实际开挖情况,避开了设计要求的传统降水施工方法,通过对闸室土方进行局部试开挖技术研究、分析,总结出直接对闸室深基坑土方进行开挖、局部渗水区设置反滤层和利用开挖过水通道进行地基处理的施工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复合地基由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上部荷载作用,处理后的地基具有良好的工程特性和经济优势。在淤泥质土中常用水泥搅拌桩、碎石桩等柔性桩作复合地基,采用预制管桩等刚性桩作复合地基的案例较少。以丹金船闸航道驳岸软基处理方案研究为例,论述了驳岸软基处理及桩基选型的思路、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并结合现场试验与观测情况对参数选择进行分析,与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比选,对类似工程项目的建设和标准规范的完善均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摩擦桩容许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理论依据,结合规范,从摩擦桩轴向承载力计算相关规定的角度,分析了桩基础自重不同考虑方式对桩基础承裁能力和沉降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桩基础沉降和承载力计算建议.  相似文献   

14.
箱筒型基础防波堤基础筒土压力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波浪荷载作用下箱筒型基础防波堤问题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在波浪荷载作用下防波堤基础筒壁的土压力分布和发展变化情况。数值计算表明:波浪荷载作用下港侧基础筒外土压力有显著增长,海侧基础筒外土压力有显著降低,是影响防波堤稳定的重要因素。中间隔墙内土压力变化微小,土体与防波堤位移大致相同。海侧基础筒港侧内墙和港侧基础筒靠海一侧内墙上土压力分别发生一定程度的降低和一定程度的增长。同时分析了用于稳定性简化计算的极限状态下各路径上的土压力近似分布。  相似文献   

15.
李继才  曹军  丛建 《水运工程》2018,(11):156-161
在深厚软土地基(fak≤100 kPa)上建造储罐等建筑物,承载力要求高、不均匀沉降变形要求严,若采用单一CFG桩复合地基加固,可能导致桩距过小或桩长太长,需要采用组合型复合地基,CFG桩+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是组合型复合地基的一种。根据CFG桩+碎石桩组合型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分析了其受力特性以及CFG桩和碎石桩的作用,研究表明CFG桩对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起控制作用。基于优化理论,建立了组合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工程实例讨论了组合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沉降量和经济效益均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王炜正  吉明 《水运工程》2018,(8):154-159
深厚软土地基对深基坑支护结构影响巨大,支撑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基坑开挖的安全和经济。结合某LNG工程实例,对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结构受力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基坑底板厚度、支护墙折角对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并对内支撑的传力距离进行分析,总结了柔性支撑设计及施工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为类似支护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在外海、深水、厚软基地质条件下沉管隧道基础沉降及差异沉降控制技术问题,对传统桩基与复合地基方案进行对比,提出港珠澳沉管隧道采用PHC刚性桩、高喷柔性桩、挤密砂桩散体桩复合地基逐步过渡到天然地基的地基及抛石+碎石垄的组合基床方案。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分析及观测数据证明提出的新型复合地基及组合基床方案控制沉降及差异沉降的效果显著。提出沉管隧道基础沉降主要组成及复合地基建议的沉降计算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顾少轩 《中国水运》2007,7(8):236-237
江苏2008高考新方案从出台到审核,都引起空前的争议,褒扬和贬斥之声都有,江苏高考的改革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不由让人想起四年前江苏的"3 2"高考制度改革。作为该制度的第一届被选拔者,同时作为该制度第一届本科毕业生,本文结合自身对高考制度的理解,结合大学对中学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高考的公平性原则等,分析了"3 2"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陆域形成的工字型区域采用清淤换填块石形成,回填块石厚度为22~24 m,工程中对该区域分别采用夯击能10 000 kN·m和18 000 kN·m进行地基处理试验,试验监测和检测内容主要有深层水平位移、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地表沉降、测斜、分层沉降、多道瞬态面波、反应模量、载荷板、固体体积率和动力触探等,根据试验监测、检测成果与土力学相关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论证两者差异之处,为工程后续清淤换填区的地基处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