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该文对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市政配套工程固废利用试验段的实施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建筑渣土用于路基处理是可行的,但使用HEC固结建筑渣土时应加强对施工工艺的改进,使用水泥固结建筑渣土时应就近设置破碎拌和厂;同时,由于HEC/水泥固结建筑渣土的后期开裂性能未有进入研究,建议在道路基层中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处置建筑废弃物并拓宽道路基层料源,对建筑物拆除废弃物再生工艺及再生固化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发,提出了建筑废弃物再生固化基层施工工艺.分析结果表明:该型基层具有高强、耐久和稳固等突出优点;相关工艺强化了废弃物处置功能,大大减少了天然集料用量,具有良好工程应用前景.可供低交通量道路基层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建筑废弃物的产生量迅速增长,对建筑废弃物在道路工程领域的应用指标要求与设计方法展开研究。针对不同再生骨料特点,通过试验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砂浆、水泥稳定再生基层的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等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出了对应的再生集料合理掺量;研究成果进行了实体工程应用,并最终编制了深圳市地方标准《道路工程利用建筑废弃物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4.
该文首先分析水电枢纽道路的特点,提出用HEC混凝土进行水电枢纽的道路施工,并从工程材料选取和基层、垫层、路基、HEC混凝土面板等方面对HEC混凝土结构设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冲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9):169-171,327
在临港新城市政道路施工中,采用H EC固结剂对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高压缩性、强度低的吹填土进行处理后作为路基填筑材料使用,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此举既解决了大量废土外运的问题,又节省了工程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筑再生材料用于市政道路基层,实现建筑垃圾快速、就地消纳,解决建筑垃圾处理难及道路修建用料难的困局,既节约社会资源,又保护自然环境。本文通过对建筑垃圾分拣、取样,进行原材料试验研究、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混合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及水稳定性试验研究,从而确定道路基层混合料施工参数,为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道路基层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建筑废弃物骨料在水泥稳定碎石道路底基层中应用的可行性,将5~10mm规格的建筑废弃物骨料、天然集料、水泥和水,通过配合比优化设计,制备水泥稳定再生底基层混合料,对其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水稳定性和干缩等性能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在掺入建筑废弃物再生材料后,完全能够满足规范中对底基层路用性能的相关要求,建筑废弃物再生材料可以用作道路底基层集料。  相似文献   

8.
HEC固结渣土在老路改建中作为土路基加固处理,通过杨南路道路改建施工工程实例,阐述了HEC固结渣土的材料特性、材料配比、技术要求以及施工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同时,也说明了HEC固结渣土的应用在节能环保和节省工程投资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了建筑渣土在上海世博会园区道路工程中的再生利用。在拆迁和建设过程中,上海世博会园区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渣土,通过试验研究,采用HEC固结建筑渣土用作道路的下基层、垫层与路基,提出了HEC固结建筑渣土材料与结构设计方法,形成了成套施工工艺,在世博园区道路中大面积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上海虹桥枢纽仙霞西路道路新建工程下穿机场隧道工程,通过设置试验段,优化调整了切口水压、泥浆比重、注浆量等施工技术参数,使得大直径泥水盾构成功穿越了虹桥机场绕滑道,为类似隧道工程穿越机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阐述絮凝剂种类,比较分析各种絮凝剂的应用现状及优缺点,选取3种絮凝剂进行隧道施工废水处理试验,并对处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聚合铝—阳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脱稳效果好,在去除悬浮物质的同时,也可有效去除石油类物质。发展无毒高效、易于降解、不存在2次污染的絮凝剂将是未来絮凝剂研究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简述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和特点以及设计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柱锤冲扩桩法在市政道路杂填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其技术优点突出,工程费用低廉,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减弱公路隧道洞口废气窜流提供洞口土建结构设计方案,对洞口废气窜流影响的显著性因素进行了探讨,从洞口纵向错开不同距离、洞外设置不同位置及高度的挡壁等结构因素出发,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进行了多因素异水平混合型数值模拟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利自然风条件下洞外不同组合结构因素对洞1:7废气窜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结构因素组合对废气窜流改善效果明显不同,洞1:7纵向错开改善窜流效果最为明显;在隧道出口侧设置有挡壁的所有组合结构均能较好地改善出口废气窜流,其中最有效的是同时在出口侧、中侧、入口侧设置与洞口等高的挡壁;仅在洞外中侧设置中间挡壁,其高度约为洞口高度的2倍时,可以有效改善废气窜流,其他情况下采用高挡壁结构的改善效果不佳;若同时在两隧道中侧与入口隧道侧设置挡壁则废气窜流改善效果差;若仅在入口隧道侧设置长挡壁,则加剧废气窜流。  相似文献   

14.
陈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4):232-233,245
为让更多工程从业人员了解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现状,推动其规模化应用,大量调研了再生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发现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再生特殊土、再生工程材料和基于再生骨料的衍生材料,其中再生固化土、骨料和砖砌材料比较成熟,得到了规模化应用,而再生绿植土、掺和料和水工材料尚处于研究或初步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15.
抵抗有机质对水泥土强度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鹏  方磊  贺富强 《公路》2007,(3):17-21
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时,常常因为有机质的存在,使得采用水泥搅拌法进行地基处理的效果不甚理想,这是因为有机质能够与水泥矿物发生一系列化学作用,阻碍水泥水化产物的晶体生长,从而不利于水泥加固土强度增长。针对有机质对水泥加固土强度的这种不利影响,进行了一些尝试性试验,旨在寻求一种添加剂,用来抵消有机质对强度的这种不利影响。试验结果及化学机理分析表明,纯氯化钠能够有效抵消有机质对强度的这种不利影响,可以作为一种既有效又经济实用的水泥土添加剂。  相似文献   

16.
张亚洲  夏鹏举  魏代伟  姜腾  陈喜坤  陆帅 《隧道建设》2015,35(11):1229-1234
利用泥水盾构修建隧道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泥浆和废弃土,如何经济环保地进行泥浆和废弃土处理成为工程面临的一大难题。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为背景,针对该地质条件下泥水处理的难点,通过合理的泥水场地布置和设备选型,并采用针对不同地层的配浆试验、分离设备的选择性使用等措施,实现了泥浆的高效、高质供给,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根据泥水盾构前后掘进所穿越地质条件的差异,通过废弃黏土和废弃黏土泥浆配制盾构掘进用泥浆、废弃粉细砂用作壁后注浆材料以及废弃卵砾石和碎岩用于混凝土骨料等技术,实现了全线路废弃土的再利用,不仅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还解决了废弃土带来的占地、污染等环境问题,为泥水盾构全线路施工中泥水处理和废弃土再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冯新军  李旺 《公路》2021,(1):273-279
针对废胶粉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较差、黏度大、对施工温度要求高等缺点,采用双氧水对废胶粉表面进行氧化改性,以双氧水用量、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及胶粉目数为因素各自选取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采用软化点、5℃延度、25℃针入度、离析试验、弹性恢复试验和180℃布氏旋转黏度作为考核指标,以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作为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胶粉的表面氧化对废胶粉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优化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双氧水处理废胶粉改性沥青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双氧水用量70mL,处理时间4h,处理温度80℃,废胶粉目数40目。  相似文献   

18.
章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4,(2):242-245,259
利用公路路面铣刨出的废旧水稳再生集料替代天然集料制备再生水稳基层材料,并开展工程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对于来自同一路段的废旧水稳再生集料,其烘干或不烘干处理对再生水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影响较小,最佳含水率一般比再生级配集料吸水率高约4%~5%;对于不同路段的废旧水稳再生集料,其压碎值越高,再生水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越低;综合考虑再生水稳的性能,选择来自路段1的再生细集料与路段3的再生粗集料按比例混合制备再生水稳用于工程实践,再生水稳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与路用性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以某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在湿软黄土地基现场进行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桩试验,通过改变击实试验的锤击数和桩体填料的类别(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灰土、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素土、纯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探索最优锤击数以及合适的桩体填料形式。结果表明:在保证桩体锤击数至少为8击情况下,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灰土桩的加固效果最好;其次是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素土桩。纯再生材料桩不适宜用于湿软黄土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