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汽车主机厂涂装车间产生的磷化废水,采用化学沉降法去除废水中的镍离子。分别进行了pH值、凝聚剂、絮凝剂投加量以及沉降时间(系统停留时间)对镍离子去除效果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pH>10.5,沉降时间>4 min,在足够的凝聚剂和适宜的絮凝剂投加量的条件下,废水中镍离子去除率在99.0%以上。将最佳工艺条件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废水处理后,出水的镍离子浓度可控制在0.05 mg/L以下,远低于1 mg/L,满足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镍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该文指出好氧强曝气后污泥的沉降性能,并着重以APAM、CPAM和ciba7635三种絮凝剂对剩余污泥的SV值和比阻值进行了考察,最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每一种絮凝剂絮凝机理和絮凝能力差别的原因。研究分别指出了每一种絮凝剂的最佳投药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路面图像对比度低、背景纹理复杂、噪声多的特点,首先通过设计一种频域滤波器进行滤波,去除部分噪声,增强裂缝图像和抑制背景的干扰;其次基于多尺度分析的优点,选取不同尺寸的结构元素进行形态学运算,进一步去除噪声及伪裂缝;最后进行Beamlet变换,对不同尺寸、不同位置和方向的裂缝目标进行精确逼近,重构裂缝图像从而提取目标。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河道疏浚淤泥含水量高,流动性大,运输和处置较难,且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需要对其进行脱水处理,而且脱水后的疏浚淤泥可以作为道路路基的主要填充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疏浚淤泥的脱水效果,利用自制的电渗试验装置,对疏浚淤泥进行了无机絮凝剂电渗排水试验。先将疏浚淤泥进行初步脱水,使其含水量保持在75%左右,作为待用土样;再根据无机絮凝剂FeCl3和Al2(SO4)3的不同掺入比配制溶液,与待用土样充分混合,静置24h后装填土样启动电渗试验。电渗过程中监测排水量和电流强度,试验后测量土体的含水量和pH。试验结果表明:絮凝剂对疏浚淤泥电渗排水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并存在最佳掺入比使得排水效果最好,其中FeCl3与Al2(SO4)3的最佳掺入比均为0.1%;当掺入比高于最佳值时,将会降低电渗排水效果;与纯电渗试验相比,随着絮凝剂掺入比的增大,电流会增大,电渗能耗也随之增大;试验后,土体的含水量有明显降低但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FeCl3作用时阳极区域高于阴极区域,而对照组和Al2(SO4)3作用时阴极区域优于阳极区域;由于试验过程中絮凝剂的水解以及电化学反应,在试验前后土体均保持酸性,且随着絮凝剂掺入比的增加,土体pH会随之降低,电导率会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渗析与超滤、微滤相结合的集成膜过程对含油废水进行了资源化回收利用处理,并对该工艺中电渗析脱盐过程的各项运行参数与分离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改善出水水质,还对不同材料的超滤、微滤膜去除废水CODCr的效果作了相应的实验比较.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臭氧去除不可降解可溶性COD(nbsCOD)的效果。通过试验,对于臭氧投加量、接触时间进行了说明,并对臭氧去除污水中有机磷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河道旁路处理技术在我国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选择合适的河道旁路处理工艺是首要步骤,直接影响污染物去除、占地面积、工程造价、运维费用、生态景观等。现总结主要河道旁路处理技术,进行比较和分析,并结合华东地区某水系旁路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实践,总结和分析旁路人工湿地工艺设计特点、运行效果及优势等,总结相关工程设计经验,以期为相关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某含油污泥处理站在节气、节水、节电、节絮凝剂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及效果。结合生产实际与处理现状,总结了当前含油污泥处理在节能方面所面临的一些客观困难,并提出了降低损耗的技术措施和下步节能降耗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浮岛与曝气充氧组合工艺为研究对象,将组合工艺分别与生态浮岛、曝气充氧进行对比以考察对水体中总磷与氨氮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组合工艺、生态浮岛与曝气充氧对总磷与氨氮的去除分别为:78.46%、55.77%、44.23%和86.80%、75.16%、85.85%。生态浮岛与曝气充氧组合工艺具有较好的氮磷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选取炉渣、铁碳基、钙基膨润土、普通膨润土、生物陶粒、火山岩、沸石、砾石等8 种填料,通过对高盐难降解有机废水中典型污染物的等温吸附试验,优选两种填料进行组合,进一步考察分析填料组合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高盐难降解有机废水初始TN浓度约为20mg/L,总磷浓度约为5mg/L的条件下,单一炉渣填料对TP和TN的去除率最大,分别达到29.7%和22.6%;炉渣+铁碳基组合填料对总磷、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1.8%和23.2%,出现“1+1>2”效果;填料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差,后续搭建人工湿地系统进行动态试验时,需要培养驯化功能性微生物,通过生物作用实现氨氮的去除。  相似文献   

11.
针对泥水盾构长距离穿越粉质黏土地层时产生的大量高黏粒含量泥浆难以快速脱水的问题,开展PAM类有机絮凝剂与泥浆混合后的絮凝沉降试验,研究泥浆中颗粒沉降速率的变化,通过颗粒粒径、上清液浊度和Zeta电位等性质变化分析絮凝沉降效果的差异,并通过比阻试验评价其脱水性能。结果表明: 1)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添加量为0.12%~0.15%、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添加量为0.06%~0.09%时絮凝沉降效果较好,可在2 h之内降低泥浆约10%的水分; 2)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无法有效降低泥浆含水率; 3)PAM类絮凝剂通过团聚泥浆中黏土颗粒形成大尺寸的絮团,是实现泥浆快速絮凝沉降的关键因素,APAM对泥浆Zeta电位影响较小,CPAM添加量的增加使Zeta电位逐渐减小; 4)PAM类絮凝剂可加快泥浆的前期排水速率,使泥浆比阻值降低至1013 cm/g数量级。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常用公路深层软基处理方法,分析软基处理的技术特点和处理效果,结合经济分析,提出深层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选用,为公路软基处理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桩型、桩间距及填土高度对拼宽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采用二维比奥固结理论,利用FLAC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对于新旧路基差异沉降的控制PTC管桩处理效果优于水泥搅拌桩,桩间距1.2~1.5 m变化对水泥搅拌桩处理效果影响不明显,而桩间距2.0~3.5 m变化对PTC管桩处理效果影响较大。因此,设计首先应合理选择处理方案,在满足沉降控制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取桩间距,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4.
徐志飞 《路基工程》2021,(5):158-162
依托广州南沙新建滨河路BHLK1+790~+840段深厚软土路基处治工程,进行“长板-短桩”复合地基的现场试验作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并与理论沉降计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长板-短桩”地基处理技术将水泥搅拌桩和排水固结法相结合,在对沉降控制较严格的软土地基应用效果良好,为软土地基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铁盾构区间上方荷载及变形控制要求,提出一种盾构上方填方道路软基浅层处理方案,结合该方案力学原理,推导出相关计算公式.为了进一步研究路基处理及施工引起的土体及盾构结构变形及受力特点,基于杭州地铁5号线上方施工某城市道路工程实例,对盾构上方道路软基处理及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将分析结果同推导公式计算数据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钢桥面铺装所用集料和矿粉地材,首先采用NIKON LV100POL型偏反光显微镜对集料和矿粉进行矿质含量和岩性鉴定,并通过SiO2含量检验其酸碱性;其次按照国内规范对集料和矿粉规格与基本性能进行检测分析,并进行SMA10和GA10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与性能验证。结果表明,马普托大桥区位产的集料为(杏仁状)含铁质辉石玄武岩;集料和矿粉呈碱性且规格与各项指标均符合钢桥面铺装要求;通过配合比设计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可直接用于铺装施工。  相似文献   

17.
在试验段软基处理中采用了碎石桩加固法,并通过室内土工试验、载荷试验、动探试验对地基处理效果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碎石桩处理地基后对地基内水分的排除、地基深部的加固以及地基土承载力的提高均有显著效果,采用碎石桩处理地基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PTC管桩在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睿  宋金华  王玉 《路基工程》2013,(6):174-177
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是道路扩建工程的关键。结合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的实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就带帽PTC管桩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加以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工程实践证明,采用PTC管桩处理高速公路工程的软基,对沉降差的控制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