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一艘LNG燃料近海供应船船型的研究开发项目为例,对船舶的总布置方式、动力系统选型、LNG燃料系统架构、危险气体影响区域、变频驱动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对于船舶的污染物排放和船舶能效指数做了初步计算分析,可以为LNG动力船舶的船型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金凌 《中国船检》2011,(9):63-65
所谓LNG混合动力就是在船舶现有柴油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LNG供气系统和柴油LNG双燃料电控喷射系统,通过电子转换开关,可实现单纯柴油燃料状态下和油气双燃料状态下两种运行模式,将船舶单一的柴油动力改造为柴油LNG双燃料动力,通过采用LNG部分替代柴油燃料,达到节省燃油和降低排放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3.
传统柴油机的排放已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公约要求,使用清洁燃料的LNG动力船已成为主流趋势。LNG燃料具有储量大、经济性好、排放污染小等特点,但由于其本身物理特性及船舶设计,LNG动力船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针对天然气漏泄引起的爆炸和着火,文章介绍了LNG动力船舶的通风设计和可燃性气体的检测,通过加强通风、安装气体探测器、使用全熔透对焊接头管路等措施[1]有效防止天然气漏泄,提高船舶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4.
基于某型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动力拖船实践经验,从燃料储存系统、燃料供应系统、燃料加热系统、燃料透气管路系统、燃料监控系统和燃料安全系统等方面对中小型LNG动力船舶燃料系统进行分析,实现中小型LNG动力船舶燃料系统的灵活配置,可为中小型LNG动力船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近年发布的《国际海事组织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等相关减排措施,提出船舶混合动力技术作为优选解决方式。介绍该技术发展背景,阐述其定义、架构及国内外发展应用现状,分析油电混合动力技术、气电混合动力技术的特点,对船舶混合动力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经调查研究,船舶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具有操纵性好、效率高及特定工况排放低等特性,减排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占雷 《中国水运》2015,(1):34-35
对新型混合动力燃料(LNG)船舶检验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最新的LNG燃料动力船规范,重点对采用本质安全型机舱船舶的检验要求做了具体叙述。  相似文献   

7.
正为预防和控制LNG接收站的作业风险,国际有关公约、标准以及国内标准和中国船级社规范,都要求LNG船(LNG运输船、LNG加注船以及LNG燃料动力船等)配备合适的船岸(船船)连接系统,以保证船岸和船船作业的安全。公约规范标准相关规定在1987年,国际气体运营者协会(SIGTTO)发布了《液化气体货物传输船岸连接紧急切断的建议和指南》。在该指南中SIGTTO首次建议液化气体船舶在货物输送时  相似文献   

8.
刘昭青 《航海》2020,(2):4-4
瓦锡兰公司已推出一款新的液化天然气加注和供应系统模拟器(LNG Bunkering&Supply System simulator)。该模拟器通过提高对LNG系统操作员的培训水平,来提升LNG燃动力船舶的安全性。该设计基于瓦锡兰LNGPac和气体阀装置(GVU)技术,还包括用于燃料供应相关的所有辅助系统。该设计还按照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STCW)的要求,用于培训燃气动力船上的船员达到国际使用气体或其他低闪点燃料船舶安全规则(IGF,国际安全规则)所要求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孙树海  何金平 《船海工程》2022,(2):70-72,76
分析对比LNG燃料动力船舶常见的6种加注方式,综合考虑操作便利性、投资成本、法规监管等方面,认为在LNG燃料动力船舶设计建造阶段,需要针对将来运营的加注方式,参照各种加注方式的特点进行加注设计,目前实船加注主要以槽车加注和岸站加注为主,但是随着LNG燃料动力船舶的快速发展,LNG船对船加注将是趋势.  相似文献   

10.
LNG动力船舶以其环保、节能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航运企业的关注。针对我国目前LNG动力船舶在政策法规、燃料供应和加注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国内外LNG动力船舶燃料加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通过分析我国LNG动力船舶的燃料加注方式和加注站的规模,提出促进我国LNG动力船舶应用发展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孙冰  杨静  周毅  李萌  郑坤 《船海工程》2022,(2):38-41
针对LNG动力船舶实际应用中工况复杂,LNG使用效率低的问题,结合混合动力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提出适用于海洋工程船舶复杂工况的气电混合动力解决方案,基于法规,采用直流组网技术,气电混合动力与直流电推技术,配合电池组,以期有效发挥LNG的低碳特性,保持较高的燃料利用效率,满足下一代近海支持船舶及内河船舶动力需求.  相似文献   

12.
槽车对LNG动力船燃料罐首次加注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修船》2017,(2):15-17
LNG动力船的燃料罐和燃料系统是该类船舶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LNG系统的安全性关乎本船的命运,燃料罐的首次预冷成功与否尤为关键,为此,文章介绍槽车对船用LNG燃料罐首次加注方案、加注流程等,为LNG动力船舶首次加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周玉苗 《中国水运》2013,(12):153-154
碳氧化物是温室气体,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太大伤害,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不良影响很大,因此国家鼓励节能减排。船舶和环境具有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柴油-LNG混合动力船舶是以柴油-LNG双燃料替代柴油单-燃料。国家鼓励内河船舶采用LPG/LNG燃料替代柴油和重油,以减少碳氧化物排放和其它有害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4.
以大连中远船务28 000 m3绿色LNG运输船作为背景,结合《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与设备规范》、《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规范》等相关规范的要求,探讨LNG动力船舶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天然气属于高危易燃气体,因此对于双燃料动力船舶在使用LNG燃料的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文章从安全角度出发,分别从气体燃料储存系统、气体燃料供应系统、气体燃料充装系统、通风系统、消防系统、LNG监测报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79800DWT双燃料动力散货船的气体燃料系统设计,希望可以为此类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江苏船舶》2016,(5):1-7
LNG(液化天然气)-燃油合建加注趸船是同时具有燃油和LNG加注能力的水上加注站,可为LNG动力船舶提供LNG和燃油双燃料补给。通过对该类船舶的LNG系统、燃油系统、防火及灭火、危险区域控制、监控系统等关键性问题进行的技术研究,提出了各系统的设计特点和设备选型原则,并以200 m~3LNG-柴油合建加注趸船为例设计了船型方案。  相似文献   

17.
LNG运输与动力驱动船舶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证LNG运输船舶与LNG动力驱动船舶储运安全,分别分析了LNG船上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危险发生的机理。储存中发生危险主要由船舶晃动或围护系统失效导致LNG沸腾所引起,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危险又可分为LNG泄漏和NG扩散两种情况,分别会导致爆发沸腾、低温烧伤和火灾爆炸等危险。另外,还针对LNG动力驱动船舶冷能利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利用LNG冷能冷却燃气轮机进气温度和利用LNG发生相变时的膨胀功推动空压机工作的应用设计,结合该设计提出可能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提高LNG船舶营运经济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作为燃料的LNG动力船的安全营运问题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针对计划预防维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船用LNG和船舶的高可靠性的特点,提出基于可靠性维修方法的LNG动力船安全分析,进行船用LNG和船舶的系统划分及风险评价;阐述可靠性维修方法,将其应用于风险逻辑决断分析中,确定以风险为中心(Risk-Centred Measure,RCM)的LNG动力船故障失效控制方式,进而确立相应的LNG动力船风险预控方案。应用结果表明:LNG动力船的安全性主要表现为LNG泄漏所引发的风险,加强LNG系统维护是提高LNG动力船安全营运的主要手段。RCM方法应用于LNG动力船安全性风险预控,有利于提升LNG动力船营运中的操作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刘昭青 《水运管理》2012,34(7):43-44
近年来,燃料气体已成为IMO的主要讨论议题,且其商议结果已取得成效。从某一层面上说,考虑到液化气运输技术取得众多进步,气体航运业已修改了其管理气体运输船设计、建造和设备的标准。同时,海事部门已着手制定了一套新的国际标准,来管理以气体为燃料的船舶。由于预计以液化天然气(LNG)为动力的船舶在今后数年里数量将激增,作为让船舶所有人遵守日益严格限制船舶大气排放的一种途径,其主要焦点已集中于LNG。同时,该新标准也为船用推进系统中使用替代性低闪点气态或液态燃料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30万吨LNG动力船舶为研究对象,基于远洋船舶上空调的应用需求,通过对船舶余热与LNG冷能的研究分析,经过ASPEN HYSYS软件模拟LNG流程图,在基于对LNG冷能梯级利用的前提下,提出将烟气高温余热、缸套水余热与LNG高品位冷能进行发电和船舶空调的综合利用方案。基于设计方案的流程模拟与?分析,对工质选择进行优化,进一步釆用遗传算法进行参数匹配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船舶空调负荷的前提下,发电功率达到268.9 kW,系统总?效率达到47.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