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泼天的销量”来之不易,但难言“富贵”。中国多数新能源车企的盈利难题,考验的已不仅仅是企业如何走好转型升级之路,更是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产业乃至社会各方出的一张时代考卷。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工业重要增长点。但国内产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各方对新能源车企盈利能力的担忧也在加剧。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以来,在国内汽车销量持续下跌,市场一片低靡的形势下,新能源汽车却异军突起,销售几乎翻了两番,成为车市中令人振奋的新亮点。随着国内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纯电动汽车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在利好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行业发展迅速,亦为大气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相比国内车企而言,国外汽车百余年的领先制造技术,而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较短,国内车企开发电动汽车相对容易一些。源于保护环境、提倡新能源  相似文献   

3.
<正>据美国媒体leftlanenews2014年1月6日报道,尽管电动汽车在整体汽车市场中仅占据一小部分,但是却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2013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大幅增长了84%,逾9.6万辆。据美国底特律新闻网报道,在这9.6万辆总销量当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占大部分,为4.9万辆,同比增长27%;纯电动车销量为4.76万,同比增长24.1%。另一方面,传统混合动力车型2013年销量达489,413辆,提高15.3%。丰田2013年仍然在混合动力车领域处于领先  相似文献   

4.
一月份刚过,车企就迫不及待地公布当月销量了。本田中国发布的1月终端汽车销量显示,共销售107,357辆,同比增长20.7%(其中,广汽本田为59,755辆,东风本田为47,602辆,均创下1月单月销量的最好成绩);丰田汽车在华的销量为107357辆,同比增长了20.7%;东风标致1月实现交付41454台,再创历史新高。自主品牌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去年的"黑马"传祺全系车型销量超过3.3万辆,同比增长翻两番。其中,传祺GS4销量超过3万辆,创历史新高;海马汽车销量总计28993辆,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41.78%;上汽通用五菱销量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初,总部驻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的市场咨询机构Navigant研究公司发布了一份电动汽车的研究报告,称2014年电动汽车市场将同比增长86%,电动汽车销量约为34.6万辆,从而使得年末电动汽车上路总数超过70万辆。  相似文献   

6.
商讯 《商用汽车》2023,(3):10-11
<正>2023年5月9日,戴姆勒卡车控股公司(简称:戴姆勒卡车)发布消息,戴姆勒卡车在2023年实现强劲开局,继续保持盈利增长。集团第1季度销量达12万5 172辆,较上年同期增长15%(上年同期为10万9 286辆)。得益于日趋稳定的全球供应链、强劲的市场需求和销量增长,集团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5%,达132亿欧元(上年同期为106亿欧元)。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中国车市预计只有10%的增长,虽然被定义为低速增长,但中国车企的2014战略仍然雄心勃勃,预计今年有百款新车上市,有10家车企进行扩产,并且新能源车将会有一个大幅增长。进入三月,各大车企的战略目标和工作计划基本浮出水而,并陆续开始进入实施阶段。窥斑见豹,从各车企的战略规划,也可以看出今年车市的整体走向。销量目标:合资保守自主激进去年,车市一片红火,约七成的车企完成了销量目标。尽管去年形势一片大好,但今年各方言论却"看淡"车市,预计只有10%的增长,在这种宏观环境的预  相似文献   

8.
张翔 《汽车电器》2014,(12):1-3
<正>能源和环境的压力导致未来新能源车市场增速将快于传统车,2020年全球新能源车年销量有望达到1 300万辆,占当年总销量的13%。2014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持续火爆,前8月累计销量7.68万辆,同比增长28%。国内电动汽车在系列政策的扶持下,销量也持续攀升,前9月销量3.8万辆,同比增长280%。比亚迪总裁王传福预测,2014年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含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累计销量达到204256辆。从数据可以得知,日产聆风的累计销量仍排名第一,但失去了8%的市场份额,现在只有12%,市场位置处于危险之中;而特斯拉的销量直线上升,2015年很有可能成为年度最畅销电动汽车的最强竞争者;德系的大众、宝马等多款电动车销量也居前。随着电动汽车市场向多样化发展,涉足的企业趋于增加,以往以日美厂商为中心的垄断状态将被打破。欧洲厂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也逐渐成为竞争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是推广电动汽车的一种有效模式,但该模式面临如何盈利的难题。本文选择3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影响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能否盈利的主要因素包括运营商的协调控制能力、规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服务设计。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是一种新兴的电动汽车租赁模式,它以实现电动汽车的多人分时共享为目标,最大化电动汽车的使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是目前推行电动汽车的一种有效途径。分时租赁不仅可以降低用  相似文献   

11.
全球车企上半年销量大盘点,丰田、通用和大众上半年仍把持排行榜前三位,销量分别为491.1万辆、485.3万辆和479.8万辆。大众增幅最高,为5.4%,丰田跌1.1%,通用增3.9%。通用第二季度销量最高,增4.2%至2491890辆,丰田第二季度微跌0.2%至248.0万辆。  相似文献   

12.
2012年,虽然自主车企总销量同比增长6.1%,但中汽协数据显示,如扣除出口的数据,中国品牌乘用车国内销量增速仅为3.9%。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向记者表示,从去年下半年自主品牌强力反弹的势头看,今年自主品牌的总体表现将会超越去年。去年自主品牌的微增长主要源于年初的销量低谷。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也认为,从下半年自主品牌的销量回升看,自主车企的内部调整已经初见成效,并有了一定的增长潜力,2013年,自主车企的整体发展态势有望超过去年。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配件》2023,(3):27-29
<正>智能化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特点,各大车企在智能座舱功能上不断推陈出新,并且打造出“第三生活空间”的新概念。车企大量投入智能座舱研发,最直接的诉求是形成产品竞争力,提升销量。那么,智能座舱究竟如何促进销量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消费者出行习惯的改变,以及限行限购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国内汽车销量普遍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国家关于反垄断的一系列措施使得车企无法再依靠4S店垄断配件获取高额利润,车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已成为必然。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国内汽车后市场规模已超过7000亿元,近年来,各大车企也在不断拓展自身的售后业务,以更积极的姿态抢占这一市场,综合性加盟连锁正是车企布局后市场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4月国内轿车销量排名出炉。一汽-大众市场表现再创佳绩,零售排名第一,整体终端销量达到14.9055万辆(不含奥迪进口车),同比增长28.3%,蝉联国内车企终端销量榜冠军。其中,大众品牌4月实现终端销量11.1036万辆,同比增长32.2%,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态势。2014年1~4月,大众品牌累计终端销量40.3258万辆,同比增长15.7%。旗下产品中,捷达以2.6107万辆的销量,同比28.4%的增长,继续位居大众品牌销量榜首位置。上市  相似文献   

16.
<正>进入2019年7月,车企陆续晒出的"半年考"成绩单显示,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凤毛麟角,按照以往规律,向来是销量表现好的企业会更积极公布数据,而晚公布的企业销量数据大多不会太好看,由此预测,多数车企上半年销量完成情况并不乐观,阴霾多于阳光。  相似文献   

17.
田永梁 《汽车杂志》2014,(9):224-229
2014首届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场由纯电动汽车组成的挑战赛,同时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电动汽车挑战赛,本次参赛的电动车不乏目前各大汽车集团的新进产品,包括:北汽出品的绅宝EV和E150EV、比亚迪的e6、奇瑞的瑞麒M1S15、陆地方舟-风尚MPV等。电动车的发展似乎给了中国车企一个能够超越世界知名汽车品牌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汽车导购》2013,(3):28-29
每年的1~2月,都是各大车企发布上一年度销量的时候。如果说2011年度车企的普遍盈利还可以让人对“汽车行业下滑”的论点抱有质疑,那么2012年度的数据则让人无法乐观,“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现状让人感慨汽车行业的严冬,真的来了。  相似文献   

19.
<正>众所周知目前全世界热销的纯电动汽车是特斯拉Model 3。虽然特斯拉Model 3是2018年才推向市场的,但是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全球销量就已经达到了27.6万辆,已经成为了世界最热销的纯电动汽车。不过若是翻看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过程,其实日产聆风(Leaf)的销量才是全球累计最高的。截止到2019年5月,聆风的全球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41.5万辆。然而这全球销量累计第一的电动汽车,却一直没有被引进大力推广电动车的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16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为分析案例,对该年度销量排名前二十的车型从所属企业、企业来源国家、销量情况、车型及参数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分析,发现中国占据较高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市场份额,但车辆研发技术方面还有待加强。在纯电动汽车方面,本文围绕续航里程、电池容量、整备质量,提出续航能力表征值的概念,用以衡量纯电动汽车续航能力,以助于对不同车型进行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