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院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现代航运服务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现代航运企业的发展,本文就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双证书制度的改革与建设方面提出建议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院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适度够用的国际航运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国际航运所涉及的各项业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英语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适岗快.适应航运企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港航物流企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本文就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实习和实训的改革与建设提出建议,以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建设思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是我院为培养航运企业所需人才开设的主要专业之一,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深受航运企业和学生的欢迎和青睐。为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学生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把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全国示范性专业,我们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与需求和高职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通过改变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探索新的专业教育模式,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专业方向教学,培养与单位的实际需求零距离的航运人才,确保各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保证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最重要和最显著的特征.国家和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取得较大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我院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作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改革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要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教学(即实习与实训)的改革,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最重要和最显著的特征。国家和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取得较大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我院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作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改革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要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教学(即实习与实训)的改革,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中基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任务需求,结合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从建设意义、设计理念、建设内容、建设对策四方面对如何建设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进行了详细研究,为资源库平台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五大领域,即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完善现代航运发展配套支持政策及促进和规范邮轮产业发展中,完善集疏运体系是最  相似文献   

9.
浅析我国国际航运人才的需求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狭义国际航运人才的角度,对在陆地上工作的我国国际航运人才的需求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的改革发展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际航运管理实训课程在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针对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航运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根据毕业生就业去向,为满足用人单位工作岗位需求,提出了国际航运管理实训课程内容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货运代理课程是国航、物流、港管和集运专业的专业实践课程.根据工学结合的理念和产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对于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货代企业生产过程相对接,强化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制定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对接的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最大限度缩短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生产实际之间的距离,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符合货运代理行业要求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为培养符合国际物流仓储服务业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国际物流仓储管理人才,国际物流管理类专业必须根据国际物流行业人才需求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对接,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使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国家职业标准、企业的用人标准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避免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用人需求脱节.仓储与配送理论与实务课程是为适应仓储配送管理岗位要求而开设的国际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整个课程内容应当与职业标准完全对接.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现代航运企业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高职货代物流专业应当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本文就货代岗位专业证书考试融入货代物流专业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航运业新发展和新技术标准的要求,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自行开发与研制了实用的轮机自动化机舱,并依托自动化机舱,开发了网络虚拟教育平台,模拟船舶真实的工作任务、环境和管理,对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类似真实工作环境一致的实践教学模式,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航运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国际航运市场对高水平海员需求逐步在增加。高水平海员的培养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国家海事主管机关加强了对航海类专业教师的师资要求,近两年对不同院校组织的航海类教师队伍的培训进行了考核。本文以2014年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组织的一期培训为例,依据学校的培训过程和海事局的考试结果,探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对类似师资培训有所借鉴,进一步提高航海类专业教师师资培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文中探讨国际航运管理专业的港航地理实训系统开发,通过对港航业的人才需求分析,以培养港航业所需人才专业技能为目标,在实时地图和高清卫星图为基础上,以港口信息、船期表、GPS航线监控、常用航线标注、港口卫星图识别等模块功能的实现为主要考核点,建立具有操作灵活性、技术实用性的BS结构实训系统。为高职类港口航运业人才培养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实现数字化教学。  相似文献   

17.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特点,专业课程教学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该能力包括实践能力以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本文以《船舶运输经营与管理》课程为例,解析了管理类课程如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出了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