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高速公路建立设计阶段路线平面控制测量的特点出发,就其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的选择与确定问题进行探讨,并在分析高斯投影变形的基础上,对5种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孟加拉帕德玛大桥主桥共41孔,每孔跨度150m,全长6 150m。该桥业主提供的控制网坐标系统采用UTM投影,且桥位区远离中央子午线,投影变形巨大,导致控制网无法满足大桥施工要求。为了消除投影变形,对该桥坐标系统变形原因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及实地验证,针对存在的坐标系统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高斯投影为基础,选取桥位区平均经度90°10′为中央子午线,选择平均施工高程面37m为投影高程面,建立的桥梁施工独立测量坐标系统,很好地消除了控制网坐标系统的变形,满足帕德玛大桥施工精度要求,保证了大桥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3.
针对崖门大桥原施工测量控制网所存在的问题 ,在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基准面、网点的位置和数量、建网的精度和方法等方面 ,提出合理有效的改造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测量控制网 ,能满足崖门大桥施工测量各方面的要求。提出的解决现有桥梁控制网所存在问题的各种方案 ,具有一般性 ,为同类控制网的技术改造和建网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GPS公路勘测首级控制网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较大规模的公路勘测首级控制网的建立均采用GPS测量的方法。本文在简要介绍了GPS路勘测首级控制网建立的特点及作业流程后,着重讨论了此类GPS制网建立过程中几个主要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即用坐标转移法进行偏心观测、用尺度强制约束法或投影面重新选择法处理投影变形和内业平差的优化处理方法。工程实践表明,此法不但能满足精度要求,而且简化了外业工作量,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崔巍  傅新军  陈相  支超 《桥梁建设》2020,50(2):111-116
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588 m的双塔双索面高低塔箱桁组合梁斜拉桥,该桥2号墩桥塔采用塔梁同步施工,索塔锚固区采用钢锚梁拉索锚固体系与平行钢丝环向预应力锚固体系相结合的方式锚固。为提高测量精度,精确定位钢锚梁,在分析钢锚梁定位精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主桥施工控制网优化;在自然环境“零”状态、外部荷载“零”状态下对塔柱变形进行监测,获取施工误差引起的塔柱变形量,用于修正钢锚梁定位坐标;采用全站仪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三角高程差分法、侧边交会法相结合的办法将施工控制网高程、平面坐标传递至塔柱待施工段基准点,获取塔柱待施工段基准点在施工控制网投影面的三维坐标,采用相对设站法完成钢锚梁高精度、快速定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介绍了长距离带状线路控制网、大型构造物独立控制网的布设方法,根据公路控制网的特点,结合我院的生产实践,简述了公路控制网布设应注意的主要技术关键点,对参考椭球、坐标系统的选择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基于自动全站仪的围岩收敛快速量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隧道施工围岩变形量测通常用钢尺收敛计,接触被测点人工拉尺读数,效率低,与施工相互干扰,测量结果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当条件恶劣,隧道跨度大时,这种方法几乎难以进行,成为影响隧道施工技术进步的重要问题。基于自动全站仪,介绍全站仪自由设站原理,推导围岩变形监测中全站仪自由设站坐标转换的数学模型,提出自动全站仪单站、双站独立坐标测线法等概念和方法。根据提出的原理和方法,阐述自动全站仪隧道围岩快速非接触量测系统的组成、开发及其特点。该系统具有自动化测量、数据客观、精度高、易于操作使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望东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78+228+638+228+78)m混凝土PK箱组合梁斜拉桥。为准确控制主桥成桥线形,实施高精度测量技术,主桥开工前布设6座混凝土强制归心观测墩,与前期设计交桩点一起作为首级控制网点;建立桥轴坐标系,采用主桥里程桩号和桥轴线偏距作为坐标数据,实施时用图纸设计坐标和里程桩号求取施工控制网与桥轴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式;采用GPS水准法进行跨河水准测量;采用Leica TCA2003全站仪测边后方交会方法和三等三角高程测量往返测方法进行钢锚梁及索导管定位;塔柱施工测量主要控制钢护筒偏差、立模偏差、塔柱变形控制等满足精度要求;主桥线形控制主要为轴线及高程控制测量。实践表明,各项测量技术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大桥准确对接。  相似文献   

9.
王守彬 《公路》2012,(5):350-352
结合G045线赛里木湖至果子沟口段公路工程中的隧道控制测量,讨论了控制网布设的原则、方法以及坐标系统的建立等问题,提出了具有约束条件的最小横向贯通误差和最佳控制组合的应用方案,工程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桥梁建设》1995,(2):61-64
介绍了虎门大桥施工控制网应用GPS观测的成果。试验结果表明,GPS控制网的点位坐标和常则边网的点位坐标较差在精度允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速公路区域测量网中的GPS坐标与工程实用坐标转换问题,介绍一种简单、实用且能满足公路测量精度要求的坐标转换计算方法,并经工程实例计算证明:坐标数据的转换误差可以满足公路测量的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着重介绍肇庆阅江大桥主塔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测量技术。根据现场施工环境和条件,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加密,确保加密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对塔柱的测量主要采用精密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坐标和精密天顶测距法测量标高。结果表明,索塔的安装定位精度满足相关测量技术指标的要求,同时加快了定位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公路工程独立高等控制网建立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厚波  曾宏 《中南公路工程》2004,29(4):35-36,46
通过对施工中构造物的主要轴线偏移值分析,阐述独立网等级的确定方法。公路工程中主要控制地物需要布设独立高等控制网,这种独立网不同于大坝、枢纽等一般独立控制网,作为线路整体的一部分,需要与路线进行衔接,坐标系统一致,以便在施工过程中保持线路的连续性,通过常吉路实例阐述了独立控制建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千米超大跨径斜拉桥结构复杂且施工允许偏差小、塔柱离岸远但施工测量精度高,为提高其施工测量的精度,以在建的沪通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为例,对其首级施工控制网布设、大型沉井控制测量、超高塔柱施工测量及变形测量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根据该类结构的特点和环境条件进行首级平面施工控制网设计,以满足后续施工精度要求。设计同轴觇标灯优化跨河三角高程程序,以提高跨河三角高程的测量精度。采用新型高精度竖向位移测试系统测量沉井垂直度,智能化测控沉井姿态。提出采用基准投点法控制塔柱垂直度并估算测量精度,解决超高塔垂直度测控的难题。合理选择观测方法进行塔柱变形观测,以满足实际施工需要。  相似文献   

15.
汪博  王建 《隧道建设》2012,32(3):346-349,365
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大范围建设过程中导致的测量控制网的整体性差、新旧坐标系统不匹配等问题,分析了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新趋势,根据工作经验,总结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控制测量建网策略。实践证明,通过实施这些策略,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面临的诸多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应用兰勃特投影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东西向公路工程控制测量应用高斯投影带边缘变形过大,不能满足工程施工放样需要的问题,提出了在东西向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采用双标准纬线兰勃特正形圆锥投影的新想法,对兰勃特投影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检验分析,给出了大地坐标与兰勃特平面直角坐标之间数据相互转换的实用公式。  相似文献   

17.
公路走廊带区域高精度局部似大地水准面及高精度GPS网成果,不仅可以建立与国家大地测量坐标相一致的精确的区域大地测量平面控制框架,而且结合高精度GPS大地高可以快速地获取地面点的高程,将极大地改善传统高程测量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8.
郑宝平 《路基工程》2006,(4):139-140
简要介绍了GPS的发展及系统的组成和特点,阐述了GPS在公路导线控制测量的作用及应用,重点解决了公路勘测控制网与国家三角网的联测,统一了坐标系统,提高了公路控制网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刘志强 《路基工程》2019,(5):127-131
为研究高路堤沉降变形规律,采用水准测量及全站仪坐标测量的方法,对云湛高速公路(新阳段)高路堤顶沉降、坡脚水平位移及隆起量进行监测,绘制了总位移(累计沉降量)-时间曲线,结合项目概况、施工进度及控制标准,分析填土高度对累计沉降量-时间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坡脚水平位移及沉降量随着填土高度的升高,变形呈线性上升;间歇期变形速率放缓;填土完成后变形速率减小,逐渐趋于稳定;②路堤顶沉降变形过程分加速期、放缓期及基本稳定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在东西向长线路的公路控制测量中,不能忽略Gauss投影所产生的长度变形及点位误差。本文就此投影进行研讨,指出导线一定要在任意的中央子午线分带中计算,并提出在PC-E500计算机上坐标换算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