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付勇 《北方交通》2010,(4):54-56
微表处作为道路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最新手段,主要用于车辙填补和薄层罩面。可快速改善原路面状态,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在盘锦至海城高速公路上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典型道路车辙情况的描述,对道路上下行车辙情况不同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总结在平直路面和长大纵坡上空重车轴载对车辙形成的影响,从而提出基于道路两幅负荷相差悬殊的高等级公路设计构想,对于类似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典型道路车辙情况的描述,对道路上下行车辙情况不同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总结在平直路面和长大纵坡上空重车轴载对车辙形成的影响,从而提出基于道路两幅负荷相差悬殊的高等级公路设计构想,对于类似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道路交叉口的车辙问题,苏州公路管理处近几年在部分新建道路交叉口中采用了抗车辙型外掺剂路面。通过对各种类型混合料性能的研究以及通车后抗车辙性能的跟踪观察,评价几种路面类型的实际抗车辙性能。研究结果可为缓解交叉口车辙病害的发生以及路面养护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利用阿布森法提取旧沥青混凝土中的沥青,将其与新的AH-90道路石油沥青混配,考察对AH-90道路石油沥青中加入回收沥青的混合沥青与纯AH-90道路石油沥青的黏度和车辙因子的影响,得到结论:回收沥青可增加AH-90道路石油沥青的黏度,温度低时黏度增加明显;回收沥青可降低AH-90道路石油沥青的车辙因子,温度低时,车辙因子减小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车辙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道路破坏形式之一,现在的各种车辙预估模型及预防措施都没有彻底地解决这一问题。事实证明,对车辙病害不要只局限于预防,可尝试从车辙的治理材料工艺及政策法规等方面来减小车辙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陆露  王鹏 《交通标准化》2013,(23):39-42
道路交叉口附近路面由于长期处于车辆制动、起动及转向的特殊受力作用,使得该地段路面车辙频发.通过室内试验,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在车辙防治中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并结合工程实际,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应用于道路交叉口路面中将能有效地提高路面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总里程的不断上升,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不断出现,而车辙作为沥青路面常见的早期病害,已经成为道路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在分析沥青路面车辙产生机理、车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沥青路面车辙的措施,希望能对沥青路面车辙的防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量迅速增加,对于道路所带来的损伤也越来越大,其中尤其以重载交通对于道路的损伤最为严重.重载交通通常以车辆的超限、超载为特点,主要指道路上车辆轴重超过了道路所规定限值,对路面的一次性破坏较为严重.主要对重载交通下沥青路面损害成因进行了分析,首先按照成因对车辙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其形成过程,进而分析出车辙形成的影响因素,最终为重载交通抗车辙沥青路面组合及材料配合比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杰 《湖南交通科技》2010,36(2):36-38,86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路面非结构性开裂与车辙、磨擦系数不足、轻微且非反射性裂缝等路面病害的修复NovaChip薄层罩面技术,结合工程实践,阐述了NovaChip薄层罩面使用的专用施工设备喷洒型摊铺机的结构及其关键技术,以及NovaChip薄层罩面技术的施工工艺及在湖南省耒宜高速公路上的应用,并指出NovaChip薄层罩面技术的理论研究及设备配套技术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规范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控制标准, 研究了车辙深度对路面结构的影响; 考虑车辙断面特征, 建立了车辆跨越车辙时的动荷载计算模型, 并以冲击系数量化了车辆对路面结构的冲击效应; 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内部损伤, 探索了不同车辙深度下路面使用性能的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车辙深度对路面结构的冲击效应不可忽视, 冲击系数随着车辙加深线性增加, 基于冲击效应的车辙深度应不大于11 mm; 沥青混合料层的最大拉应变位于上面层层底, 与车辙深度正相关, 中面层和下面层的拉应变与车辙深度负相关, 但应变水平显著低于上面层, 基于面层弯拉破坏的车辙深度应不大于15 mm; 最大剪应力出现在上面层层底, 随着车辙深度的增加缓慢增大; 车辙深度处于5~10 mm, 各面层的剪应力整体变化较小, 当其从10 mm增加到25 mm时, 上面层0~1 cm深度处的剪应力增加了14.5%, 增速明显超过中面层和下面层剪应力的减小速度, 基于面层剪切破坏的车辙深度应不大于10 mm; 车辙深度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层拉应力的影响不大; 车辙深度超过15 mm后应关注路基顶面压应变的变化, 防止路基出现大的变形。   相似文献   

12.
从交通荷载、气候自然环境、路面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原材料等多方面对沈山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车辙病害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近两年车辙病害治理采用的方案及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提出了防治车辙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是目前国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采用动力学粘弹性有限元方法和ANSYS软件,对各种因素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车辙影响的分析表明:在路面设计阶段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减小沥青路面车辙病害,这将为建设高质量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车辙是沥青路面特有的一种损坏现象,沥青路面车辙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交通、气候、以及沥青层厚度和结构组合等因素,而且车辙常常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结合车辙试验,对车辙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沥青路面在设计中减少和避免产生车辙,以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和安全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为车辙、开裂和水损坏,通过力学计算重点分析沥青路面结构剪应力对车辙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车辙防治对策,为设计和施工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国内外加速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成果为基础,从路面结构及组成、沥青混凝土(AC)组成、交通条件、环境因素等方面探讨影响路面车辙的因素,在路面设计、施工和养护中,考虑和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能有效地控制沥青路面车辙。  相似文献   

17.
宋应发 《交通标准化》2008,(19):101-103
按照现行沥青路面和沥青混合料设计法所设计的路面,难以保证道路在交通荷载、气候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不出现过量车辙。而采用车辙试验以及利用三维有限元程序计算确定出的材料永久变形参数来进行车辙预估,既能够避免单轴蠕变试验的不足,又能实现路面结构设计与材料组成设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按照现行沥青路面和沥青混合料设计法所设计的路面,难以保证道路在交通荷载、气候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不出现过量车辙。而采用车辙试验以及利用三维有限元程序计算确定出的材料永久变形参数来进行车辙预估,既能够避免单轴蠕变试验的不足,又能实现路面结构设计与材料组成设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在对沥青路面车辙的类型及其特征阐述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车辙产生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实践证明,这些预防和处理措施可以很好地预防车辙,并可以较好地提高原沥青路面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0.
基于粘弹塑性理论粘弹塑性本构关系,运用ANSYS软件建立了津滨高速改扩建新建沥青路面车辙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优化路面设计方案(GTM法)与原设计方案(Marshall法)路面车辙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GTM法优化设计方案具有较好的抗车辙效果,显著延缓了车辙病害的发生;永久变形主要由绝对车辙引起,侧向隆起仅占4%,沥青路面车辙主要产生在结构表面以下20cm深度范围以内,主要集中在4~10m范围,这部分的永久车辙变形约占总变形的60%。另外,进行了一系列重载作用下的路面车辙模拟,对基于车辙等效的轴栽换算进行了探讨,提出轴载换算系数为5.62,对今后的基于车辙为控制指标沥青路面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