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贸易的较快增长,为港口和航运业带来了巨大的运输需求;世界范围内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供应与需求产业链的形成,也将促成港口及航运业提供现代化、高水平的物流服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港口》2005,(6):4-5
港口及航运业是促进各国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特别是在近代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国际港口协会成立50年来,对加强世界各国、各地区港口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探讨和研究世界港口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推动世界港口业的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交往与联系日趋频繁,资本、技术、人材、资源及产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和流动,进一步促进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重新布局,推动了世界贸易的高速增长,为港口和航运业带来了巨大的运输需求。世界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安飞 《中国船检》2007,(12):62-66
2007年,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困扰航运业的港口危机不仅仍在持续,且愈演愈烈。在世界贸易不断加速增长的趋势下,港口与航运之间的矛盾甚至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是具有了全球化特征。同时,由于欧洲、美国西海岸、亚洲及其它地区部分港口综合系统的限制,港口服务已成为攸关航运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世界航运和港口吞吐量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强劲复苏,全球贸易额快速增长,为国际航运业尤其是集装箱运输带来了强劲的需求。在作为世界制造中心不断高涨的中国经济的驱动下,东亚特别是中国港口持续呈现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表1、表2列出了2006年世界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前10位港口排名,显示了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伊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交往与联系日趋频繁,推动了世界贸易的高速增长。经济的繁荣和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港口企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港口竞争更加激烈。港口企业都加大力度向专业化、现代化、装卸自动化等方向发展,其中装卸机械对港口的发展壮  相似文献   

6.
放弃收购英国铁行港口后,由政府经营的新加坡港务集团与香港和记港口于4月达成协议,前者以44亿美元现金收购世界最大的港口经营人和记港口20%的股权。这笔交易进一步验证了港口经营业的联合化浪潮,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迪拜港口世界收购铁行港口,与这股浪潮相对应的是世界范围内集装箱运输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船舶工程》2005,27(3):i001-i002
5月23日,第24届世界港口大会在上海开幕。这是世界港口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此后一周内,世界各地港口、航运界的代表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官员等1000余人云集上海,纵论世界港口的发展。本次大会以“全球港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就经济全球化对港口环境及航运的影响、港口发展战略、港口安保、港口多元化投资、  相似文献   

8.
2008年初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快速多变.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金融经济风暴正席卷全球,其破坏性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均受到冲击。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在3.9%。2009年则将进一步放缓到3%,在经历了5年的高速增长后,世界经济增速开始放缓.进入新一轮的下调周期。我国港口业具有外向型的发展特点,与外贸形势变化息息相关。全球经济的不景气,  相似文献   

9.
李南 《中国港口》2006,(5):47-48
在全球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世界范围内港口民营化的步伐正在加快。通过各种方式扩大民间资本对港口产业的参与,而政府职能则定位于通过政策法规对港口建设发展进行调控和管理。当今时代,港口产业由政府垄断经营的传统做法正面临严峻挑战,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公益型港口正向经济效益型港口过渡。  相似文献   

10.
蔡哲 《中国港口》2006,(9):14-14
距上世纪80年代末颁布的《全国主枢纽港规划》,全国港口界等了10多年,终于迎来新的港口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诞生。因为,10多年对历史来说是一瞬间,但中国港口却发生了巨变,至2005年底,我国已成为世界港口大国。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又走上高速发展道路。显然,回过头看原来的港口规划虽然也强调大发展,但那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是粗放型的规划。10多年中,沿海港口缺乏分工合作、缺乏区域协调,港口低水平重复建设、深水岸线日渐稀缺,以及港口出现恶性竞争等等问题久治不愈,因此,对沿海港口重新洗牌,以全新的姿态迎战国民经济全新发展的新需求成为必然。在这一背景下一部具有宏观性指导意义的港口新规划诞生,的确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