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自动变速车辆起步过程中电磁离合器接合的非线性控制问题,讨论了电磁离合器理想接合过程,分析了车辆起步过程冲击度与电磁离合器电流变化率的关系,提出了以节气门开度及其变化率、发动机目标转速与实际转速、发动机最低接合转速、离合器输出轴转速为主要控制参数的离合器综合控制策略.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很好地适应起步意图,使车辆在各种工况下均能平稳迅速起步.  相似文献   

2.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分析了离合器接合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对起步品质评价指标的影响。以降低起步冲击度和减少离合器滑磨功为原则,提出了离合器接合的控制策略,并阐述了离合器接合量及接合速度的确定方法。采用该控制方法对桑塔纳2000样车进行了试验研究,证明了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车辆的起步品质。  相似文献   

3.
提出以车速跟踪偏差、冲击度、滑磨功为基于驾驶机器人操纵的车辆起步质量评价指标,选取发动机油门开度、离合器输出轴转速、离合器主从动轴转速差及离合器输出转速变化值作为起步过程控制参数进行车辆起步质量控制研究.确定了这些控制参数的控制规则,并提出了基于积分分离PID控制的起步离合器控制算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起步质量控制策略与控制算法,可保证离合器接合过程中车速跟踪偏差不超过1.5 km/h、最大冲击度值为8.08 m/s3、起步时间约为1.5 s.  相似文献   

4.
汽车离合器磨损是影响其接合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中对在平路起步工况下离合器的接合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磨损后离合器的弹性元件波形片、膜片弹簧对接合过程的影响,得到了汽车起步时磨损离合器的接合特性,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5.
黄文华  姜超 《上海汽车》2010,(8):10-13,25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同时具有手动变速器及自动变速器的优点,可使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及舒适性都得到保证。文章针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起步过程中的离合器控制进行了研究,基于离合器接合速度的4个影响因素设计了模糊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模糊控制方法时,车辆能够满足冲击度的要求,实现快速平稳起步。  相似文献   

6.
汽车离合器磨损是影响其接合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中对在平路起步工况下离合器的接合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磨损后离合器的弹性元件波形片、膜片弹簧对接合过程的影响,得到了汽车起步时磨损离合器的接合特性,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电机驱动式自动离合器控制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了以直流电机驱动的离合器电控操纵系统,分析了车辆起步时的离合器接合过程和评价指标,根据电机驱动式自动离合器的特点,制定了离合器的控制策略,并采用PD控制算法实现了离合器的慢接合控制,并在牡丹MD6601中型客车上进行了实车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控制结果。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线控离合器的结构,并对其传动链进行分析.以冲击度作为离合器接合性能的评价指标,得出起步工况下影响线控离合器接合性能的两个关键参数是拉杆行程对蜗轮转角的变化率和蜗轮角速度.最后具体分析了离合器结构参数、蜗轮转角和电机转速对线控离合器接合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进行线控离合器控制策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动离合器精确位置跟踪控制与起步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离合器位置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专家PID控制算法,设计了专家调整策略,在不采用速度环的情况下实现了目标位置的准确跟踪.针对离合器接合规律问题,采用模糊控制和规则协调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以实现发动机恒转速起步.试验结果表明;专家PID控制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能够适应离合器位置跟踪控制要求;在不同工况下车辆均能顺利起步,且能够体现驾驶员意图.  相似文献   

10.
磁粉离合器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模糊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模糊控制精度不高、自适应能力有限等问题,为了对车辆起步时磁粉离合器接合过程进行模糊控制,提出一种应用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来优化模糊控制器量化因子的方法。优化的量化因子将根据环境和负载的状况,实时跟踪模糊控制器参数的变化,从而提高了模糊控制器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模糊控制相比,采用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的模糊控制算法在降低发动机转速超调量的同时,减小了车辆起步的最大冲击度和离合器接合过程中的滑摩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