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正确理解集成训练的内涵 近年来,总部确立了专业基础、保障要素、保障单元、保障系统的信息化条件下通用装备保障体系,形成了基于保障要素、保障单元的通用装备保障力量编组运用模式.探索形成了通用装备保障集成训练模式。即运用综合集成方法,依托信息系统,对保障要素、保障单元、保障系统进行整体训练.以促进各种保障力量的有机融合,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保障能力。其中:保障要素训练是为实现由单个人员能力向保障要素能力集成而进行的技术协同训练;保障单元训练是为实现保障单元内部保障要素有机融合和整体保障能力形成而进行的行动协同训练:保障系统训练是为实现装备保障指挥能力和部队整体保障能力集成而进行的指挥协同训练:保障体系训练是为实现通用装备保障系统层级衔接、一体联动,提高履行使命任务装备联合保障能力而进行的体系融合训练。  相似文献   

2.
一、适应现代战争与装备保障模式特点,改进器材筹措与保障体制 部队现行的车辆器材保障模式主要为逐级保障,在战时只有在较少的情况下采用越级保障。与该保障模式相对应的器材筹措模式主要为总部统筹统购,兼或有部分器材由军区统购,器材储存保障也逐渐形成了总部、军区、部队三级保障体制。随着战争模式的转变。现代战争节奏加快,部队机动频率且机动范围越来越大.保障模式也逐渐从逐级保障为主、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化,要及时、高效地完成战场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任务,必须以使命课题训练为抓手,在贴近实战化的野外车辆装备维修保障训练中,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把技术保障力量、维修保障单元、战场保障要素与地方维修力量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立通用车辆装备保障平战一体、军民一体的综合性保障体系,切实提高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快速处理能力、指挥控制科学决策能力和技术保障力量合理使用能力,真正实现战场车辆装备维修精确化保障目标。  相似文献   

4.
超前准备.提高器材保障快透反压能力 为适应未来作战,车辆装备器材保障必须做到平时与战时相结合、保障任务与保障时机相结合、保障手段与保障效益相结合,加大战时车辆装备器材储备,全面提高车辆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总装后勤部某教导大队勤务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军交运输“两个规定”为依据,以提高车辆综合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安全文化为牵引,着眼大队特点,突出保障重点,深化认识、完善制度、强化责任、求真务实、不断创新,车勤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车辆保障整体水平全面提高,促进了以教学训练为中心的车辆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服务型后勤建设,更好地解决分区部队车辆及官兵私家车维修保障困难,实现维修服务保障优质高效,全面提升车辆维修保障质量,黑河军分区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统合保障资源、整合保障力量,与地方汽车维修厂、配件商店、轮胎商行、汽车内饰商店、保险公司等签订服务保障协议。  相似文献   

7.
杨宏礼 《汽车运用》2005,(11):23-23
建立区域化的维修保障配置模式 战区现行车辆维修实行的是以建制保障为主的保障体制,保障力量分散管理,指挥关系和应对渠道不顺畅,部队相互支援能力差,独立保障能力弱,战区缺乏向下加强的车辆装备保障力量,更没有考虑对其它军、兵种参战部队的车辆保障问题。按照《战役装备保障纲要》的规范要求,战时无论是军区装备部,还是各级装备部所属的修理力量,都要承担起战区区域内各军、兵种的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任务。因此,应本着“突出一线,区域保障”的原则,在加强现有车辆维修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把担负战区保障的车辆维修力量建成划区分工保障的实体,变建制保障为依托基地的区域联合保障,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战场态势瞬息万变,作战机动频繁多样,加之我军大多数武器装备均以通用车辆为搭载平台。战时车辆装备保障任务空前繁重。目前,全军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主要满足于平时保障需要,尚未形成系统、规范、完善的实战化保障体制。因此,车辆装备保障要以强军目标为统领.落实习主席实战化训练要求,以“战法”牵引“保法”,全面推进维修保障改革,构建新型维修保障体系,以满足实战化条件下精、准、快的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沈阳军区车辆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始终坚持以战斗力为标准,把提高实战保障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保障能力建设新模式,有力促进了车辆装备保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师改旅后,车辆装备技术保障工作面临着领导关系由过去抓团机关变为抓营连,工作更加直接具体;保障分队驻地分散,点多线长,保障难度随之增大;车辆装备人均比例增大,车勤人员比例缩小,保障任务更加繁重;车辆装备不断更新换代,新旧车型繁多,保障难度增大等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为提高车辆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应重点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专用汽车》2010,(1):43-43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宣布,我军首辆战时财务保障作业车由该校在武汉试制成功。该车实现了“变有限银行为无限银行,变现金保障为电子保障”等四个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2.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之后,东风商用车公司市场销售总部为保障抗震救灾东风车的良好运行,迅速制定了专项对应保障方案,要求东风售后服务网络全体成员为抗震救灾的东风车辆提供全力服务保障,并成立了服务保障应急小组与青海现场服务组进行对应服务。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作战任务为牵引.转变车辆装备保障训练指导思想一要实现由营区固定式训练向野战机动式训。练转变。车辆装备保障训练要适应未来作战突发性、应急性和机动性强的特点与要求,必须走出营区,走向野外,在抓好营区固定式保障训练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以野战机动保障为主的训练,实现营区固定式保障稳定可靠,确保野战机动式保障快速高效。二要实现由平时常规式训练向应急超常式训练转变。着眼未来作战保障应急、快速的特点,车辆装备保障训练要改变过去的一般性、常规性训练方式,针对特定作战对象和战场环境,以作战样式和战法为牵引,以作战行动保障为重点,从难、从严研究并细化训练的内容和标准设置,在按纲施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应急保障训练,使训练更贴近实战要求、更加实用,实现作战任务与保障训练的有机结合,加快形成随时能够遂行保障任务的能力。三要实现由粗放式训练向集约型训练转变。车辆装备保障要做到准确、及时、高效,精确化训练非常重要,必须尽快从习惯于传统的“眼看、耳听、鼻闻、手摸”和车、钳、电、焊、铣、刨等单一机械式维修的粗放式训练,转变到注重运用先进维修理论和高新技术,大力加强车辆装备技术与物流数据交互化、查询自动化、流程可视化、过程可控化、保障精确化的训练上来,积极开展智能化检测、远程技术支援和模块式维修保障训练,努力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车辆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适应要求,建立车辆信息化保障指挥体系 高技术条件下信息化作战是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车辆保障只有通过参战各方的联合保障,实现保障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分配,才能避免组织上的混乱和器材设备的浪费,降低保障消耗,充分发挥其保障效能。因此,适应信息化战争客观要求,建立综合程度高、反应速度快、保障能力强的车辆保障指挥体系,是车辆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建立综合高效的车辆保障指挥体系。要以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为出发点,打破三军界限、军地界限及平战界限,突破封闭型车辆保障体制格局,以军队车辆保障机构为主,以社会化定点保障机构为辅,按照“三军一体、军地一体、平战一体”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统一指挥、持续高效、突出重点、分类保障、军民结合的信息化车辆保障指挥体系。二是建立车辆保障指挥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执行上海世博会安保任务部队的实战运输保障能力,武警江苏省总队牢固树立“训为战”的思想,注重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狠抓运输油料实战化保障训练,不断提高车勤人员运输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建立合理的保障部署一是实现“积木编组”方式。传统的运输保障是按运输、修理等单项职能编组的,这种编组方式不利于发挥后勤部队的综合保障能力,保障效率低,保障效果不好。未来跨区机动作战,要建立多功能的综合保障营和综合保障大队,同时,保障部队编组要采取“积木编组”原则,即可根据被保障部队的情况,灵活地增、减后勤保障部队,灵活“拆卸”,按需“组装”,以提高保障的效率和效能。二是建立小、快、零的运输保障分队。机动作战,汽车运输保障要跟上部队作战的快节奏,应尽可能采取伴随保障方式。为此,应多建立以汽车排、班、组为单位的小巧灵活的运输组织,始终跟随作战部队,快走、快打、快收、快撤,在紧跟作战部队的同时,也能得到作战部队的保护。除此以外,还应建立足够的预备运力,当跟随作战部队进行保障的小分队遭受损失和物资用完时,保证能够及时补上去。  相似文献   

17.
杨森 《汽车运用》2008,(11):27-27
为适应信息化战争车辆装备保障需要,必须以作战任务为牵引,打破传统的保障观念和思维模式,确立“寓保于训、寓训于保、训保战一体”的一体化车辆装备保障训练机制和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8.
《北京公路》2008,(1):15-15
为全力保障奥运,2008年北京路政工作以做好奥运道路保障各项工作为主线,大力推进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一要确保交通基础设施奥运前倒排期折子工程按期完成;二要按照全市环境建设2008“添彩工程”的总体部署,努力抓好奥运道路环境美化工作,全面加强在施工程管理;三要全力做好奥运交通设施保障工作,完善奥运道路保障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2008年年初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交运输保障中,军交运输系统得到了实践的锻炼,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交运输保障和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军交运输保障准备提供了有益启示。审视这两场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交运输保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刘晓国  王强 《汽车运用》2013,(11):22-22
一、建立应急交通保障机制 应着眼任务需求,紧贴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现代后勤建设,全面提升军交运输保障能力.始终把建设快速顺畅的军交运输保障能力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突出出来。以遂行多样化军交运输保障任务为牵引,以改革创新为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