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研究道路工程领域中道路线形质量评价的问题,引入区间直觉模糊软集合的概念,为道路线形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在充分考虑所有专家的知识领域以及工程经验的前提下,允许各个专家拥有不全相同的定性评价指标区间,同时对所有专家的定性评价指标集合和道路线形本身的定量评价指标集合利用区间直觉模糊软集合进行处理,最终得到道路线形综合评价的结果。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既可以灵活有效地表达专家的判断,还可以合理地处理信息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使评价结果更加符合道路线形质量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中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信息融合,开展汽车网络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汽车网络系统的故障类型;其次,针对其故障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分析了相关故障诊断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信息融合故障诊断方法;最后,结合专家知识和大量统计数据,将所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应用在汽车发动机节点的故障诊断中,证实了该方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绿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袁黎  陆键  朱雷雷  项乔君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3):150-153,158
通过对绿化功能的分析、分解,主要从中央分隔带绿化、边坡绿化和路侧绿化3方面来进行分类,具体选择了12个指标作为高速公路绿化评价的初拟指标,采用专家筛选对初拟的评价指标进行选择,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增强其科学性和合理性,降低因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导致评价对象信息的重复使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速公路绿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回归分析和AHP方法相结合建立了高速公路绿化评价模型,该模型运用到江苏公路绿化的实践中,能够客观地评价高速公路的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山区低等级公路路侧安全,提出基于投影寻踪的集对分析评价方法。该方法运用投影寻踪技术从待评价路侧安全样本数据本身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和局限性。考虑到评价指标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信息并存的特点;引入集对分析理论,建立联系度评价矩阵。实现从同、异、反3方面描述指标与各评价等级之间的联系度。运用该方法对承德市滦平县部分路段路侧安全状况实施评价。并与基于灰色聚类理论的路侧安全评估法对比分析。该模型将样本看作信息的载体能够全面反映样本"携带"的信息,与灰色聚类白化函数仅将其作为数值相比;评价结果更可靠。尤其在对路段3的评价方面,灰色聚类评价法表现出了其仅将样本作为数值的局限性;其隶属度向量[0.0332,0.1741,0.4171,0.3948],其中三级和四级的隶属度非常相近使得决策者难以抉择。而基于投影寻踪的集对分析模型的对应结果为[0.180,0.970,12.382,0.2398],安全等级为三级;提高了信息利用率,评价方法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为更全面准确地评估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风险,提出一种基于Pair-Copula贝叶斯(Pair-Copula Bayesian network,PCBN)模型的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方法。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风险评价体系,将贝叶斯网络模型的不确定推理与Pair-Copula理论对于相关性的处理优势相结合,构建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风险评价PCBN模型,实现风险因素复杂依赖关系精确建模和评价,为盾构近接施工安全分析和管控提供有效方法。依托于武汉某隧道下穿工程进行实例分析,基于所提出的PCBN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和指标相关性分析,确定工程的施工风险状态以及与施工风险相关性较高的关键风险因素,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路侧安全的保障对于提升低等级公路行车性具有重要作用。对低等级公路的路侧交通事故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路侧安全的因素。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相关文献,选取了主线车流量、支路车流量、行人流量、路堤高度等7个指标,利用物元分析法建立了路侧安全评价模型。将路侧安全等级划分了四个等级,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建立节域物元矩阵、经典域物元矩阵、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综合关联隶属度,确定路段单元的安全等级。并将该模型应用到云南某低等级公路,对该公路部分路段划分单元进行了路侧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7.
由于风洞试验和理论模型的各种不确定性,通过风洞试验获得的颤振导数及相应的颤振临界风速存在不确定性。为了量化这些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近似贝叶斯方法。该方法通过抽样和模拟来近似表达似然函数,从而实现颤振导数的准确识别和不确定性量化。同时,还研究了颤振导数不确定性在颤振分析中的传播情况。采用子集模拟技术与近似贝叶斯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参数后验样本的抽样效率。该方法不仅能够获得颤振导数和颤振临界风速的最优估计,还能获得其后验概率分布。通过理想平板数值模拟和实桥主梁断面风洞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将其与传统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得到的颤振导数最优估计与最小二乘法结果非常接近;在低风速下,所有导数的不确定性都较小,而在中高风速情况下,大多数导数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接近颤振临界风速时,所有导数的不确定性均较大;颤振导数的不确定性会在颤振分析中传播,导致颤振临界风速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所提出的近似贝叶斯方法能够准确识别颤振导数,并量化其不确定性,从而实现桥梁颤振性能的概率性评价;为桥梁颤振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确保桥梁的抗风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贝叶斯网络能够对不完全、不精确或不确定的知识或信息做出有效的推理,已成为目前不确定知识表达和推理领域最有效的模型之一。为了有效减少交通拥挤、预防交通事故,建立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公路预警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已知的交通信息、天气以及时段等信息判断道路交通状况,对高速公路交通事件进行有效的预警。  相似文献   

9.
《公路》2020,(2)
针对目前公路边坡失稳事故频发,安全评价问题日益突出,而传统的边坡可靠性分析方法大多不能同时处理具有模糊性和多态性的系统可靠性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态模糊贝叶斯网络的桩锚支护边坡失稳可能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三角模糊子集描述根节点先验概率,用[0,1]模糊数描述节点故障状态,克服了传统贝叶斯网络过度依赖精确概率以及不能考虑节点中间故障状态的问题;依托某公路9级边坡,构建了桩锚支护边坡失稳多态模糊贝叶斯网络,并进行了失稳可能性评价。结果表明:多态模糊贝叶斯网络能够准确评价桩锚支护公路边坡不同失稳状态发生的可能性,且比传统贝叶斯网络更加贴合工程实际;针对根节点的模糊重要度分析结果可用于指导边坡失稳风险控制工作;实例边坡出现"严重"失稳事故的可能性较大,根节点"混凝土锚墩破坏"和"承压板或夹片破坏"对其失稳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居民绿色出行安全问题,在贝叶斯网络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居民、城市车辆、城市道路、城市环境四大因素,构建城市居民绿色出行风险模型;以武汉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知识经验确定四大影响因素和13个影响因子为贝叶斯网络节点,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节点参数,利用Netica软件进行武汉市居民绿色出行风险贝叶斯网络因果推理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居民最为敏感,其次是城市车辆,关键因子为安全意识缺乏、违章行为、违章心理、行为失误、设备故障、特殊时间(段)和路况差,并据此提出安全保障措施,提高绿色出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定量评估公路路侧行道树事故严重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改善措施,以减少车辆与路侧行道树碰撞的事故损失,分别引入加速度严重性指数(Acceleration Severity Index,ASI)、头部损伤判据(Head Injury Criteria,HIC)和胸部合成加速度(Chest Resultant Accel...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双车道公路普通路段路侧事故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车道公路路侧事故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车道公路路侧事故预测模型,探索双车道公路路侧事故的分布规律。研究中根据我国双车道公路两侧用地情况,把公路划分为普通路段、村庄路段和交叉口路段,并对普通路段进行了路侧事故预测模型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普通路段的划分、路侧事故的定义、路侧危险度的划分、模型的结果自检验以及应用检验等等。研究结果表明交通量、货车比例、平曲线用长度加权的弯曲度、所在地域对路侧事故率的高低有较大影响,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路侧事故预测值和实际值呈现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双车道等级公路路侧事故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国内外事故预测模型(也称安全性能函数SPF)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收集了31条双车道公路(总里程约740 km)的事故、交通量和线形数据,采用了泊松、负二项、零堆积泊松和零堆积负二项四种统计概率分布,从路侧事故数、路侧事故死亡人数、路侧事故受伤人数三方面对路侧事故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弹性分析从量化的角度给出了道路几何条件、交通量水平与构成等指标与路侧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Road restraint systems are roadside structures that include safety barriers, crash cushions, terminal of barriers, the transitions among different road restraint systems, motorcyclist protection devices, etc. These systems are used to protect vehicle occupants from dangerous roadside elements and are a key issue in roadside safety.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一级公路的安全和运行效率,通过对中国多条一级公路的实地调查,将行驶于行车道的慢速车辆、路侧行人等统一按照路侧干扰进行考虑,从主观和客观2个方面分析路侧干扰对运行速度的影响,并给出了多个影响因素的权重,构造成为路侧干扰函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路侧干扰函数与主线运行速度的关系,可将路侧干扰划分为4个等级;运用统计学的基础原理对4个等级进行验证分析,得出了4个等级对应的推荐折减系数;建立了路侧干扰等级与主线运行速度之间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6.
路侧安全设施设计——美国加州路侧安全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美国加州的路侧安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进我国路侧安全设施的规范制定,设计实践和施工要求的几点启示。这包括制订高速公路路侧安全设计标准,提高路侧防护设施防撞标准,深化护栏等防护设施的设计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施工及养护中的交通安全等等。这些启示对提高我国路侧安全设计水平,减少路侧安全事故,促进路侧安全主动防治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重庆市ROR事故的调研与分析,研究不同类型路侧振动带的警示规律和警示效果。根据重庆地区特点,将3种不同类型的路侧振动带用于重庆高速公路。多年运营观测表明,路侧振动带技术的应用能显著提高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平行式泊车效率、节能减排、规范停车秩序,本研究在现有路侧平行式停车泊位施划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机动车"一把轮"平行式泊车轨迹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数学模型及MATLAB软件对多种车型进行了平行式泊车过程的仿真,从而得到了停车区域、共用区域、引导线的位置和尺寸等参数,提出了新型平行式停车泊位施划的方法;设置了共用区域,缩短单个停车区域长度;并将理论计算的结果与实际相结合,进行了实车试验;本研究提出的路侧平行式停车泊位施划方法的优化方案,不仅可以节省停车场占地面积,还能降低驾驶员泊车难度,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污染排放,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泊车所需时间,使路侧平行式泊车更加方便高效.  相似文献   

19.
使用交通数据建立路段实时碰撞风险预测模型(RTCPM)是主动交通安全管理的基础,路侧精细感知的行车数据和替代安全指标(SSMs)在RTCPM领域有着潜在价值.基于此,采用路侧精细感知数据生成SSMs作为输入,提出一种区分冲突类型的路段实时碰撞风险预测模型.以路段精细交通数据为基础,提取多种类别的交通参数以构建包含多类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