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简介客车车内噪声的危害,分析现行客车车内噪声测试方法及限值的不合理性,提出制定新的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试方法标准的必要性,并提出测试方法制定的依据和限值确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噪声振动测试是解决车辆噪声问题的首要环节,对城市客车车内噪声和车体振动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城市客车车内噪声振动分布情况、噪声振动频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客车噪声与发动机的振动有直接关系,噪声分布的主要频率为63 Hz~1 kHz.  相似文献   

3.
朱文杰 《客车技术》2011,(4):8-10,14
针对6140GQ型城市客车车内噪声偏高的问题,对车身地板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新结构及新密封工艺的运用,降低了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4.
客车的车内噪声主要是低频声,它是由发动机和动力总成的振动所诱发的结构噪声,车内的低频结构噪声主要取决于动力总成的低频振动的隔离水平。通过对发动机橡胶减振垫的优化,达到降低客车车内振动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客车整车密封性已经成为其行业一个非常重视的问题,且其密封性与汽车NVH性能车内噪声水平、整车能耗及空调制冷性能等密切相关。整车气体密封性能测试可以排查车身泄漏点和测量车内压力及泄漏量大小,深入探讨客车车身气密性设计和过程控制方法,通过对客车整车气密性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并以某车车内密封提升对整车噪声的影响及密封整改前后的车内温升曲线对比分析验证了整车气密性提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某纯电动客车在空调高挡位时车内噪声较大,严重影响乘客的舒适性。论文分析该纯电动客车空调噪声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取改进措施。结果表明车内噪声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7.
基于总贡献系数和的客车噪声源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中型客车中复杂噪声源对场点的贡献量不能完全代表该噪声源对车内整体噪声贡献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衡量多输入对多输出贡献量的方法。首先对某型客车车内噪声进行频谱分析,得到车内噪声信号特征,计算怠速工况下不同噪声源对不同场点的偏相干函数。接着通过车内声学模态试验,分析了该客车车内空腔声学固有频率。最后,基于偏相干函数提出了"贡献系数和"和"总贡献系数和"两个新的评价参数,并结合声学模态特征,评价进排气、发动机和冷风扇等各关键噪声源信号对整车噪声的贡献量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确定了主要的噪声源和需要改进的噪声频段,为有效降低车内噪声提供了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8.
车内噪声水平是衡量客车舒适性的重要指标,本文对车内噪声的产生机理及降噪措施进行了阐述分析,通过对整车结构及降噪材料的合理搭配应用,可取得显著的降噪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有限元法在大客车车内声学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大客车车内噪声有限元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ANSYS软件建立了某客车的三维声—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并对该车的车内噪声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提出了大客车车内噪声的声—固耦合声学优化设计的初步流程。  相似文献   

10.
微型客车车内噪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某微型客车因发动机、传动系振动及路面不平度激励引起的车内噪声的控制问题,通过试验分析,识别了主要声源,研究了车内声传递特性,确定了对车内噪声有较大贡献的车身板件,为进一步改善该车的声学特性而进行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车内噪声质量的主观评价及其改善措施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产品的声质量评价问题已经成为汽车制造商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综述了国际上对车内噪声质量的主观评价及其改善措施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AVL公司开发声质量评价软件和HONDA公司确定以心理声学客观参数表述的汽车运动感和豪华感公式等工作,也介绍了其他一些公司致力于实现声质量标准客观参量化的研究。论及了某些汽车厂商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采取的声质量改善措施,特别阐述了能够实现选择性降噪的噪声主动控制系统在此方面的显著作用和巨大潜力。对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用于车内减振降噪的智能材料和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国内外对智能材料和结构研究的日益深入,这一高新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显示越来越广阔,分析了汽车车内噪声产生的机理,认为利用智能结构进行车内噪声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消除噪声源;二是隔绝振源与车身之间的振动传递关系,阻断固体传播;三是进行车身振动的主动控制,通过减少振动来消除噪声,对智能材料和结构在汽车减振降噪领域的应用作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车内减振降噪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分析了汽车车内噪声产生的机理,评述了车内噪声被动控制技术的三个途径,并对主动控制技术在汽车减振 降噪领域的应用作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High speed and sport utility vehicles with large joint articulation angle demand lower friction in automotive driveshaft joints to meet noise and vibration comfort levels. Thus a mo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internal fri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is required. In this paper, a friction model in automotive driveshaft joints was developed through the use of test data from an instrumented Constant Velocity (CV) joint friction apparatus with actual driveshaft assemblie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different realistic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oscillatory speeds, CV joint articulation angles, lubrication, and torque. The experimental data was used to develop a physics-based semi-empirical CV joint internal friction model as a function of different CV joint operating parameter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posed friction model captur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ll. Also the friction model estimates the generated axial force (GAF) in tripod CV joints well, which is the main source of force that causes vehicle vibration problems.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汽车噪声的日益关注和汽车噪声限制标准的日渐严格,控制汽车噪声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发展中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文章基于均匀圆形传声器阵列技术,采用MUSIC空间谱估计算法,对某型轿车定置状态时不同转速下分别进行噪声源识别,找出其主要噪声源和声场分布特性,为进一步控制汽车噪声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传声器阵列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汽车噪声源识别和定位。  相似文献   

16.
关于未来车用动力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需求、技术发展可行性、性能—价格分析等各种角度对正在发展的各种先进车用动力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 ,指出复合加控制是未来车用动力最显著的技术特征。内燃动力在今后超低排放汽车中仍将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汽车动力总成隔振难点与被动悬置改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发动机导致车内噪声的两种方式,即振动传递方式和辐射方式.基于发动机的激励特点和传递方式论述了发动机对整车振动噪声的影响规律及控制措施.基于动力总成隔振悬置需要满足的诸多冲突因素和约束条件,论述了汽车动力总成隔振设计难点,并阐述了被动式悬置改进技术.  相似文献   

18.
李凤远  赵敏  王建 《天津汽车》2011,(9):59-60,62
LED相对于传统的白炽光照明具有许多优势,高亮度LED在汽车照明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克服许多困难。采用特定的方法对电流、噪声、温度和亮度进行控制,可以解决高亮度LED的关键技术问题。随着高亮度LED在汽车照明领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其应用市场也正在逐步扩大。使用高亮度LED照明必将成为未来汽车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以及客户满意度要求的不断提高,NVH已经成为评价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文章介绍了汽车的NVH特性的意义,具体分析了A车型碳罐电磁阀电磁阀噪音传递到乘客舱的根本原因,并在不改变系统工作策略和标定的情况下,通过阻隔噪音的传播途径,解决了驾驶室内的噪音问题,大大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汽车噪声法规标准及主要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初,汽车噪声法规在世界范围内被纷纷引入各国,主要形成了3个有代表性的法规体系:欧盟、日本和美国法规。这3大体系都是基于ISO362标准建立的,但又有各自的不同点。文章概述了上述3个代表性的法规体系,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同时简述了汽车降噪技术随各阶段噪声限值的发展变化。最后,介绍了我国汽车噪声法规和标准的现状以及未来汽车噪声排放法规和标准的5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