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补偿装置是接触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接触网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部分,但受非工作支下锚扭面、环境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补偿绳与补偿滑轮偏磨问题普遍存在,易造成补偿装置卡滞甚至发生补偿绳脱槽进而导致断线事故发生.针对京九线补偿滑轮偏磨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提出处理办法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单线隧道接触网链形悬挂下锚补偿的施工方案的优化,解决了单线隧道下锚补偿施工的难点,克服了运营部门维护调整下锚补偿的不便。  相似文献   

3.
汪理 《都市快轨交通》2011,24(4):102-104
为适应新环境对接触网下锚补偿装置提出的要求,南京地铁在接触网下锚时使用恒张力弹簧补偿装置.阐述恒张力弹簧补偿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将其与传统棘轮补偿装置进行对比;逐一分析恒张力弹簧补偿装置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论证其在地铁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复杂路网下高速铁路需跨越江河湖海,大跨度钢桁架桥不断涌现。大跨度钢桁架梁纵向伸缩量大且变位复杂,接触网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钢桁架梁的伸缩与变位特征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大跨度钢桁架桥梁接触网设计多因素配合机理和数学计算,以确保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上接触网的正常、安全工作。通过对大跨度钢桁架桥梁体纵向伸缩与接触网锚段布置配合间的跨度、温度、锚段补偿方向等关键因素数据进行分类,采用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的方法,推导出接触网张力补偿装置在钢桁架梁伸缩及线涨伸缩共同作用下坠砣最大行程变化量、补偿装置b值与a值安装曲线等计算公式。通过典型工况计算对比发现,缩短锚段长度能有效改善钢梁伸缩对接触网影响;采用对比法研究大跨度钢桁架桥在不同接触网锚段布置方式下钢梁伸缩对张力补偿装置的影响大小,提出了720 m以下、720~849 m、850~1 900 m及1 900 m以上4种不同跨度钢桁架桥的接触网最优锚段布置方式。本文相关研究及计算公式可为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上接触网平面布置、张力补偿装置安装参数选用等关键技术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接触网在运行中出现的张力补偿绳磨下闰线、双环杆以及影响补偿灵活补偿承力索张力等问题的原因,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目前多采用一种坠铊内置式补偿下锚方式,但是在施工现场存在安装精度、调整准确度要求高的难题,同时该种下锚方式的补偿精度、传动效率及可靠性与理想情况稍有偏差。本文针对此种情况,提出采用接触网全内置下锚方式来解决问题,在满足工程功能的前提下将棘轮的一部分放置在支柱内部,同时对景观效果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研究分析,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全内置下锚方式是一种可行的接触网补偿下锚方式;(2)全内置式补偿下锚与坠铊内置式补偿下锚比较,内置式棘轮连接机构造价略高,其他零部件造价基本一致;(3)全内置式补偿下锚方式现场安装比较方便;(4)通过研究可进一步了解全内置补偿集成系统的技术性能,掌握内置锚柱下锚方式安装技术及运营维护经验,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采用新型全内置式补偿装置和优化相应的支持结构景观化积累工程经验;(5)本研究成果可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领域。  相似文献   

7.
接触网补偿绳(钢丝绳)损伤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朔黄电气化铁路在开通后不久,用于为接触网提供张力补偿的补偿绳出现损伤现象。从补偿绳产品机械性能、物理化学性能、补偿装置施工安装以及运营维护等方面分析发生损伤的原因,从而提出防止补偿装置补偿绳发生损伤的对策,旨在为今后电气化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1棘轮补偿装置1.1用途棘轮补偿装置(见图1)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正线或站线、地铁线路、城市地铁轻轨下锚处补偿调整张力,能确保接触网线或承力索承受正确和持续的补偿力,并具备断线止动能力,可防止断线后坠砣落地而损坏下部设施及造成其他伤害。  相似文献   

9.
基于风场模拟的接触网b值动态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接触网线索受风振动会造成b值变化,为了将风荷载引起的变化量剔除,对随机风场作用下的接触网进行仿真研究。利用ANSYS软件建立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模型;采用谐波叠加法模拟得到随机风场;分析b值风致变化的机理,仿真完成了接触网模型在不同随机风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触网b值风致变化是线索受风偏移导致的结果,横向偏移起主要作用;脉动风场作用下接触网各跨会随机产生不同大小的补偿位移,随着风速提升补偿位移振幅相应变大且变化率呈增大趋势;对于半个锚段12跨接触网,当风速达到41m/s时,补偿位移振幅为60.61 mm,接近棘轮补偿装置断线b值变化量,说明识别断线事故时应考虑风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建立 《西铁科技》2005,(3):35-36,32
2002年6月9日,西安地区突降暴雨,特大洪水冲断了陇海铁路郑州至西安段灞河铁路大桥,其中5个桥墩垮塌,陇海线上、下行中断行车。由于灞河大桥倒塌,接触网钢柱折断,导线断开,1.6km正线范围内接触网瘫痪,并涉及到相邻锚段接触网变形而不能正常运营,西安电化处配合西安供电段对接触网采取了临时过渡措施。通过加设临时钢柱、架设临时接触网导线、电分段、电分相、接触网全补偿下锚和临时拉线等,将陇海线上下行引入西康线灞桥至田王联络线,恢复临时送电通车。  相似文献   

11.
对于铁路接触网中心锚结及下锚补偿装置出现异常,根据6C检测系统中高速铁路弓网综合检测装置(1C)采集的波形数据总结出数据特征并提出相应算法。选取弓网接触力和接触线高度作为判断此类缺陷的2个特征变量,经过数据预处理后,计算弓网接触力一跨内标准差,接触线高度通过移动滑动窗,采取相应规则形成上界线,结合波形数据特征确定阈值并进行逻辑判断,得出异常锚段公里标。通过对典型线路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识别出接触网中心锚结及下锚补偿装置缺陷,可为快速寻找此类缺陷及相关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铁2号线接触网采用了2种形式的接触网,其中网性接触网是国内首次采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外地铁界,架空刚性接触网已大量采用,效果很好.架空刚性接触网有很多特点:整体结构简洁、锚段关节和线岔安装调试方便、网两端无需设置下锚张力补偿装置、没有断线之忧、施工安装和维护检修精度要求高等等,另外架空刚性接触网能很好地满足低净空隧道要求,适用于地下铁道.架空刚性接触网的运行维护检修缺少资料和经验,只能通过实践摸索和积累.笔者针对广州地铁2号线接触网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参考了少量国外资料,对架空刚性接触网的特点和维护与检修进行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上海明珠线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接触网支柱在高架桥上下锚时拉线设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对渝怀线隧道内锚段关节的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锚段关节转换悬挂、补偿装置设计形式提出为达到设计要求,接触网锚段关节施工应采用的安装调整技术。  相似文献   

15.
接触网补偿装置定滑轮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接触网滑轮式补偿装置存运行中存在定滑轮偏磨的现象,分析其造成偏磨的原因,结合线路实际情况,制定了对下锚角钢与补偿装置定滑轮连接部分的设备改造方案,解决了定滑轮偏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念 《电气化铁道》2010,21(2):35-36,40
在接触网终点设计常规下锚结构形式下,集装箱中心站龙门吊装卸作业线股道接触网终点的有效行车距离无法满足电力机车直接摘挂货物列车要求。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新型的接触网终点下锚结构形式,改进后的下锚结构形式能在不影响龙门吊作业的前提下延长接触网终点有效行车距离,满足电力机车直接摘挂取送货物列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六沾铁路接触网验收中,存在棘轮补偿连接架卡滞的问题,通过对连接架卡滞造成补偿绳偏移的分析研究,得出两侧小轮补偿绳在平面内对大轮的间距不均衡,其田野侧小轮补偿绳向大轮轮齿方向偏移,在运行中造成补偿绳与大轮轮齿的安全距离不足,容易产生摩擦而形成安全隐患,要在施工中重视并避免连接架卡滞的缺陷,确保棘轮补偿装置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引入当量线密度的概念,建立了接触网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及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的5跨锚段关节屋脊过渡跨吊弦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铁2号线接触网的特点及其维护检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州地铁2号线接触网采用了2种形式的接触网,其中网性接触网是国内首次采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外地铁界,架空刚性接触网已大量采用,效果很好。架空刚性接触网有很多特点:整体结构简洁、锚段关节和线岔安装调试方便、网两端无需设置下锚张力补偿装置、没有断线之忧、施工安装和维护检修精度要求高等等,另外架空刚性接触网能很好地满足低净空隧道要求,适用于地下铁道。架空刚性接触网的运行维护检修缺少资料和经验,只能通过实践摸索和积累。笔者针对广州地铁2号线接触网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参考了少量国外资料,对架空刚性接触网的特点和维护与检修进行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接触网接触悬挂张力变化,研制了一种安装在接触悬挂下锚终端的张力在线监测系统。当接触悬挂因补偿装置卡滞或断线而引起张力超出允许数值时,通过GSM网发出短信预警信息,以及时发现接触悬挂异常和预防断线事故的发生,并在发生接触网断线事故后能起到快速查找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接触网张力在线监测系统的实现方案和软硬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