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的混凝土全部使用混合砂,其质量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本工程混合砂的技术要求需兼顾水运和电力行业规范的要求,混合砂的质量控制目标为质量合格且品质稳定。讨论了混合砂使用中的实际问题和两个行业规范对混合砂要求的细微差异,将质量控制重点放在天然砂和人工砂的生产管理环节,提出天然砂和人工砂生产的质量控制要素,控制混合砂的品质,保证了工程的混凝土质量,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前,建筑用天然砂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其价格也在逐年上升.机制砂是新型的建设用砂,作为混凝土中的细集料与天然砂掺混配合使用,可以弥补天然砂的供给不足.简述机制砂的基本特性,选用浙江宁波地区的石屑砂、机制砂和当地的天然砂进行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试验,比较分析掺入机制砂的不同配比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等性能指标的影响.机制砂的研究及其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技术经济价值,机制砂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3.
人工砂是由制砂设备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5 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的颗粒),具有质量可控、稳定、颗粒坚硬等特点,经试验能满足北方水运工程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和抗冻融、抗氯离子渗透等耐久性指标的要求,在实际主体工程中应用效果较好。在天然砂日益缺乏及质量严重下滑的状况下,用人工砂取代或部分取代天然砂,可以缓解砂资源缺乏对工程进度、成本及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前人工砂技术指标均执行建设部标准,而其中的人工砂石粉含量允许值较大,且未对抗冻混凝土中的人工砂做出具体规定。通过采用河砂与人工砂按不同比例混合,单掺粉煤灰和双掺粉煤灰及矿粉分别配制抗冻混凝土,分析各因素对抗冻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强度、耐久性的影响。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单一的人工砂级配较差,宜与河砂进行适当比例混合,可有效控制石粉含量;掺入适量掺合料可改善人工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力学和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用碎砂代替天然砂用于砂浆、混凝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以及碎砂中粉末含量不同时,对砂浆、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泌水、稠度、收缩等性能的影响,论证了碎砂应用低标号混凝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广西梧柳高速公路工程C50箱梁混凝土的设计要求,结合当地环境的腐蚀特点,开展了砂岩机制砂与天然河砂配制C50箱梁混凝土的配制技术研究。对比分析其在力学性能、抗裂性能、耐久性能及体积稳定性能方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砂岩机制砂配制的C50箱梁混凝土工作性能与河砂混凝土相当,在力学性能、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方面均体现出优于河砂混凝土的性能特征。在选择适当的胶凝材料用量及掺合料掺量时,可配制出耐久性与体积稳定性比河砂混凝土更优的砂岩机制砂C50箱梁混凝土。  相似文献   

7.
针对天然砂日渐匮乏,而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偏高所制备的混凝土工作性、泵送性差等问题,研究硅灰对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硅灰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适量硅灰可以增加混凝土工作性和稳定性,解决机制砂高石粉含量引起的混凝土黏度大和泌水问题,改善浆体微观形貌,提高混凝土力学和耐久性能,且28 d干燥收缩率400×10-6。机制砂中石粉含量为10%左右时,硅灰掺量6%~9%,制备的C50机制砂混凝土匀质性好,浆体旋转黏度约2.5 Pa·s,泌水率为0,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王亮  宋名先  洋强 《水运工程》2023,(10):133-136
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的主体施工具有工期紧、混凝土浇筑量大、施工强度高、温控要求严格等特点。岷江流域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偏低,达到了特细砂的标准。通过对筛分系统进行设计研究,验算筛分系统的设计生产能力,设置3级破碎工艺,并采用天然砂和机制砂的精准掺配,系统整体采用环保封装,多角度综合体现了系统设计的先进性,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长江航道整治废弃疏浚砂作为主要原料制备砂浆,可以大量利用废弃疏浚砂和各种工业废渣,有效缓解天然砂石材料短缺和枯竭的问题。研究以细度模数为0.10左右、含泥量为25%左右的长江疏浚砂为原料,制备能快速成型、强度高、抗水侵蚀性能优良的绿色疏浚砂砂浆,在灰砂比1∶2、水胶比0.6、粉煤灰替代量30%时,其28 d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分别达到30.1和3.6 MPa;与普通C30混凝土相比,单方疏浚砂砂浆的成本明显降低。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也为航道整治疏浚砂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级配不合格的机制砂与河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得到了合格的混合砂,研究了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并采用化学结合水法、热重分析法以及SEM等测试方法分析了混合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混合砂混凝土试件的氯离子扩散系数要低于纯河砂混凝土试件,且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变化趋势随机制砂比例的提高而降低;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耐蚀系数随机制砂比例的提高而降低,原因是提高机制砂的比例会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导致抗压强度比变化不大;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砂的级配不同,同时混合砂中的石粉可参与胶凝材料的水化进程,混合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是这两因素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1.
依托实际工程,使用机制砂进行了C50T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并通过静载试验检测了机制砂混凝土T梁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优化,使用机制砂完全可以配制出性能优良的T梁混凝土,且机制砂混凝土T梁的结构受力满足设计要求,在所施加载荷作用下始终处于弹性工作范围,具有较高的载荷和抗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上海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工程的陆域形成情况,探索出陆域形成过程在吹填砂荷载作用下海底天然泥面下软土地基沉降的观测方法.根据天然泥面下软土地基沉降量和吹填砂的顶面高程,解决了计算陆域形成过程中吹填砂体积的难题,为类似的海上吹填砂成陆工程设计和沉降观测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周春林  施喜孝 《港工技术》2023,(6):70-73+83
根据渠江风洞子航运工程闸坝过流面C35机制砂抗冲耐磨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将一种优质机制砂与一种普通机制砂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不同粒级机制砂。在石粉含量11.5%~19.1%内,研究机制砂抗冲耐磨混凝土的物理特性、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抗冲耐磨性能的变化规律,得到闸坝工程抗冲耐磨混凝土用机制砂的最优掺和比例及对应的石粉含量,为合理利用资源、配制优质的机制砂提供参考价值,给同类工程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劈裂抗拉强度是评价混凝土抗裂性能重要的力学指标,试验分析砂岩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砂岩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工作性、劈裂抗拉强度影响不同,对C35和C45强度等级的机制砂混凝土,当机制砂中石粉含量为7%~13%和5%~8%时,随石粉含量的增加,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得到改善,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劈裂抗拉强度不断提高;建立砂岩机制砂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之间的数学公式:lg f_(sp)=0.309 7lg f_(cu)+0.102 6,机制砂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优于普通混凝土,具有更为优异的抗裂性能。机制砂石粉的颗粒效应、化学活性是机制砂混凝土劈裂抗拉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长江下游疏浚砂为原材料,制备了4种不同疏浚砂掺量的混凝土试件,对疏浚砂混凝土试件的压剪复合性能进行研究。1)进行了5种不同轴压比下的压剪复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疏浚砂混凝土的压剪界面摩擦系数在疏浚砂含量较高时会下降,而试件内部黏聚力则随疏浚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试件压剪峰值位移随疏浚砂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对试件破坏界面进行SEM形貌分析,研究疏浚砂影响试件性能的微观机制。3)结合试验结果和已有文献研究,提出了基于八面体空间应力和基于Ottosen模型的破坏准则,并给出了准则方程中的拟合参数。试验数据与拟合结果吻合程度良好。  相似文献   

16.
张禹 《水运工程》2020,(S1):7-9
以孟加拉吉大港工程采用特细砂配制的混凝土为研究对象,研究砂率、砂的细度模数、减水剂掺量等因素对素混凝土的龄期强度影响。结果表明,特细砂配制的素混凝土强度随龄期呈现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增大的趋势,3 d强度达到28 d强度的55%以上,7 d强度达到28 d强度的70%以上;小幅度提高砂率对龄期强度影响不大;中砂较特细砂配制的素混凝土28 d强度有小幅提高;减水剂掺量超过1%时,28 d强度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骨料高强混凝土自收缩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种细骨料(机制砂、天然砂)与2种粗骨料(石灰岩碎石、花岗岩碎石)分别组合配制4组高强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进行混凝土自收缩性能对比试验研究。分析细骨料和粗骨料对高强混凝土自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提出自收缩变形的预测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疏浚砂混凝土的断裂力学性能,对5种不同疏浚砂取代率(0%、12.5%、25%、37.5%、50%)的混凝土开展三点弯断裂试验,并结合声发射技术监测混凝土断裂破坏全过程。基于声发射事件数构建混凝土Weibull损伤模型,分析模型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疏浚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起裂断裂韧度和失稳断裂韧度先减小后增大;混凝土断裂过程中声发射振铃计数和能量反映了疏浚砂混凝土断裂破坏过程的3阶段特征,且随着疏浚砂掺量的增加,声发射振铃计数及能量累计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疏浚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脆性增大,其损伤累积速率加快,混凝土产生初始损伤的变形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堆场道路面层典型施工使用了机制砂混凝土进行浇筑后,出现起砂起粉起皮等表观质量问题。通过按比例拌制机制原砂和清洗砂试验、配合比试验,确定优化的机制砂石粉含量、粉煤灰掺量、砂率,成功地改进面层施工质量,积累了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经验,为天然砂匮乏地区混凝土质量控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连云港庙岭三期的特殊情况,采用了砂被筑堤法。介绍了连云港庙岭三期突堤砂被堤工程的概况,从砂桩打设、吹填砂被模袋混凝土护坡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砂被堤施工的工艺流程。陈述了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对原施工工艺的改进。这一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