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即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将是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香港航运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香港现已成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被公认为世界的航运中心。1995年香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252万个标准集装箱,连续4年居世界首位。香港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最重要的原因,一是她的世界著名自由贸易港地位;二是香港背靠经济快速发展的祖国大陆,有广阔的腹地作支持。统计显示,每年进出香港的内地远洋船只超过4万船次,有力支持了香港航运  相似文献   

2.
香港之所以能够发扬工成为世界和线大集装箱港和国际航运中心,内地货源的大力支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未来15年内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将继续促进香港航运业的发展。基本法为香港回归后其航运中心的地位提供了法律保障,虽然回归以前香港海运界有部分人才及资金流失,但是只要香港回归以后有真正的高度自治,有较长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稳定,那么,已经迁册的船公司和移民的人才就可能回归。香港航运业的未来充满光明。  相似文献   

3.
1997年7月1日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天,在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一周年之际,我们高兴地看到回归后的香港与内地关系更加密切,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更加稳定,香港经济更加繁荣。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得到真正落实。 一年来,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虽经受了来自东南亚金融风暴等各个方面的挑战,仍保持稳定态势。1997年7月1日至1998年3月31日,香港港口吞吐量为9927.3万吨,比上一年同期增长4%。在转口货中,内地经香港中转的海运货物为929.2万吨,增长5.7%。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因其历史、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制度等因素,中国香港一直是亚洲最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之一.但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深入发展,珠江三角洲诸多新兴港口的崛起,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香港航运业受到冲击,海运货运量增长速度放缓,2006年之后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被新加坡和上海超越.航运业是香港物流业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正确解析国际航运中心各个发展阶段的构造特点,优化资源要素使香港在新形势下保持和强化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是香港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央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多功能航运中心,而香港特区政府也强调要大力发展香港的高增值航运服务业;"一带一路"、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为内地和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全球经济复苏曲折乏力,香港航运业面临着很多现实的困境和挑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副秘书长、海运及港口发展专员林锦平女士就以上诸多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并对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中远海运集团对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做出的贡献表达了赞许.  相似文献   

6.
<正>香港、新加坡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集装箱大港,上海在2003年和2004年相继成为世界第三集装箱大港。目前,香港正致力于"推广香港作为区域枢纽港和全球首屈一指的集装箱港",新加坡也在努力巩固和提高世界最大的中转枢纽港地位,上海于2002年启动洋山深水枢纽港建设,正式拉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  相似文献   

7.
庞宏敏 《世界海运》2014,37(12):1-5
随着上海全方位打造亚洲乃至全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深入,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会不会被上海超越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种关注并非空穴来风。因为从国际上来看,东亚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全球经济重心的东移,同时也推动了全球航运中心的东移,这就促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应运而生。近10年来,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上海港跃至世界第一大港。在地缘上,上海也有着香港无可比拟的优势,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心,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交汇处,背靠长三角经济带和长江沿线腹地,具有强大的腹地经济支撑。另外,无论在经济总量、经济增长率还是经济活力上,上海都已经超越了香港。加之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深化,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愈发明显。与此同时,香港周边的珠三角港口在迅速崛起,香港中转港地位正在下降,航运及物流相关产业加速向内地迁移,香港航运业所具有的某些优势正在逐步消失。那么在现阶段,上海会超越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吗?2009年7月,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航运经纪人俱乐部秘书长刘巽良先生写了一篇题为"香港航运地位保得住吗"的文章,文章结论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暂时不会对香港高端航运服务业产生显著影响。就这个话题,本刊专访了刘巽良先生。  相似文献   

8.
林锋 《中国港口》2003,(2):14-15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进入实质性的启动阶段。按规划要求,至2020年洋山深水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000万TEU,这一规模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进入国际大港的行列。按国际大港的发展规律,自由贸易区与港口伴生是必然的现象。因此,在洋山深水港边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充分利用深水港产业资源,扩大深水港箱源的重要措施。未来的国际航运中心将形成港口-自由贸易区-海港新城的开放链,自由贸易区是整个开放链的中间环节。 设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自由贸易区是21世纪上海浦东对外开放的延续和深化。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预言,要在内地再造几个香港,可以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自由贸易区的设立意味着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设想将成为现实。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把上海再次推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相似文献   

9.
<正> 现代国际航运中心作为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中心,是与集装箱这种现代运输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集装箱吞吐量的多寡是检验航运中心所在城市及其腹地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建设深水集装箱枢纽港,提高港口货运集装箱率,已经成为现代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首要任务,并把集装箱化水平、集装箱吞吐量和中转集装箱量作为衡量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重要尺度。 要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从集装箱吞吐量看,大连距目标还有相当距离。2003  相似文献   

10.
王彦斌 《世界海运》2014,37(10):19-24
香港航运业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香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也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香港航运业的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而发挥其与内地紧密联系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着力发展航运专业服务是香港发展航运业的重点,与内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互惠合作是香港航运业继续发展和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1.
肖钟熙 《水运管理》2014,(1):3-5,16
<正>香港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是继纽约和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之所以能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是香港经济与香港港互动的结果。香港港支持香港经济的发展,而香港经济的发展,又可以生成更多的货流,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从1992年至2004年,香港港雄踞全球集装箱港口榜首十余年。内地改革开放后香港制造业大量内迁,香港自身货流生成能力随之大幅度下降,香港港成为一个靠中转货流支撑的港口。2012年,香港港中转货物吞吐量占货物吞吐总量的58.7%,集装箱中转吞吐量更占集装箱吞吐总量的70.9%。这表明,港口的类型主要取决于所在城市的经济形态,并随着城市经济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罗刚毅 《水运管理》1999,(12):32-34
深圳地处我国南大门,西邻珠江口,东濒大鹏湾,南接香港,拥有盐田港、蛇口港、赤湾港等天然的深水良港,是我国联结海内外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深圳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内地经济的持续发展,深圳港已逐渐成为华南地区除香港之外的另一个国际中转港。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包括香港港口和深圳港口两个国际中转港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深圳港对香港航运中心的补充作用已为业界认可,并且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深圳航运业已初具规模经过15年的建设,深圳的航运业已初具规模。1996年、1997年深圳…  相似文献   

13.
内地──香港航运问题合作研讨会在香港举行应香港航运界联谊会等单位的邀请,以林祖乙为团长、彭德清为高级顾问的中国航海学会代表团出席了今年7月在香港举办的“内地──香港航运问题合作研讨会”。会议主题为:如何保持和发展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两地176名航...  相似文献   

14.
张永兰 《集装箱化》2010,21(7):18-21
<正>0引言200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高达2615万TEU,超越香港港成为世界第2大集装箱港口;2009年,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500.1万TEU,连续3年居世界第2位。预计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2500万TEU。随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进一步增长,集装箱集疏运体系成为制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进行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际航运中心,香港拥有亚洲一流的物流基础建设和以中国内地作为腹地的地理优势,具有先进的国际物流管理和服务的理念;而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的深圳是内地与香港经济联系最紧密的城市,不仅有优良的营商环境和物流发展基础,而且是香港与广东乃至全国的连接通道.因此,港深物流企业的合作成为两大城市加强经济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对外经贸是香港经济的龙头。’97回归后香港主权发生了变化,那么,香港的对外经贸会有什么变化呢?尤其是在对外经贸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前景又会如何呢:这是内地也是国际航运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际航运中心,香港拥有亚洲一流的物流基础建设和以中国内地作为腹地的地理优势,具有先进的国际物流管理和服务的理念;而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的深圳是内地与香港经济联系最紧密的城市,不仅有优良的营商环境和物流发展基础,而且是香港与广东乃至全国的连接通道。因此,港深物流企业的合作成为两大城市加强经济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曹关桐 《航海》2002,(3):5-7
1997年6月30日,为了迎接香港回归,人们度过了一个心潮澎湃的不眠之夜。弹指一挥间,香港回归五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人们欣喜地发现,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 “地利”独秀 地位巩固 回归当年——1997年,香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450万TEU,连续6年位居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行榜首位。1998年,新加坡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500万TEU,超过香港(1465万TEU),但这只是昙花一现而已。1999年,香港便以1621万TEU反超新加坡(1594万TEU)重归榜首,2000、2001连续两年蝉联第一,与新加  相似文献   

19.
回归五年来,香港这一亚洲航运中心风采依旧,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依然稳固,航运业对香港经济的正常运作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但是,人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周边港口的迅速崛起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香港航运业正面临着新一轮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20.
陆挺潮 《水运管理》1998,(12):42-44,33
香港是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枢纽港,是全球重要的航运中心。香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对于内地港口,尤其是对正在建设航运中心的上海港,很有借鉴作用。下面就香港近年海运集装箱货物作一分析,以便从中了解香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内地港口的关系(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