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氧化氮与2型糖尿病及其神经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初步了解 2型糖尿病 (type 2diabetesmellitus,2 DM)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的变化 ,以及伴与不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abeticperipheralneurology,DPN)患者血清NO水平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74例 2 DM患者和 15例健康人的血清NO水平 ,分析其与 2 DM相关指标及胫后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结果 ① 2 DM患者血清NO水平与病程显著负相关 ;②伴有DPN的 2 DM患者 ,血清NO水平较无DPN者显著降低 (P <0 .0 1) ;伴轻度DPN者与中、重度DPN者相比 ,血清NO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15 1)。结论 ① 2 DM患者血清NO水平的变化是一个随病程变化的过程。②血清NO水平与DPN的发生密切相关 ;与DPN的发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胃癌、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慢性胃炎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Hp阳性的上述三类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 ,包括n cNOS、e c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NOS在Hp阳性胃癌组织中的阳性反应强度显著高于其阴性者癌组织 (P <0 .0 1 ) ;e cNOS、n cNOS在Hp阳性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反应强度高于其阴性者 (P <0 .0 5,P <0 .0 1 ) ;NOS在Hp阳性慢性胃炎组织中的阳性反应强度明显高于其阴性者 (P <0 .0 1 )。结论 在Hp促进胃癌发生的过程中 ,可能有NO的参与 ;在Hp阳性慢性胃炎的发生中NO发挥一定作用 ;NO是否可作为癌前病变的一个危险因素 ,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酒精饲养小鼠精子死亡率和活动率与睾丸一氧化氮 (NO)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灌胃的方法饲养酒精组小鼠 ,并检测小鼠精子死亡率、活动率以及睾丸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 酒精饲养小鼠精子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活动率以及NO含量和NOS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酒精诱导小鼠精子质量下降与NO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了 31例慢性肾功不全患者及 2 6例血液透析( HD)患者血透过程中血清一氧化氮 ( s- NO)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 :慢性肾衰患者 s-NO水平明显升高 ( P <0 .0 0 1 ) ;合并高血压组 s- NO水平低于无高血压组 ( P <0 .0 5 ) ;HD过程中 s- NO浓度逐渐下降 ,HD2 h、HD4h与透析前比较差别显著 ( P <0 .0 0 1 ) ;透析过程中血压升高与 s- NO下降有一定关系。结论 :慢性肾功衰竭患者 s-NO水平升高可能与肾功能明显减退有关 ;HD能清除硝酸盐 ,透析中 s- NO下降可能是导致透析中血压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陕南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内外环境砷、硒水平及对血清P53、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煤、水、土、玉米、辣椒、血清、尿、发中砷、硒含量;采用ELISA法、硝酸还原酶法、TBA法分别测定血清P53、BCL-2、NO、MDA水平。结果病区煤、土、玉米、辣椒中砷、硒含量显著高于非病区;病例组血清、尿和发砷、硒含量显著高于内、外对照组;病例组血清BCL-2水平显著高于外对照组,病例组、内对照组的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外对照组。结论陕南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内、外环境砷含量增高,外环境硒含量偏高而内环境硒负荷适宜,其血清BCL-2水平增高,MDA降低,而P53、NO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高原条件下IL 1 β、TNF α及NO水平变化在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以多发性硬化 (MS)、格林 巴利综合症 (GBS)和帕金森氏病 (PD)患者为对象 ,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脑脊液中IL 1 β、TNF α和NO水平。结果 MS和GB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IL 1 β、TNF α及NO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1 ) ;PD患者血清中该三种物质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 ,但脑脊液中的TNF α和NO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提示IL 1 β、TNF α及NO在MS、GBS和PD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之间也许存在一种网络调节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入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6例为试验组,均进行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33例为对照组。收集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前后的血清及对照组血清,ELISA法检测TNF-α、IFN-γ和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后恢复期血清TNF-α、IFN-γ和IL-17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而且能够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炎前因子在过敏性紫癜免疫病理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硝酸还原酶化学比色法分别检测过敏性紫癜 (SHP)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和一氧化氮 (NO)的浓度。结果 SHP急性期血清 4种炎前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肾型中活动性肾脏病和 (或 )肾功能不全组较其他组血清IL 6明显升高 (P <0 .0 1 )。恢复期TNF α、IL 8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急性期 4种炎前因子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 4种炎前因子水平与SHP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兔在体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A组)、缺血再灌注加生理盐水2 mL/(kg.h)组(B组)、缺血再灌注加异丙酚8mg/(kg.h)组(C组)和假手术对照组(D组)。各组于再灌注后306、0 min测定肝组织和血浆中ET-1与NO水平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并进行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与D组比较,A、B、C组于再灌注后30 min及60 min时,肝组织和血浆中ET-1均呈上升,但C组的上升程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A、B两组(P<0.01);同时肝组织和血清中NO呈下降,但C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A、B两组(P<0.01);血清ALT、AST均升高,但C组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A、B两组(P<0.01);肝细胞形态学发生异常改变,C组的肝脏淤血明显较A、B两组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不明显。结论异丙酚通过保护肝窦内皮,降低机体内ET-1水平,提高NO水平,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对HIRI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胃癌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应用形态学方法测定胃癌患者RBC C3bRR、RBC ICR及NTER ;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 α、IL 6和IL 8含量 ;用生化方法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NO含量 ,RBC C3bRR和NTER明显降低 (P均 <0 .0 5) ,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 (P均 <0 .0 5) ,但仍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5)。血清TNF α、IL 6、IL 8含量及RBC ICR明显增高 (P均 <0 .0 5) ,术后血清IL 6、IL 8含量及RBC ICR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 <0 .0 5) ,但仍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胃癌患者TNF α、IL 6、IL 8间呈正相关 ,RBC C3bRR与血清IL 6、IL 8含量呈负相关。结论 多项免疫指标的联合检测对揭示胃癌的发病机理、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在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在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评估。方法对120例经CT或MRI检查确诊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CT或MRI结果确定射频热凝的靶点位置,在C型臂引导下穿刺到靶点,通过椎间盘造影确定电极已进入靶点,再行阻抗测试、电生理测试及温度测试后,给予86-94℃温度,对靶点进行热凝消融。此时,通常可以复制出原有的腰腿痛症状,用此温度治疗4个周期,每个周期100 s。结果本组120例患者,经过该技术治疗后,其中73例治疗效果达优级,30例治疗效果良好,13例效果较差,4例无效,优良率85.8%。有4例患者术后并发轻微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均于2日内消失。余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新的、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 β-内啡肽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β-内啡肽 (β- EP)及血清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梗塞急性期 β- EP及 MDA、SOD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1 ) ,病情越重 ,含量越高 ;而且血浆β- EP与 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β- EP与 SOD含量 ,在轻型病人相关性不明显 ,在中型和重型病人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P <0 .0 5)。结论 内源性阿片肽和自由基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且内源性阿片肽与自由基的产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水平,并探讨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病程的关系。结果显示: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同时还发现NO水平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提示NO是2型糖尿病馒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脑皮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血糖水平影响的研究,探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标准化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1℃亚低温和34℃亚低温干预组并设立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脑皮质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并利用微量血糖监测仪测定血糖。结果表明,缺血缺氧后12h、24h,亚低温干预组大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1℃和34℃亚低温干预两组间各个时期大脑皮质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及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亚低温可通过抑制神经元内NOS活性,减少过量NO的生成,以及提高血糖水平,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鼠大脑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DM)及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内皮素 (Endothe lin ,ET)和一氧化氮 (Nitricoxide,NO)水平 ,探讨其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和酶法测定血浆ET、NO水平。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浆ET、NO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1 )。ET随DM的发生 ,视网膜病变的出现及加重渐次升高 ,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 ;NO随视网膜病变的出现及加重渐次下降 ,与病程呈负相关。结论 ET、NO参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估计预后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 5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食管运动功能测定 ,同时进行心血管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并与 52例健康人对照。结果表明 ,糖尿病组的食管测压异常主要表现为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失调 ,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这些异常与患者的空腹血糖、病程、年龄、性别等无关 ;糖尿病患者的食管测压结果与心血管植物神经功能测定结果有相关性 (χ2 =14.4 7,P <0 .0 1)。结果提示食管测压对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较早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