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排队理论的京杭运河船闸通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船闸营运方式的调查,结合苏北部分船闸的营运情况,将排队服务系统模型研究方法引入船闸系统的研究中,建立带有两个顾客等级的M/G/K服务系统排队模型,通过模型的求解,得出船队过闸等待时间、船舶排队长度等与船闸服务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到船的随机性对船闸最大通过量的影响情况,并引出船闸基本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分析了船闸通过能力影响因素,提出提高一次过闸平均吨位是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的主要途径,进而提出从提高闸室水深利用和闸室面积利用两个角度来提高一次过闸平均吨位,优化船舶运输组织,即优化船型和过闸船舶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下,一次性过闸船舶的组合是2艘5 000t机动船和一个一顶三的驳船队(每驳船载重1 000t)的船队组合,可在闸室水深利用最大化和闸室面积利用最大化的双重提下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3.
船闸待闸时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施桥船闸和淮安船闸的实际运行资料为依托,对不同类型船舶的待闸时间作了统计分析比较.研究发现虽然施桥船闸与淮安船闸的待闸时间明显不同,但其待闸时间不均衡系数却很接近,特别是下行船队的待闸时间不均衡系数几乎相同.此外,淮安船闸和施桥船闸的待闸时间分布很不均匀,部分船舶的待闸时间远超过中值待闸时间,由此推断船闸规模的扩大虽然可以改善船闸的繁忙程度和降低平均水平的待闸时间,但不能彻底避免压船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船闸待闸时间的确定及服务水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船闸的实际运行情况出发,对个体待闸时间和整体待闸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计算过闸船舶的待闸时间的几种方法,并对船闸的压船时间、船闸通过能力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发现施桥船闸中船队的日待闸时间主要分布在0~4h,机动船的日待闸时间主要分布在4~8h;上行船舶的日待闸时间主要分布在0~4h,下行船舶的日待闸时间主要分布在0~8h。结果表明,船闸的待闸时间和通过能力及运行情况密切相关,因而可以从待闸时间的角度,结合船闸的实际通过能力,评价船闸的服务水平和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5.
船舶主尺度的设计,既要适合航道,船闸及桥梁的主尺度的要求,又要寻求合理的船舶或船队主尺度,以提高过闸能力和经济效益,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西江合理的过闸船型及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6.
船闸通过能力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分析了苏北运河部分船闸的通过能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2001年施桥船闸单驳和单船的平均吨位分别为228t和168t,主要分别集中于100~300t和50~300t,而船队和单船的闸室有效面积利用率主要分别集中于0 4~0 7和0 6~0 7,这说明船型、吨位以及闸室有效面积利用率确定的一次过闸吨位对于船闸通过能力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首闸申报制是船舶船闸调度系统的关键性环节, 为满足首闸申报的管理需求, 文章梳理了船舶过闸调度系统的流程, 从数据模型和航线算法方面对首闸申报制进行了业务抽象, 同时在 “浙闸通” 智慧过闸系统开展应用实践, 有效提升了船闸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船舶过闸时间的解析,得到船舶过闸时间计算的关键在于弹性时间的计算,并利用京杭运河苏北段某梯级船闸的过闸数据,结合船舶长度和吨位的关系及交通流理论中的Greenshields模型,提出了船舶过闸时间的运动学计算方法,该方法较好地表达和计算了混合船型船舶的过闸时间,具有普适性,也可用于预测或估计船闸的可能通过能力及优化船舶调度.  相似文献   

9.
以船闸集中输水的输水流量过程参数为优化设计变量,输水时间为目标函数,过闸船舶的停泊条件,船闸结构的安全及使用要求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船闸集中输水系统输水过程的优化模型,模拟集中输水过程计算表明,模型合理,方法可行,与输水阀门均匀开启的输水过程相比,输水时间较短,从而能提高船闸的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京杭运河苏北段通行能力的提高以及船舶大型化趋势,船闸通行的高效管理成为提高通行效率、保障通行安全的主要抓手。为实现对船舶过闸行为的智能监控,文章基于船舶过闸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类型,对智能监控的需求和方案、重点监控的对象、智能监控的流程、关键性技术以及实现的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为船舶智能过闸监控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珠三角地区航道水深和码头水域水深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港口航道技术规范,珠三角地区的航道水深、码头泊位水深不能满足公布的通航船舶要求,建议加大水深尺度、强调通航水深,对于利用高潮位靠泊的码头,要进行技术论证,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明确连云港港疏港航道整治工程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与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沿线的地形、地物分布及沿线的城镇规划,详细介绍了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土地利用恢复规划、航道沿线绿化景观规划、农用取排水口规划和民用渡口规划及具体设计方案,以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船舶领域模型的港口受限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是航运规划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而影响航道通过能力的因素很多,特别是许多经验性凶素严重地影响了它的客观性.文中通过引入船舶领域模型,对港口受限航道通过能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航道日交通量的理论模型,并将其运用到天津港主航道中,计算得到天津港主航道年交通容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内河多桥水域的航道通过能力,提出多桥航道的交通流仿真模型.以长江武汉段的多桥航道为研究对象,收集大量的船舶交通流历史数据,用统计的方法分析这些数据获得交通流特征,提出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船舶生成模型、队列模型、航路模型和船舶运动模型等;开发仿真系统并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仿真实验确定多桥水域的航道通过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内河多桥航道交通流仿真模型是可行和有效的;在目前的通航条件下,长江武汉段多桥水域的航道通过能力与实际的交通流量相比显得非常富余;在安全航速范围内,通过整体提高船舶的航行速度可以显著提高航道的通过能力;航道水深的变化对上行和下行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疏浚挖槽是航道整治的重要措施。不同的挖槽断面形式,有不同的水沙运动特性,常常影响到新开挖槽的稳定性。以概化模型试验为手段,结合理论分析,就挖槽水流特性、不同挖槽断面型式对泥沙推移质运动的影响、挖槽平面布置、挖槽稳定性要求进行研究。研究成果表明:疏浚挖槽采用窄深型断面的稳定性较好,宽深比B/H一般在17.8~21.5之间,挖槽内流速一般要求为(1.1~1.3)Vc。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武汉至慈湖河口段航道水文情况,针对该航段航道现状,提出了武汉至慈湖河口段航路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船闸日到船概率分布参数估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讨论了船闸日到船分布参数的确定方法,分析了样本容量和方差估计精度的关系及方差估计相对误差对日到船量计算的敏感性,提出了合理的数据容量和取样方法。应用结果表明,样本容量取90时,日到船量计算的相对误差主要控制在5%以内,对于工程实际是偏于安全的,这说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航道工程建设中生态护岸工程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文章从生态护岸工程材料的选取,生态护岸工程结构形式的确定等方面,介绍了连云港疏港航道工程生态护岸的设计,同时对其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水利水运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基于计算机的水利水运实验室在该学科运用中不断普及,如何结合专业特色管理好实验室,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通过建立专一的专业软件服务器和软件系统无盘完全自动恢复等技术,使水利水运计算机实验室网络系统得到了有成效的管理,保证了有关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0.
航道网规划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目前航道网规划评价中存在主观影响因素过多,各评价指标权重不确定性等问题,分析了航道网布局影响因素,结合层次分析法,提出了航道网规划方案的多目标、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统计方法确定非定量指标的隶属度,对于定量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则按效益型指标、适中型指标和成本型指标分别予以确定。对苏州市航道网规划方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客观地给出反映航道网实际情况的量化指标,能够对航道网规划效果作出合理的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