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君祥 《航海》2015,(1):26-30
<正>沙船是中国古代航海木帆船中的四大船型之一。(四大船型为沙船、鸟船、福船、广船)史载,中国的沙船以崇明最为著名,又多在上海附近的太仓、浏河等地制造。在江苏的太仓、南通、海门、常熟、嘉定、江阴、赣榆、泰州等地都有数量较多的沙船存在。中小型的沙船可以在长江流域以及其他内河里航行,中大型的沙船还可以在我国的沿海水域航行,有的大型沙船还能远涉重洋,活跃在远洋贸易船队中。上海是沙船的故乡和发源地,是海运沙船最主要的停泊  相似文献   

2.
《航海》2015,(4)
<正>迎战"灿鸿"强台风成了沪上航海人庆祝自己节日的"序曲"。在狂风暴雨的自然背景映衬下,大海骄子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形象更为鲜明。聚焦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上海的市徽,绽放的白玉兰中挺立着一艘五桅沙船。沙船发展历史推动了上海近代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织就了2015年"中国航海日"上海宣传和纪念活动的经纬。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承前启后,共筑蓝色梦想。今年"中国航海日"活动的主题是"再扬丝路风帆,共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复原性研究馆藏高邮湖沙船的历史遗存,对该类船的船形特点、船体结构和造船方法等内容进行实证分析和历史还原,进一步保护和研究传统造船工艺、展示和研究传统沙船结构、厘清该船的迁徙历史。从江苏省等地的航运发展历史的角度,阐述沙船的生命周期及其历史作用。该方面的研究对展示我国航运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对佐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演变过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尽地阐述了上海沙船业从开创、发展到繁荣的历史,深刻分析了上海沙船业对上海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本刊第九期中,我们的记者采访了苏州市副市长梅正荣,详细介绍了太仓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情况。作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北翼,太仓港将积极发挥好集装箱干线的作用,同时也为江苏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本期,我们对太仓港的诞生和兴起作进一步报道。  相似文献   

6.
《航海》2015,(1):6-7
<正>张春阳先生是活跃在长三角地区的航海文化传播者。他特别对上海沙船文化一往情深,致力于"上海沙船文化节"的申报,还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了把崇明建设成为"沙船文化休闲体验岛"的提案,渴望获得行业的认可和支持。正在筹备"沙船文化展"项目的上海市航海学会桑史良秘书长一行慕名探访。在嘉兴船模工作室里,围绕航海史研究的共同兴趣,他们谈得海阔天高,兴味盎然。张春阳先生认为,中华古代造船与航海史上开拓性的创造与发明,是中华文明史、世界文明史中辉煌的篇章。人类海洋文化形成的"基因",  相似文献   

7.
潘君祥 《航海》2015,(2):28-31
<正>江海两用的平底沙船,是从古代江南众多船型中发展而来的。它的发展是江南一带造船技术不断改进的结果,更是南方粮食、棉布、茶叶、瓷器等货物北运,北方豆麦、油饼、杂粮、桃枣南运而造就的市场经济推动的产物。沙船业的发展孕育了一代新的"船商",并从运输业中培育了最早的行业组织——商船会馆。会馆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民间沙船运输业的发达。  相似文献   

8.
《航海》2015,(5)
<正>在2015年"中国航海日"上海宣传和纪念活动中,上海市航海学会和上海市历史学会共同主办《上海沙船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论坛》,还首播《沙船百年兴衰》文献纪录片。各领域专家阐述了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现摘要以飧读者。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晓东在《略论古代上海地区港口、贸易与海上丝绸之路活动》的论文中认为,古代上海地区的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交流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上海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交流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众多的丝绸贸易起点港之一。  相似文献   

9.
上海博物馆委托中国造船学会高级工程师李邦彦设计,工艺美术家、船模制作收藏家徐滨杰制作的一艘明代沙船模型,已于3月底举行了验收交接仪式。沙船,是明清之际往来于上海及沿海地区的主要海上运输工具,对上海发展成为中国重要商港起了较  相似文献   

10.
我国航海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四大船型: 一、沙船——始造于唐代崇明岛,俗称平底船。特点是平底,小平头,尾部有出艄(俗称野鸡艄),舭部有梗水木。船身扁长吃水浅,航行时阻力小而平稳。上海内河航运局模型工场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制作之五桅沙船即为沙船之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沙船源于江南平底海船,历史悠久,至清代时沙船航运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基于日本关西大学中国海洋史研究专家松浦章的珍贵考证资料,介绍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从萌芽到繁盛、再到衰落的全过程,还原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的全貌,希望能够为传承中国海洋文化以及建立"海洋文化自信"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泵沙船的作用是将泥沙一个地点通过船上的泥泵等设备经由预先铺设好的输送管路输送到另外一个目的地。本大中型泵沙船的设计主要是体现在泥泵的功率大,粗沙或机制沙能通过泵沙船较大批量地输送出去,解决吹沙过程中的环保问题。通过参考其它耙吸和绞吸挖泥船的设计原理,结合泵沙船的设计特点,特制定了本大中型泵沙船的设计原则,解决了目前国内该种船舶的设计空白,对以后相同类型船舶的设计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光绪元年二月二十八日(1875年4月4日)轮船招商局所属的“福星”轮满载浙江的漕米、木料等货物由上海驶往天津,在撩木洋洋面被英商怡和洋行“澳顺”轮撞沉,罹难者65人,所载七千二百余石漕米及其他货物全部沉没,史称“福里轮海难”,这是近代中国发生的第一起海轮被撞沉没事件,也是近代中国损失最惨重的海难事件之一。 清道光初年,由于北运河淤塞严重,南方的漕米(即皇粮)难以通过运河运抵北方,根据两江总督陶澍的提议,遂将漕运改为海运。海上漕运大部分由上海、南通、太仓的沙船商承远,海上漕运刺激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沙船业的发展。为了管理漕运,道光五年(1825年)江苏省在上海东门外老白渡(今门渡路)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14.
鲍沫西 《中国港口》2002,(10):36-36
<正>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逐渐建成,上海港口的现代物流业必将兴起、发展,最终融入到世界现代物流的浪潮中去。 一、上海港口的发展为现代物流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1.航运中心的建设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上海实施“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发展战略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必然需要引进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建设与国际航运枢纽港相匹配  相似文献   

15.
《航海》2015,(5)
基于明清两朝沙船昌盛时期从事北洋航运史料记载分析,对沙船行进动力、航行定位,以及港湾碇泊诸元应用航海文献比较法进行研究,形成了风力是沙船航行的主动力、南下返航沙船可借助稳定的沿岸海流助航、陆标与水文定位术已相对成熟、太阳中天定位术亦已掌握、航用罗盘在沙船上广泛应用,以及大型石碇和铁质游碇相辅并用等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在上海首次发布。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表明上海在向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又迈进了一大步,它也填补了国内外在集装箱运价指数发布方面的空白。编制中国运价指数,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航运大市场的需要,也是我国作为世界航运大国更进一步面向世界,促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成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上海十六铺客运站第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它那宽敞明亮的上下层现代化候船大厅矗立江边,成为我国最先进的客运码头而受到人们的称赞。但是,它的过去是怎样的呢? 清乾隆27年(1762年),福建漳州籍商人郭辰斋从台湾基隆经商来沪,在小东门外洋街(今阳朔街)开设万丰沙船号,经营南北洋海运业务。当时江边没有马路,为了停靠沙船,万丰号就在今十六铺客运站处的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一直以来,全球主要的海洋中心都是世界经济的增长极,其承载的经济、贸易等功能处于不断演变中.在现代海洋经济尚未兴起、国际贸易主导世界经济版图的时代,海洋中心主要是我们所熟知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作为一个有机体,承载的经济和贸易功能一直处于发展与变化中;关于国际航运中心发展阶段的划分,以联合国贸发会(UNCTAD)对港口发展的代际划分最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运砂船的结构特点,考虑了静水压力和波浪水动压力的影响,对运沙船各种危险工况下的总纵强度用有限元进行了分析,找出影响结构强度的关键部位并进行加强,使运沙船总纵强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一千多年来,通过航海进行医学交流,对中外医学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鉴真和尚应邀赴日传授佛教和医学,六次渡海已载入史册。宋代沙船频繁地来往于东南亚各国,广州和上海等地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经市舶司登记,阿拉伯商人运往欧洲等国的药物有六十余种,如朱砂、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