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卫忠  张新玉 《船舶》2019,30(3):57-63
对于船舶动力装置喷水冷却式舷侧排气系统,喷水降温装置的开启会使系统内温度发生剧烈变化,因此排气系统内烟气属性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舷侧排气消声系统的性能。文章首先通过Fluent获得喷淋冷却前后舷侧排气系统的流体动力学计算结果,改变冷却水流量后又得到消声系统在不同喷水流量下的温度场;再将CFD计算结果作为求解排气系统传递损失的计算输入,得到了冷却水喷淋前后舷侧排气系统的声学性能,从而获得喷水降温冷却可以提高整个系统在低频段的消声性能的结论。该结果可为今后舷侧排气系统紧凑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某船舷侧排气系统实船应用中出现异常喷淋故障,在分析系统功能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系统各工作环节控制逻辑,找出异常喷淋故障的原因并通过故障再现进行验证。通过改进控制逻辑解决故障,优化系统设计,并对舷侧排气系统装船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水面舰艇用柴油机舷侧排气系统的舷侧排气短管、排气管、消音器等主要部件的精确定位、安装要求及其试验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解决船用柴油机舷侧排气喷淋装置的降温效果评估问题,[方法]应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和蒸发—冷凝模型,对排气管内喷淋的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并分析不同冷却水量比下排气温度场分布、排气管截面平均温度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压力损失。[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喷淋条件下,由于水的挤压和水—气传热传质,排气管内的高温核心区呈锥形,随着冷却流量比的增大,排气高温核心区的范围逐渐缩小;从无量纲沿程距离0.1~0.4,排气管截面平均温度急剧下降,之后排气管截面平均温度变化趋缓;总压损失与冷却流量比呈现非单调关系,对排气阻力的影响较小。[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舷侧排气喷淋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定量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了预报船舶海水冷却系统水下辐射流噪声情况,以船舶海水冷却系统舷侧阀出口管路为对象,采用FEM/AML技术,进行水下辐射噪声分析,对比不同舷侧阀水下深度、出口管径对流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冷却系统舷侧阀水下流噪声以低频为主,增大舷侧阀管径、降低排出口水下位置等措施可以降低系统流噪声。  相似文献   

6.
水面舰艇舷侧抗冲击防护结构形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和ABAQUS对水面舰艇舷侧抗冲击防护结构形式进行了探讨.分别对传统单壳舷侧结构;双层舷侧结构;双层舷侧结构,舷侧边舱灌满水;双层舷侧结构,舷侧边舱注入一半水;Y型舣层舷侧结构共5种结构的抗远场水下非接触爆炸性能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比较分析了这5种舷侧结构舰体及内部结构的加速度、速度及应力响应数值.研究表明,在远场水下非接触爆炸条件下,双壳结构的抗冲击性能比起传统单壳舷侧结构有很大的改善,而Y型双层舷侧结构的抗冲击性能则明显优于这两种结构.  相似文献   

7.
基于CFD的闭式机舱通风系统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预先确定工程设计中闭式机舱通风系统的通风效果,找出初步设计方案中气流组织与温度分布存在的问题,对系统内部三维湍流进行基于CFD的三维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于机舱前壁合理增设布风口与排风口,并将舷侧的进、排气方向予以合理改进,形成良好的气流组织。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通风方案效果良好,消除了初步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预报船舶海水冷却系统水下辐射流噪声情况,以船舶海水冷却系统舷侧阀出口管路为对象,采用FEM/AML技术,进行水下辐射噪声分析,对比不同舷侧阀水下深度、出口管径对流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冷却系统舷侧阀水下流噪声以低频为主,增大舷侧阀管径、降低排出口水下位置等措施可以降低系统流噪声。  相似文献   

9.
以某大型邮轮上层建筑舷侧局部结构为研究对象,设计两种典型舷侧开口结构的缩比模型并开展了剪切强度试验研究,探究了在剪切载荷作用下大型邮轮舷侧局部开口结构的屈曲失效模式、应力状态和极限承载能力,归纳了舷侧开口结构的变形特点和应力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于国内大型邮轮上层建筑舷侧结构设计及剪切强度评估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衍顺  刘琳  王颖 《船舶力学》2007,11(3):427-434
采用按随机过程确定的载荷组合弯矩,对单、双舷侧两种结构分别计算船舶的极限弯矩和最大剪应力,进行可靠性评估,结果表明双舷侧结构可以大幅减小舷侧的剪应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总纵强度;最后分析了双舷侧宽度对极限弯矩和最大剪应力的影响,提出了选取双舷侧宽度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