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7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布局规划》(下简称《枢纽布局规划》),明确上海未来将建成A、B、C、D四大类计145个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其中,A类枢纽为"对外交通枢纽",主要解决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转换问题;B、C、D类枢纽服务于市内交通,以承担市内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和内部的中转换乘为主要功能。本文以城市内部换乘枢纽为研究重点,针对枢纽交通功能的定位,对客运枢纽内交通设施布局、  相似文献   

2.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枢纽换乘方案的评价是客运枢纽规划设计的直接依据.从运行效率和内部设施布局两方面建立了客运枢纽换乘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客运枢纽换乘方案的灰色评价方法,并结合示例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客流规模庞大、交通组织复杂,多种交通工具之间的换乘与集散是枢纽规划设计的重点。以高铁长沙西站为例,分析枢纽交通需求与交通设施规模,探索道路与轨道集疏运交通规划设计方法,为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在轨道线网换乘、城市发展和交通出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设置数量直接影响乘客换乘效率、地铁建设和运营成本等。为研究和探索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合理数量,首先,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数量的因素进行梳理;其次,按照其主导功能将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分为以衔接对外交通为主和以城市功能、市内交通为主,并以广州市和厦门市为例,提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密度的概念,探究枢纽数量与城市规模、区位和人口之间的关系;最后,给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密度建议值,以期能够更好配合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布局规划和线网编制。  相似文献   

5.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设施布局是枢纽设计的重要内容,枢纽内换乘设施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综合客运枢纽整体运行效率和旅客满意度。对铁路主导型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方式衔接换乘布局模式、换乘设施空间布局模式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以平均换乘时间最小和交通冲突程度最小的双目标布局优化模型,为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设施合理布局以及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系统,提升换乘效率与服务水平,以广义换乘时间为综合指标,深入分析影响广义换乘时间的物理性、费用性和时间性因素,构建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系统规划设计模型。基于乘客换乘满意度调查数据,标定相关换算系数,建立换乘系统规划设计标准,从量化角度评判换乘系统的优劣,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以广州城市轨道交通为例,论证该标准在换乘系统规划设计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交通枢纽的核心功能在于换乘,枢纽的首要任务是构建高效、快捷、便利的换乘条件,而对枢纽换乘效率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枢纽交通设施的布局及客流组织方式。利用传统四阶段法建立枢纽换乘量的预测模型,对厦门(新)站枢纽的换乘量进行预测,并在厦门(新)站枢纽现有规划设施布局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换乘组织方案,同时建立评价指标对枢纽的客流组织进行评价,得到厦门(新)站枢纽交通设施布局的不足,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虹桥枢纽是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的世界级特大综合交通枢纽. 在枢纽本体及周边地区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交通挑战,为此针对性开展的多轮交通影响评价与相关交通研究,有力促进了虹桥枢纽规划设计成果的不断完善. 本文详细介绍了虹桥枢纽在枢纽本体的规划、设计以及周边地区控详编制等阶段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内容,分析了虹桥枢纽交通影响评价结果得以成功落实的组织保障,系统研究了有关虹桥枢纽功能定位、枢纽本体轨道站点布局、枢纽本体进出场高架系统布局、枢纽内部换乘设施服务水平、枢纽本体上方商业开发、枢纽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发规模等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成果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停车换乘组织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流量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换乘枢纽(P+R)作为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节点瓶颈作用明显.因此,对换乘枢纽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尤为必要.结合上海市长宁区临空交通枢纽交通影响分析,对换乘枢纽功能定位及其交通组织原则、方法作了初步探讨,并结合案例详细分析了临空交通换乘枢纽内外部的交通组织方案和枢纽对周边路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建立基于出行移动效率的乘客导向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体系综合客运枢纽发展要进一步明确目标,构建以服务乘客为导向的综合交通客运换乘枢纽系统,消除各个换乘环节的障碍,满足乘客移动的便捷、高效、及时和安全性,提升全出行链人移动的效率,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和分担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公路运输枢纽规划的自身特点和要求,结合国内外关于后评价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后评价的现状,研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后评价的概念、意义、特点和主要评价内容,探讨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后评价的理论体系,并尝试建立规划后评价框架,可为今后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后评价、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客运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分析不同类型客运需求与各等级枢纽间的 关系,考虑不同层次枢纽服务能力的约束,构建了基于层级选址模型的区域客运枢纽分 层布局优化模型,使用CPLEX优化软件求解,最后设计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与不分层的中位模型相比,分层模型能得到可达性更高的布局方案,考虑最 大、最小服务能力约束后可达性有所下降,但更符合实际.面对客运需求的增长,枢纽规划 部门应适当进行枢纽扩能和布局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3.
北苑交通枢纽行人仿真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英国Legion Studio 2006步行人流模拟软件为平台,以北京北苑交通枢纽方案设计为例,对北苑枢纽内部行人交通组织与空间换乘情况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仿真输出结果分别验证了现况天通苑北站及北苑枢纽设计方案中各项行人交通设施的不足点与合理之处,通过仿真模拟发现设计弊端,从而能够预先解决问题.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国际交通工程界的推广,微观人流仿真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将更好地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4.
AHP在公路主枢纽站场 总体布局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使我国公路网“三主一支持”的规划建设建立在易操作,可定量化的基础上,利用简便 实用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公路主枢纽站场总体布局方案比选模型,进而对定量、定性判断矩阵分 别提出了相应的分析构成方法,并给出了比选模型的计算过程及应用实例。经实践证明,该方法 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优化枢纽内班列车流的组织是提升班列组织效率的重要途径.基于班列作业时 间,反推可能的运输服务,构建枢纽内班列车流组织服务网络.通过将不同联弧能力进行 差异化设置,使其满足货运需求总量约束及班列组织对不同品类货物运量的要求.以运输 服务组织总费用最小为目标,构建铁路枢纽内班列车流组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该模型 在铁路运能逐步释放和提升的背景下,以满足枢纽内班列开行所要求的基本车流为约 束,而弱化了班列车流组织过程中区段和站点作业能力约束.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 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多式联运网络枢纽饱和度高、枢纽到城市直达运输成本高且效率低等不足,提出采用混合轴辐式多式联运网络研究扩增枢纽选址,同时优化运输线路;基于允许枢纽间转运和需求城市间巡回运输的运输网络,考虑低碳因素构建了最小化总运输成本、二级枢纽开放建设成本、枢纽处转运成本和总碳排放成本的数学模型,将问题分解为选址-分配与路径优化2个阶段,并针对两阶段特点分别采用0-1编码和数字编码设计了两阶段遗传算法;针对现有实际案例采用设计的算法进行求解,并将求得的最优运输方案与现实方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算法进行10次运行获得的最优解与其平均值的差值百分比仅为4.7%,且平均求解时间仅为90.6 s;优化后网络扩增了2个枢纽,弃用了1个不合理枢纽,网络转运能力提高了11.3%,枢纽的平均饱和度降低了15.7%,不同枢纽的饱和度比原网络更均衡,不仅缓解了饱和枢纽的压力,还提高了空闲枢纽的周转率,从而提高了转运效率;优化后运输方案对应的总成本、运输成本、中转成本和碳排放成本分别降低了68.41%、68.14%、56.55%和86.76%,且碳排放减少最为突出。由此可见,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对扩张轴辐式网络选址和混合轴辐式多式联运网络运输方案的组合优化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航空运输网络的逐步复杂化,通过对枢纽机场选址模式的分析,研究 竞争环境下枢纽航线网络设计方案.首先,在一定的航线网络基础上,定义了旅客效用函 数及捕获能力函数.然后在原有枢纽的基础上,以从竞争者那里获得的最大捕获流为目 标,选址新的枢纽,建立竞争环境下枢纽逐步选择模型,并且设计了求解模型的高效算法. 最后,通过随机产生的案例应用模型,分析模型中各参数变动的情形下,所得枢纽解的情 况;同时,通过枢纽解对计划延误时间的敏感性分析,验证最优枢纽解的稳定性,进而验 证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可为航空公司的航线规划人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对集疏运体系功能要求入手,分析了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应考虑的因素及规划原则。基于对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集疏运发展模式选择、集疏运通道布局以及规划效果评价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思路。最后,结合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集疏运体系规划实践,进行了实际应用分析与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