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高速公路建设对热带雨林地区生态环境价值的损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态环境进行定量化分析,需对生态环境区域“全盘考虑”。在环境经济损益方面就是一个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负效益。通过思小高速公路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负影响带来的价值损失的定量化分析,在评价环境负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筛选劣化指标,并结合思小高速公路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影子工程的方法,建立指标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计算其生态环境价值损失的公式:C生态=C直 C间。对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价值保护提出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思小高速公路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负影响带来的价值损失的定量化分析,在评价环境负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筛选劣化指标,并结合思小高速公路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影子工程的方法,建立指标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计算其生态环境价值损失的公式,对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价值保护提出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3.
热带雨林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给沿线自然保护区声环境带来负影响,该文结合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声环境损失的定量化分析,在评价声环境负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意愿型调查评估法(CVM)建立声损失指标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得出了计算声环境损失的公式,对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的声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建设对热带雨林环境的影响及工程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夫才  赵迁乔 《中外公路》2004,24(6):109-112
通过对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沿线热带雨林自然环境的调查,结合高速公路建设的具体情况,从自然植被、珍稀保护动物、水土流失、水环境4个方面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对热带雨林地区环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介绍了一些符合热带雨林地区环境的具体工程措施,可应用于热带雨林地区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量调查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沿线热带雨林的自然环境,结合高速公路建设的具体情况,从自然植被、珍稀保护动物、水土流失、水环境等4方面对高速公路建设对热带雨林地区环境的影响做了简单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符合热带雨林地区环境保护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6.
热带雨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生态评价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迁乔  宋夫才 《公路》2005,(11):155-159
结合热带雨林自然环境特点和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具体特征,探讨了思小高速公路环境影响生态评价指标应遵循的原则,阐述了思小高速公路环境影响生态评价指标选定的方法。建立了一套适合热带雨林地区“生态公路”建设理念的高速公路环境影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体系的确定既考虑了生态分区的基本方法和指标量化的可行性,还实现了通过指标的评定,能够反映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能计算显示出生态影响的重点地段和敏感区域.并且用各生态因子的分值直观看出重要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由此给出针对性强和有效的生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思茅至小勐养高速公路是昆曼国际陆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相映生辉,其中近22 km的路段还穿越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为把思小高速公路建设成为一条具交通安全、行车舒适、景观协调、绿色生态、旅游观光、可持续发展等特征为一体的高速公路,在设计过程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的设计理念,大胆地尝试和创新,探索出适合可行的环境保护处治方案与措施。同时为今后热带雨林地区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研究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热带雨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沿线的热带雨林自然环境.通过分析高速公路建设的具体情况.对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做一简单分析.并给出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的一些符合热带雨林地区环境的减少水土流失影响的工程防治措施.可应用于减少热带雨林地区公路建设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同时结合现场调查及雨季水土流失的监测分析得出.工程措施能够较好地与周围的环境协调.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能够有效地降低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建设所导致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脉之一,高速公路的建设方兴未艾.但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后期运营给周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影响高速公路周边水环境的各因素,综合多项水质指标,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际算例对该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结合西部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根据山区公路建设的工程及地形特点,分析讨论了公路项目对沿线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对大气、水体和声环境的影响,以及隧道工程的生态影响等。并结合高速公路的建设特点,提出阶段性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碧琴  李霞  李江华  田茂 《公路》2005,(5):67-70
自然环境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路线选取、路基强度和稳定性、路面稳定性和耐久性、公路主要自然病害(包括冻融、翻浆、雪害、风沙害、崩塌、滑坡和地震灾害等)、施工条件和养护运营环境等5个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公路工程的关系,提出公路区划中地质地貌环境参数和水热状况环境参数。阐述了环境参数的提出过程,为新疆公路自然区划三级区的划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西部高速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西部高速公路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方法,针对西部地区的区域特点,通过常吉高速公路实例,研究了高速公路施工阶段和营运期间的自然环境保护技术,从而给出了解决高速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可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建设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针对南昌市象山路街道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特点,从街道的交通环境、设施环境和周边环境3个部分着手,精细化设计街道整体空间环境,提出了非机动车等候区设置、双向错位人行横道布置、多杆合一布置、街道设施融入特色文化符号、强弱电箱柜隐形化处理、街道周边空间精细化协调衔接等处理方案,为街道沿线居民创造了一个以人为本、交通便利、休闲舒适的生活空间,同时也可为类似的旧城区街道改造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4.
铁路隧道施工中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铁路隧道施工中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各项因素,主要针对隧道的粉尘、废气、噪音、污水、废碴的防治进行了全面阐述,并重点阐述了隧道内空气环境的保护方案以及空气检测系统的原理和方案,可供隧道工程及环保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船舶溢油的危害和防止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志勇 《交通科技》2005,(4):121-123
分析船舶溢油对海洋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论述船舶溢油的防止措施及清除溢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运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BR)处理湖南省大围山至浏阳高速公路服务区生活污水的应用。研究表明:MBR工艺的建设成本和日常运行成本较高(分别为3067元/m3和0.74元/m3),但MBR工艺占地面积少(0.46m2/m3),出水水质好,可满足城市杂用水回用水质标准,回用水量为38325m3/a,回用水经济效益(114975元/a)是MBR13常运营费用(40515元/a)的2.8倍,COD、SS、BOD和氨氮每年减排量分别为16.43、13.14、7.67,2.19t。因此,尽管MBR工艺的投资费用较高,但是还能够获得更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回报。这些揭示出采用MBR工艺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是经济有效和技术合理可靠的,同时也为该行业的废水处理和再生水回用提供了工艺选择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施工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国内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如何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梁波  梁加林  何世永  崔璐璐 《隧道建设》2020,40(9):1251-1260
为进一步认识公路隧道光环境的信息组成,探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的隧道信息感知机制,首先,综述国内外公路隧道光环境信息与感知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介绍构成公路隧道光环境的物质及其反映的信息。然后,探究人-车-路行驶环境中的动态信息感知,并开展静、动态信息感知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公路隧道光环境包含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感知这些因素所反映的综合信息可分为静态和动态2种工况。作为人-车-路行驶环境,信息感知既牵涉到物理指标(物理量),也牵涉到人的主观反应即生物指标(生物量)。最后,通过分析研究信息感知机制,构建动态信息感知试验平台并开展试验研究,初步提出结合物理量和生物量交互的隧道光环境信息感知研究方法及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高原地区特殊的地质和气象环境对公路交通风险的影响,以2010~2015年云南高原地区发生的6 261起公路交通事故原始数据处理与分析为例,结合云南高原地区公路交通事故分布特征,分析高原地区公路交通风险的内涵及构成要素。通过对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致因耦合的界定并结合公路交通风险指标作用情况,利用N-K模型和改进的耦合度模型构建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致因耦合模型,并分别计算单、双风险因素耦合模型的各构成要素间的耦合度,量化各类耦合的危险程度,最后分析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值与各风险构成要素的关联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强耦合会使风险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最终造成风险量的急剧增大或耦合突变后变成以新的风险形态在系统内部传导和蔓延;云南高原地质环境构成要素中"急弯"与其他要素的耦合通常表现为强耦合,气象环境构成要素中"雨天"和"雾天"与其他要素耦合度较高,应加强高原地区公路最小转弯半径以及雨天与雾天情况下的行车限速、载重与车距保持等方面的地方规范和标准建设;随着时间推移,双因素耦合形式由2012~2014年的10种强耦合降为2015年的7种,各类耦合度明显减小,表明2015年较之前3年因地质与气象风险要素耦合所导致的公路交通事故危险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路景观环境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城市居民既希望有便捷、安全的交通 ,同时希望有一个安全、优美、贴近自然的交通环境。本文重点对建设城市道路景观环境的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